第80章 觅道(一)(1 / 1)

不在秦时做咸鱼 老潺 791 字 1个月前

太乙山的日子过的清闲,自从进了太乙山后,秦沚心里头对前任丹阳子忽而有了感激,若不是他的信物,自己想要进道门得花费不少周折。

道门的弟子很多,统计起来怕有上万人,在天下各处分散,俗世中佼佼者占了绝大部分。

太乙山中掌门长老弟子算起来也就寥寥不到千人,山中清净,但也寂寞,年轻的弟子大都忍受不了这样的枯燥,虚度年华,所以宁可投入俗世中为道门做一些事情,赚取一些门中前辈的赏识,从而获得进入山内山的资格。

山内山的具体位置不明,秦沚没有去过,也不想去。

他对武功不那么感兴趣,一本六脉神剑自己还没有练到家,贪多嚼不烂的道理他还是懂。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心境和精力做一个武学宗师,融合百家之长,创出一门最适合自己的武功心诀。

身为天宗长老,秦沚有进入山内山的资格,但来了太乙山数天后,他没有跟道门内的任何人提过这事儿。

道家的人不是傻子,他来得突兀,虽然携有上一任丹阳子的信物,但是不是真的赢得了赤松子的信任还很难说,这老头一身修为深若瀚海,如若发生冲突动起手来,秦沚没有必胜的信心。

赤松子年近七旬,在这个世界里算是个老不死。几十年的潜修,就是一头猪也该成精了,何况他是道门的天宗掌门。

秦沚不想因为几本无所谓的武功秘籍而糟蹋了自己这天宗的长老身份。

真的,掉价。

某日清晨,观外深山某处,一座九层楼阁挺拔伫立,楼阁修建十分精致,虽然外观简朴,但支架做工,框骨修饰均是出自老匠人之手,稳固巍然,似百年苍木牢牢扎根在地上。

楼阁门外有几名弟子打扫,一位正看着竹简的老人坐在竹椅上,静靠在门口一旁,面容安详。

阁楼牌匾上书:周阁。

秦沚来了此地,将赤松子赠与自己的长老玉饰给那位老者看后,他也不说话,只是有兴趣地多打量了秦沚几眼,便为他将阁楼门打开。

随后他又拿出一根火烛为秦沚点燃,递到秦沚手里,交待道:“周阁易燃,小心火烛,有需要的典籍可以取出,五日内归还即可。”

秦沚诺诺,将烛火拿捏在手,进入了阴凉的楼阁内,旁边木窗虽然大开,只是山林树枝繁茂阴翳,投射进来的细粒散散的光珠实在作用微小。

从一楼到九楼,秦沚找了很久,手里的烛火几近燃尽,周阁里的藏书多为杂卷,前人留下的叨叨念念,繁琐而无趣,秦沚对这些东西兴趣不大。

他记得庄子写过一篇《齐物论》,如今就在找这宝贝。

赤松子与他谈论过,庄周是继李聃之后的唯一一位达到过‘天人合一’境界的道门高手,而后行踪不明,逐渐淡忘于众人的视野里。

他这意思秦沚听得懂,就是庄周后来自己找了个地方偷偷不见了,没让人找着尸体,所以不知道死没死。

道门的人坚信长生羽化一说,但秦沚不信,也不相信庄周是成仙了。

仙这玩意儿,讲起来太玄乎,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说到底世人没有见过。

没有见过仙人,也没有见过见过仙人的人。

现世道门还有一位很厉害的老人,活了一百五十岁,道号北冥子,是赤松子的师父。

一百五十岁对于常人来说,其实同仙人也相差不远了,这里头的意思就是:他的五十岁等于寻常人的二十岁。

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概念。

秦沚对北冥子极为感兴趣,但北冥子常年在太乙山内山静修,不问凡尘俗事,所以一时半会儿秦沚也见不着他。

这几日听赤松子谈论时,他常常发出嗟叹,说自己师尊北冥子有可能会成为庄周之后再一位立足‘天人之境’的道门绝世强者,甚至探求到传说中的仙道。

秦沚真不好意思说什么话去反驳他,老人一心向道,所谓的仙对老人来说可能就是心中道的终极。

索性随他去吧。

秦沚也不喜去教授什么奇怪的道家学问于山外山的弟子,太生涩难懂,他从头到尾就没打算去学这些玩意儿,繁重的工作全推给了另一位天宗长老广成子,那长老年纪大了,也闲来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