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BLOG的伏笔
英文版的BBQ在海外的推广,将避免在即时通讯领域和ICQ争夺市场份额。转而以音乐分享软件的面目出现,这是周晓龙扩展海外版图的一个重要步骤。他相信凭着Q—Pod的热销,与之配套的BBQ—music一定会将BBQ英文版楔入ICQ的固有地盘。
当然,周晓龙的目的可不只是让BBQ仅仅作为一个音乐分享软件。当海外的那些用户在分享音乐的时候,发现这个软件还包含着即时通讯、聊天、群组、游戏分享等等一系列配套的服务时,一定会爱上这只可爱的小海豚的!
这就是周晓龙策划的“曲线救国”的市场拓展方案,对此宗梁也只能是在一次感叹“周晓龙非凡人”了。
从认识这个小学弟开始,宗梁就一直在想,这小家伙的脑袋里怎么就会有那么多的稀奇古怪的念头,而这些别具一格的想法偏偏还真就是那么有效而直接。
“对了!宗师兄,这回你去阿国的时候,可以考察一下他们的BLOG产业现状,如果可能的话,顺便拐带一些技术人员回来……”准备离开的时候,周晓龙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他之前去阿国的时候,就曾经想要做这件事的,可后来碰到了安迪??罗宾就把这件事给忘了。
一般意义上来说,9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是博客发展的萌芽阶段,2000年至2006年左右是崛起阶段。
1993年6月,最古老的博客原型——NCSA的“What’s New Page”网页开始出现,其主要功能是罗列Web上新兴的网站索引,这个页面从93年6月开始,一直更新到1996年6月为止。
不过,这个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博客,更多的像是一个“网页地址簿”。
从形式上说,1997年12月开始运行的“Robot Wisdom Weblog”第一次使用weblog这个正式的名字。这时“博客——BLOG”这
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眼前。
而真正将“blog”这个词汇定义的则是皮特??马霍兹1999年命名的。1999年4、5月间皮特??马霍兹在自己的主页上贴出一个帖子:“我决定把weblog发音为wee’—blog,或者缩写为‘blog’”。他当时只是将这个词汇些在了他的帖子之中,但后来大家在邮件中频频使用到这个词汇,由此blog变成了动词,后来更衍生出blogging、blogger或者I blog、Blogsphere等的说法。
博客真正开始引人注目始于1998年阿国的德拉吉报道,德拉吉原本是一家礼品店老板,喜欢以当时的博客形式发布一些东西,当他得知克莱登总统与莱恩斯姬的绯闻被一家著名媒体封杀了后,他马上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了这一消息,这篇博客犹如一个重磅炸弹引发了阿国朝野的震惊,最终造就了阿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拉链门”时间。
华夏的博客发展相对来说就比较滞后了,根据云互联网行业的一条潜规则定律——华夏互联网与阿国互联网的新鲜距离是9个月。如今阿国的博客产业还没有真正开始兴盛起来,华夏国内当然就更没人会预见到今后博客自媒体的兴起了。
如果按照周晓龙重生之前的历史轨迹,“博客”将会在2002年的时候由华清大学博士方毅东率先引入华夏。而方毅东本人也会由此得到“华夏博客之父”的称号。
方毅东创立的“博客华夏”是华夏国内第一个正式的博客网站,其思想性和学术性吸引了一批专家学者,虽然热闹但还是显得有点“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味道。直到2003年的夏天一个叫“木子美”的女人,在“博客华夏网”上开始发表“木子美隐私日记”,开创了华夏以“下半身写作”的先河。
当时的《木子美日记》点击访问量剧增最终还导致了服务器几度瘫痪。方毅东后来提到这件事的时候,曾经说过“是木子美让博客的概念走向了大众,可以说这个女
人对博客概念的普及功不可没,但博客并不仅仅只是‘网上写日记’而已。木子美对华夏博客最大的负面影响就是误导了博客的正确发展方向,让无数的少男少女都去网上写日记,使得博客在华夏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出现了严重低俗化的情况。”
华夏早期的博客发展就在这条岔道上开始了一段起起落落的弯路,直到三大门户网站的浪潮网开始推出以“名人博客”为主打的“浪潮博客”才总算将华夏博客拉回了正轨。不过随后不久微博开始出现了,华夏的博客发展一直都没有踩准步点。
周晓龙让宗梁这次去阿国好好考察一下“BOLG”这个新生事物的发展,顺便再招点技术人员回来,正是为了推出“BBQ博客”做准备的。
对于周晓龙的指示,宗梁已经习惯了不问为什么了,反正他去了阿国一定会好好看看这个叫“BOLG”的东西的。等他回来之后,他会根据自己的考察结果提出自己的想法的。
第二天晚上,何鸿炳打了个电话给周晓龙。
“晓龙,晚上有空吗?我今天开了一天的会,累死了……”
周晓龙刚和卢小鹰一起完成了一个界面设计,笑着说道:“既然这么累,你还不赶紧回去休息啊?”
“不行啊!明天下午还有个活动,我今天晚上不回去了,就在市里住一晚。你出来陪我吃顿饭吧?”何鸿炳看了一眼对面校门里进进出出的学生说道,“我就在你学校门口呢!”
何鸿炳都已经到鹏大了,周晓龙自然也不能避而不见,他想了想说道:“那你到公司这边来接我吧,我从学校穿过来还没你开车快呢!”
挂了电话之后,何鸿炳对司机说道:“去龙腾公司。”
见到周晓龙之后,何鸿炳将黎则骏和冯建安找他谈合资的事情说了一遍。周晓龙心里盘算了一下之后,对何鸿炳说道:“U盘的专利授权,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企业只要合适就可以做,尽快让产品的产能适应市场需求,先把投资收回来再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