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燃烧希望(1 / 1)

疆路援灯 陈彦君 580 字 9天前

吴淮和祖丽结婚的那一天格外热闹。

哈里拜是证婚人,教育局各科的负责人在酒店外帮忙迎宾,市政府也来了人,电视台的记者特意赶来录像,很多人都认为大桥的建设和吴淮脱不开干系,作为援疆教师,他发挥的作用可不小。

吴淮的父母在半个月前就来到了克拉玛依,虽然在电话里数落过吴淮没和家里商量就定下了婚姻大事,可在看到祖丽后,二老也满心喜欢,吴母立刻就把自己手上的金镯子摘下来套在祖丽的手腕上,“这是我妈妈传给我的,如今传给你,生了女儿,咱一直传下去。”

按照维吾尔族的婚俗来说,男方要准备的彩礼要有姑娘四季的服装,头巾、毛衣、鞋子耳环等都不能少,祖丽家里的亲戚多,也都要给做一件新大衣,这些在领证之前就已经全部到位,吴淮父母在他前来援疆的时候就给了他一张银行卡,里面足有20万,是怕自己家孩子吃苦。

而姑娘的陪嫁也不少,现在和以前不同了,维吾尔族的姑娘可以给心爱的男子买一块高档手表。祖丽的父母出了这笔钱,要他们两个年轻人亲自去挑喜欢的情侣表。

到了结婚当天,热热闹闹地接了亲,身为新娘的祖丽要为每一个来参加婚礼的客人赠送礼物,吴淮家里那头来了不少孩子,祖丽还特意为他们准备了符合吴淮老家规矩的红包。

这一场婚礼完全是按照北疆习俗操办的,仪式完成后,在场的宾客们一同为一对新人唱起了喜歌。

有人打手鼓,有人弹起都塔尔,宾客们欢快舞蹈,吴淮和祖丽被邀请单独表演一段。

祖丽擅长舞蹈,吴淮事先也学习了很久,在众人的祝福中,两人的婚礼完美礼成。

席间的哈里拜感慨不已,他同尼加提说着:“自打小吴来了,一切都变好了,本来还担心他到了年头就会离开,如今看来,他真要成为咱们维吾尔族的人了!”

大家点头道:“这多亏了祖丽啊!”

这时,邻桌的同僚问了句:“哈里拜,听说你们学校改名字了?还是政府亲自给你们挂的新牌子,叫什么了?”

“疆希小学。”哈里拜得意道:“这名字不错吧?”

三天后,周一,疆希小学迎来了校内举办的第一次运动会,不仅是教育局有相关领导出席,政府也有领导来祝贺,孩子们以创意舞来迎宾。

第一个项目是1500长跑,吴淮作为裁判站在起跑线旁,所有参赛选手都做出了起跑姿势,艾山的编号仍旧是1016。

“预备!”

吴淮举起手中的气枪。

“砰!”

枪响,起跑,艾山奔跑在第一个的位置。

身后是无数声呐喊,阿婆坐在观众席中替艾山加油:“1016!艾山,冲!”

吴淮望着遥遥领先的艾山,他情不自禁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同年年底,疆希小学作为乡村示范校而被邀请到市内做演讲,吴淮站在台上领取了示范校的奖杯,哈里拜同年退休,吴淮被民意推选为学校的负责人。

他与祖丽的孩子在春天时出生,取名吾其昆。

教育中的星火,燃烧出的希望。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