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和地位可以说是欲望的代名词。在现实生活中,名誉和地位经常被用作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满足自己的欲望,拥有名誉和权力,等于是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其实,这是一种被欲望扭曲了的人生观。人生的幸福和价值,不在于成名与否,而在于面对现实,去努力而为之,去尽情享受生命,能够细心去体验生活的美好。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地享受了人生,才算是体味到人生的幸福。焦耳,这个名字在我们中学学习物理的时候就已经很熟悉了,人们为了纪念他所作的贡献,将物理学中“功”的单位命名为“焦耳”。
从1843年起,焦耳提出“机械能和热能相互转化,热只是一种形式”的新观点,从而打破了沿袭多年的热质说,促进了科学的进步。焦耳前后用了将近40年的时间来测定热功当量,最后得到了热功当量值。
事实上,与焦耳同时代的迈尔,是第一个发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科学家。1848年,当迈尔等人不断地证明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正确性,终于使得这一定律被人们承认的时候,名利欲望的膨胀驱使焦耳向迈尔发起了攻击。
焦耳发表文章批评说,迈尔对于热功当量的计算是没有完成的,迈尔仅仅是预见了在热和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值比例关系,但是却没有证明这一关系,首先证明这一关系的应该是他焦耳。
随着焦耳发起的这场争论的逐渐扩大化,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开始一哄而上,纷纷对迈尔进行了不负责任的错误指责。
后来,迈尔承受不住这一争论和批评所带来的压力,特别是焦耳以自己测定热功当量的精确性来否定迈尔的科学发现权的时候,让迈尔陷入有口难辩的痛苦境地。
这个时候,迈尔的两个孩子也先后因故而夭折,内外交困当中的迈尔先是跳楼自杀未遂,后来居然得了精神病。
当年的迈尔被逼进了精神病医院,但是今天人们却仍旧将他的名字与焦耳并列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奠基者的行列。焦耳为争夺名利而导致的失误,也为人们世世代代所遗憾和谴责。欲望是人的本能,对于个人来说,每个人都能够有自己的活法,各有各的追求,对社会而言,各有各的贡献。一个真正幸福的人不一定是最有钱、最有权的,但是一定是最聪明的,他的聪明就在于他能够懂得人生的真谛:花开并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灿烂。但是,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依旧有很多人不但对功名利禄趋之若鹜,甚至把它看成是一个人全部的生存价值,从而忽视了人生的最终追求——幸福。
就好像,是否成就了轰轰烈烈的功名,是否成为名利双收的“家”,这些就是人们衡量生存价值的唯一标准,这其实是人类文明的堕落和浅薄。
现如今,人们,特别是很多家长们,总是非常热衷谈论的话题就是高考分、考大学、出国深造、成专家之类,其结果就是苦了孩子,害了孩子。
生命价值的深度和广度,怎么能够与成名、成家、赚钱等画上等号呢?人们如此看重功利名望,那么一旦争名夺利失败,就可能一蹶不振,对生命失去了信心和热情,从此人生也将变得暗淡无光,这实在是我们的悲剧。
在人生的追求过程中,对名誉和权力的追求应该要注意节制。不然的话,把名誉和权力看得过重,不惜一切代价地想把它们追求到手,这样岂不是使人生过得过于功利和枯燥了?
所以说,人生诸多烦恼,多由贪婪权势引起;人间诸多祸患,也多由贪婪权势招致。因此,在追求名誉和权力的时候,更应该铭记的是“君子爱财、爱名、爱权”都得取之有道。
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都希望能够活得更好,而人们也总是在各种可能的条件下,选择一种能够为自己带来较多幸福或者满足的活法。所以,除了追求名利之外,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那就是甘愿做一个淡泊名利的人,粗茶淡饭,布衣短褐,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只有这样,才能够品出生命的美好,享受到生活的快感,品味人生的幸福。
有的人既不为了升官,也不为了发财,每天上班安分守己做好本职工作,下班按时回家,每个月领着不多不少,还算说得过去的一份工资,晚上能够陪爱人在家里看看电视,周末带孩子逛逛公园,在年轻的时候打打篮球,年纪大点的时候练练太极拳,不生气,不上火,知足常乐,长命百岁。
这样的人生我们看起来可能会觉得有一些“平庸”,但是其中的那份“闲适”给人带来的满足,也就是那些整日奔波劳累、费心劳神追求功名利禄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总之,人生在世,功名利禄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只要我们努力前行,真实地面对我们所拥有或将要拥有的一切,我们才会发现,能够满足一个人的东西其实可以很多。
人生天地之间,转瞬来去,就好像是偶然登台、仓促下台的匆匆过客。人生何其短暂,我们不能够为了权势、名利等身外之物,而忽视人生的幸福。名誉与权势,也都是身外之物,也是水流花谢之物,一味地去追求它们,只能够让我们离幸福越来越远。想要获得幸福,你不妨尝试一下活出真实的自我,相信,这样你会很快体味到幸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