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生活当中,还是在职场当中,很多人往往非常容易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喜欢抓住已经有的东西不愿意放手。他们之所以不愿意放手,就是因为害怕失去,之所以害怕失去,就是因为没有理解舍与得之间的真正智慧。
通常来说,人们总是把“舍”看做是失去、利益的损失,而把“得”视为收获。可是殊不知,舍与得这都不是绝对的,很多时候“舍”的同时,也就孕育着“得”,“得”的同时预示着“舍”。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舍与得的智慧。在一座山上生长着一朵小花,在它的旁边长着一棵高大的松树。小花认为自己是幸运儿,因为有松树为它遮风挡雨,它几乎将大松树看成了是自己的生命保护伞。可是,有一天,山上来了一群伐木工人,将这棵大松树给砍倒了。
小花从此之后失去了保护伞,它开始为自己的命运担忧起来,于是它整天痛苦地抱怨:“天啊,人们把我的保护伞给夺走了,我会被那些嚣张的狂风折磨死的,倾盆大雨会砸碎我的花瓣,我再也没有安宁的日子过了……”
“哦,亲爱的朋友,你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在不远处的小草对小花说,“只要你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你就会发现失去了大松树是多么一件好的事情,你看,阳光会直接照耀着你,雨水会滋润着你,你将会生长得更加茁壮,你的花瓣在阳光下也将变得更加灿烂。当人们再一次看到你的时候,会因为你的美丽而称赞你,难道这样的日子不是你想要的吗?”
小花听完了小草的引导和点拨,突然豁然开朗起来,从此之后,它换了一种心态去生活,果然日子过得比以前好了许多。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突然失去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可能就是我们长久依靠的。在失去的那一瞬间,我们一时间是难以接受的,我们会为了失去而感到惋惜,甚至会埋怨命运的不公。可是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受到那些失去的东西的影响。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失去并不是绝对的,失去了月亮,我们可能会发现星星的灿烂;失去了阳光,我们可能会发现雨露也是那么的美好。我们会因“失去”而得到锻炼,获得新的体验,收获不一样的感受。只要懂得换一种心态去看待“失去”,那么你才会发现,在失去的同时,也能够获得许多其他的东西。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得”并不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当你得到的时候,不妨学会放弃,有舍有得,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比如,功名、利禄等,该放弃的时候就一定要放弃,懂得放弃,才不会陷入盲目追求,才不会陷入得与失的苦恼当中。有一天,有一位女总裁讲了发生在她孩子身上的故事。那天,她正在厨房做饭,忽然听见4岁的儿子在客厅号啕大哭,“妈妈,妈妈快来呀。”在孩子的哭声中夹杂着惊恐。
她一听就觉得是大事不妙,于是赶忙跑到客厅。这才发现,原来儿子的手卡在一个花瓶当中拿不出来,所以痛得哇哇大哭。
她试了很多办法,都无法将儿子的手从花瓶当中拉出来。当时看着儿子满脸的泪痕,她急坏了,后来找来锤子,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敲破了。
就这样,费尽周折终于把儿子的手拿出来了,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儿子的小手紧紧攥着拳头,怎么也不松开。
她吓坏了,以为花瓶把他的手卡得太久变了形。可是当她小心翼翼地把儿子的小手掰开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孩子的手里攥着1角钱的硬币。这让她哭笑不得,因为刚刚被她敲碎的花瓶的价值有3万元。
为了1角钱,她砸掉了3万元的古董花瓶,于是她忍不住问儿子:“你怎么不把手松开,放下硬币呢?那样就可以把手拿出来了,妈妈也不必打烂花瓶了。”
儿子怯怯地说:“妈妈,花瓶那么深,我松手了,钱就跑掉了。”孩子的回答可能多少有点可笑,但是在我们笑过之后,却不得不思考,这个发生在4岁孩子身上的故事,其实在我们很多成年人的身上也普遍存在着。很多人也喜欢将手中的东西紧紧抓牢,结果因小失大,甚至导致悲剧的产生。
当然,他们的手中紧紧抓住的不是1角钱的硬币,而是很多在他们看来十分重要的东西,比如成就、权力、利益、面子、职位等,他们之所以不肯放手,大致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不懂得放手是为了获得更多,总是认为放手就是失去,就是舍弃,所以,在现实心态的作用下,他们没办法果断放下;第二,没有空杯心态,不懂得适时归零,不懂得只有倒出自己“杯子”当中的水,才可以装进新鲜的水,才不至于让原来“杯子”里面的水放变质。
我们要知道,捍卫自己的权益和有价值的东西这些是很正常的,但是不管获得了什么——金钱、名声、权力……我们都不能够紧抓着不放,更不能自我膨胀,得意忘形,裹足不前。换句话说,“舍”也是必要的,因为那才是一种大智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