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变得积极乐观,这才是幸福(1 / 1)

别让欲望毁了你 陈廷 1291 字 5个月前

当我们听到一些发自内心的欢快笑声,体验到生活多彩多姿的时候;当我们喜上眉梢,投入到那疯狂舞蹈的时候;当我们历尽艰辛,终于欢庆胜利的时候,我们都在被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着。

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但是有的人过得丰富多彩,充满朝气和进取精神,而有的人却生活得枯燥无味,没有一点活力。生活就好像是一支笛、一张锣,吹之有声,敲之有声,关键是要看自己会不会积极去吹、去敲,去创造自己生活的节奏和旋律。可能有的人会说:“我不会吹、不会敲怎么办?”其实积极的人生会告诉你:“不吹白不吹,不敲白不敲,消极等待就是在浪费生命。”

一个人活在世上,为什么要等待,为什么要懒惰呢?等待何异于自杀,偷懒是不能够延长生命的一分一秒的。

躲避和退缩也是不行的,要来的终归要来。无论是困难、挫折还是不如意,失恋、疾病还是死亡,想躲也躲不开。而且,你越想躲开,它们就好像会越缠着你,不让你脱身,不让你享受生命的欢乐。

何必如此呢?与其躲避,我们倒不如积极投入到生活当中,大胆面对人生。也许因为你的积极投入、积极思考、积极行动,就能够把一切痛苦的事情推到一边,或者干脆自己努力去创造一个新的、幸福的世界。

生活就是这样,关键在于投入,只有投入才能够获得快乐。看一场球就像自己去打一场,做一个菜一定做得有色又香,进行一项实验就废寝忘食……一切都是那么吸引人,那么有趣味。1960年,5岁的张海迪被医院确诊患有脊髓血管瘤之后,父母不忍心看着年幼的孩子就这样倒下去,成为残疾人,他们千辛万苦背着张海迪走南闯北,遍访天下名医。医院的大夫都非常可怜这个聪慧伶俐、才智过人的孩子,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也想尽上最大的努力。在北京,医生想给张海迪做脊椎穿刺手术,但又怕她承受不了那份痛苦。把长长的针头刺进骨髓,其痛苦之状是可想而知的,意志薄弱的成年人也忍受不住,何况一个娇娇嫩嫩、弹指可破的孩子!

面对大夫的犹豫不决和父母的举棋不定,张海迪却张着小嘴坚定地说:“阿姨、叔叔,不要紧,扎针我不怕,挨刀我也不怕,您把我的病治好吧,长大了,我要当舞蹈演员,当运动员……”见小姑娘这般刚强,在场的人,鼻子都酸酸的,多好的孩子啊,多么刚强的姑娘呵!

脊椎穿刺手术开始了。细细的长长的针,穿过张海迪的皮肤直刺她的脊髓,针尖每前进一分,张海迪的身子都要像触电似的猛地抽搐一下。蛇咬蝎螫般的痛呵,扯肝掏胆般的痛啊,张海迪咬着唇,额头上流着豆粒般的汗珠。大夫的手颤抖,进针的速度慢了。张海迪却喊着:“阿姨,您扎呀!您扎呀!”站在一边的妈妈毛骨悚然,针扎在女儿身上,却似穿着她的脊髓,她不忍看这情景,慌忙跑到门外,独自压抑着痛苦的呜咽。“妈妈,您干什么呀?您别哭,我不痛,一点也不痛。”小海迪勉强咧开嘴微笑了一下。见此情景,妈妈用袖口抹抹发红的眼睛,脸上也不自然地露出了笑容。

张海迪强忍疼痛的动力在哪里,她知道只有接受穿刺她的病情才能有所好转,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等着她去做呢!对病残的身躯、骨髓穿刺的折磨,张海迪只有选择坚强,才能取得与命运抗争的机会。身体既然已是如此,精神状态却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努力争取的,重要的是从能够做到的事情入手。一个病残的身体,如果没有强大精神动力的支撑,就只能在病榻上顾影自怜、日益消沉,更不要说取得任何成功了。

少年时代无数次治疗的尝试,尽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张海迪的病痛,但在战胜一次次折磨的过程中,张海迪学会了在病痛来临的时候选择坚强,这已成为她人生的宝贵财富。当你尝试着选择坚强、面对光明,阴影就会逐渐离你而去。一个在身处困境时仍能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人,比那些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张海迪在攻读英语的基础上,还先后自学了日语、德语、世界语等多种语言,这为她进一步认识外部世界、掌握最新动态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张海迪开始结识那些过去她认为与自己的生活根本毫不相干的人:柏格森、笛卡儿、康德、罗素、尼采、舒马赫、梯利……人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些学者们为此争论不休,他们提出了各种假设、推理、论证,拼命地挖掘出生命的存在、生命的体验、生命的充实……而《简·爱》、《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悲惨世界》、《乱世佳人》等一大批世界文学名著又在张海迪的眼前组成了一道绚丽的风景。她在赞叹的同时,也产生了探索人生意义、进行文学创作的冲动,于是她拿起了笔。

张海迪以一个初学者的热情和**开始了自传体长篇小说的创作。往事历历,时空飞渡,张海迪在稿纸上开始了回忆的起初记录。童年奔跑的欢笑、高不可及的校门、病房的洁白、血浆的鲜红、阳光的闷热和黑屋的沉重……不知不觉之间,张海迪竟在桌面上堆起了数百页的手稿。

病情稍好之后,张海迪又一次铺开稿纸,奋笔疾书,她要把这一段时间的思考与体验重新融会到自己的长篇小说中去。她开始感觉到自己的笔调更凝练了,落笔之处,仿佛从人物的嘴角已经可以看到微笑、忧虑、悲哀……

常年与疾病斗争的日子太艰苦了,战胜它带来的所有困难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何况还要雄心勃勃地投入长篇小说的创作呢?在创作自传体长篇小说的过程中,张海迪对作品本身可谓是千锤百炼,甚至达到了苛求的程度,三易其稿,数度重写,即使脊髓炎发作、处于休克状态也没有停止对过去生活的梳理,因为她知道任何作品都是精雕细琢的成果,都是反复琢磨的结晶……其实千锤百炼也是逐渐改良、依次演进的过程。普通的人也许希望把事情尽量干得完美无缺,但他们不懂得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道理。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从夯实地基做起,步步为营,渐进地达到目标、实现理想,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毛坯琢磨成精品,把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

积极的人生是一种自觉进取的人生,自觉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一个人珍惜自己的生命,享受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生命获得应有的价值,全凭自觉的力量。有了自觉,就可能少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在各种情况下找到生活的突破口。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只要你自觉投入,你就能在本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积极投入人生,会使我们很快发现自己,包括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很快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从今天开始你将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人生目标的奋斗之中,开始排除万难,坚持不懈,这样你就离成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