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五年(1916)三十岁(1 / 1)

高语罕年谱 王军 619 字 4个月前

1月22日

《民国日报》在上海创刊。1947年1月终刊。

2月15日

《青年杂志》第一卷第六号发表高语罕《青年之敌》,论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青年前途的阻碍,探讨了生死问题等人生之究竟,论述了国家之起源以及国民之责任:“吾青年当进德修业之时,正为世储才之际,知其障碍而去之,识其究竟而皈之,明其责任而负之。中庸思辨之学、大学知止之道,不可一日忽也!不可一日忽也!”“惰性日增,此吾人内界之敌也。此敌不克,一切外界之敌,若邻国之侵凌也,神奸之蠹国也,其他若恶社会也,恶风俗也,恶国家所遗留之旧思想也,日包围吾人而降之戮之,未有能幸免者也。然则欲克此敌,果何道之由,请举前言为吾至爱至敬之青年诵之。”“晏子曰: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止者,故难及也。”“明儒金伯玉先生日:一事不可放过,一念不可放过,一时不可放过:勇猛精进。”“阳明先生答人上知与上愚不移之问曰:非不能移,是不肯移耳。”

2月15日

《青年杂志》第1卷第5号发表高语罕《青年与国家之前途》。

《新青年》第2卷3、4、5号发表《青岛茹痛记》,作者淮阴钓叟即高语罕(笔名)。

3月23日

袁世凯下令取消洪宪年号。仍以本年为民国五年。

5月9日

孙中山发表二次讨袁宣言,强调尊重约法。

6月6日

袁世凯病死,年58岁。

△当袁世凯死耗传到上海时,高语罕正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同乡、国会议员张企正家里,还有谢叔骞、王龙廷两位议员,王龙廷在辛亥革命时曾任淮上军总司令。他们喜极欲狂,都说:“好了,好了,老贼死了!”高语罕却打断他们的兴头道:“且慢高兴!袁世凯不过是北洋军阀的代表,他之帝制自为,并不是个人行动,只是封建的地主贵族的社会制度的产物。”“现在袁世凯虽死,而产生袁世凯的社会制度并未消除,将来会有第二个袁世凯,第三个袁世凯继之而起,以至于生生不已。”

6月

有位同乡在上海高等商业学校当教务主任,邀高语罕去教课。学校供给伙食、薪水很少,因生活无着,高语罕也就准备将就下去。

7月6日

北洋政府特任张勋为安徽督军,倪嗣冲为省长。

9月1日

《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

应刘希平推荐到芜湖任省立第五中学国文教员。实行早晚集中点名评讲制度,严格要求学生不穿缎衣服、不着缎鞋、不准抽烟等,校内不良风气一时得到纠正。

10月31日

黄兴病逝。

11月8日

蔡锷在日本病逝。

12月26日

北京政府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

是年

谈对世界大战的看法:“欧战初起,波及亚东,东邻乘隙,要索忽来”。

11月28日

陈独秀与汪孟邹到北京。后蔡元培延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

是年

一面在《新青年》、《民国日报》副刊上投稿,一面在青年会补习英文,同时还带着自己的两个亲戚和另一位青年朋友在上海青年会旁边一家楼上读书。明德学校因经费缺乏,关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