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三十年(1904)十八岁(1 / 1)

高语罕年谱 王军 323 字 4个月前

2月15日

陈独秀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以救亡图存、开通民智为宗旨,是《新青年》的雏形,是新文化运动的先声。1905年8月停刊。高语罕喜读这份报纸。

11月6日

杨匏安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南屏乡北山村一个破落的茶商家庭。其始祖是北宋杨家将杨文广的第二个儿子,传到杨匏安是23代。高语罕后曾住杨匏安家。

冬天

凤阳经世学堂易名凤阳府中学堂。

△从临淮坐小民船,回正阳关准备参加院考。

△家里筹不出钱。因从老家逃出来以后,父亲没找到职业,衣服首饰吃净当光。房东家汪老丈敬重高语罕母亲持家谨严,借给高语罕三块大洋。

△和程二夫子、父亲结盟兄弟苏亦亭、表叔程少生等七人一起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第一场考试排在第71名(共取72名),程二夫子等落榜。第二场考试,高升到第17名。第三场终考只考一个题目:“其于木也为坚多节。”牌示上注明:“做一百字者为完卷。”不知道题目的出处,只就字面敷衍成文,集了一百多字交卷,最后一场也被取了。

△家里接到电报。祖母喜欢的摇起头来。母亲还镇静,心里虽然喜欢,但是人家恭贺她,她却慢慢地答道:“小孩子不懂得什么,这也不过是祖宗的一点阴德所致罢了。”父亲听见了,话都说不出来了,喉咙里作起呕来,嘴里呜哩呜哩弄不清。

是年

科举考试废除,仍回学堂读书,因英语出色而被聘为英文助教,任新班英文教员。学生都是各县来的秀才或老童,年纪大的有三十多岁,小的也有二十多岁,都比高语罕年龄大,不肯跟他学英语,遂闹起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