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明月何时照我还(2)(1 / 1)

南明伟业 天漄行知 428 字 2个月前

亭林先生的寥寥数语,便征服了这位大明皇帝,朱四再次拜服谢过亭林先生道:“先生曾说,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键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学生敢问,此人心风俗之易变,方向或在何处?”亭林先生答曰:“所谓圣王教化,国以义为利,君行絜矩之道。君慎乎得,此有人、有土、有财、有用。上好仁,民则以仁为己任,人心风俗之易变,唯在陛下之一心而已矣。”朱四点头说:“弟子受教,请尊先生为师,为天下力行大道,为生民万事抱不平之。更有二犬子,烦请先生教诲,为我大明百姓斧正两代君王,先生之功,可彰万世。”

亭林先生连称不敢,却并未推辞,像他这样一位有担当的大儒,怎会为个人的名声、私利,或者说是面子而放弃为天下百姓教化一代贤王的责任呢?对于亭林先生来说,这样的机会并非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对天下百姓来说,不管君王是否圣明,只要他是一代仁君,这便够了。而如果要做帝师,为天下百姓培养仁明的君主,亭林先生一定会当仁不让。

朱四与亭林先生二人笑谈着漫步在这片竹林,竹林的沙沙作响,就像这世界里每日发出的或清明、或紊乱的声音,完全凭你是在以什么样的心情来接受它。“天地存肝胆,江山阅繁华。予自问已近不惑,却不知命数几何,只求天上明月可照人还啊。”

听到亭林先生的感慨,朱四答道:“先生的心愿,学生一定谨记,且这想要还归明月者,并非先生一人、一家。我大明百姓,汉家苍生,皆有理由还家。会当天下大定之时,黎民更需教化,以消退人心中的戾气,适时还要仰仗先生之博学,以教化大明百姓。先生曾有诗云:‘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老骥伏枥尚能志在千里,先生正直壮年,何故言天命之事?”亭林先生听后开怀大笑:“陛下所言极是,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说罢,依旧与朱四行走在这林间小路,并且亭林先生还即兴赋诗一首:“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巢。”此诗朱四前世便非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