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果
我能告诉你我的特长与优点。
我能说出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
我能告诉你让我感到自豪的事。
·课前准备
(一)教学场地及材料准备
课前最好将教学场地布置为小组教学形式,并准备好做好的课件。将故事“喜欢做自己的小老鼠”印发给学生。准备好彩色笔和大白纸。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准备
本节课是“喜欢我自己”专题的第一节课,也是对专题集会活动的巩固与深化。指导学生用小老鼠的故事来反思自己的特长与优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相信自己、喜欢自己。
(三)教学组织方式
热身活动:转瓶子。
主题导航:认识自己的特长与优点。
探究与体验:听故事,谈体会。
总结与反思:相信自己,喜欢自己。
·学习过程
(一)热身活动:转瓶子(5分钟)
大家围坐成一个圈,请学生转动一个空塑料瓶,瓶口指向谁,就请这位同学说出他认为自己的特长、优点或者擅长的事。
“特长是一个人特别的长处。例如,一个人在下棋、写作、朗诵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优点指人的好的地方。与优点相对的是缺点。
“我们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一样的特长、优点与缺点,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特长,学会扬长避短,才会不断进步。”
第一,教师提前对学生的优点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并在游戏活动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
第二,提示学生优点是与同类事物做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重点在于更优秀、更好。例如,小明写的字非常工整、漂亮;张娜同学打扫卫生很认真、很仔细。
第三,告诉学生,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主题导航:理解自己的特别之处(5分钟)
“想一想‘我’与别人有哪些不一样的特点,并在小卡片上写下来。
“与同学交换卡片,看一看他与你的不同之处有哪些。”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我们不仅在外貌上与别人有明显的差别,而且在性格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有的同学学习很努力、有的同学特别善良等。每个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别之处。”
可以将学生回答的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做成表格,根据他们的说法总结: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别之处。
(三)探究与体验
活动1:听故事(10分钟)
教师讲述故事。(故事见本专题集会故事)
学生两两一组,讨论小老鼠在故事里可能会有的感受,用与情绪有关的词语来描述小老鼠的心情,并且请他们举例说明自己曾经是否有过类似的感受。
将这些词语写到白板上或者挂图上,分成两个表格,一个是描述小老鼠认为自己很差劲时的感受,另外一个则是描述老鼠营救其他动物时的感受。如果学生之前没有了解过这种情绪,则使用相关卡片资料来了解这种情绪。
“刚开始狮子、羚羊和猴子对老鼠的态度是怎样的?这样合适吗?
“为什么老鼠最终会去救困在笼子里的动物?”
这是关于一只小老鼠的故事,她将自己与其他动物比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当猎人来袭时,她才意识到她“喜欢做自己”。
关键要点如下。
第一,小老鼠想要和其他动物一样特别。
第二,她见识到狮子是一位伟大的领袖,长颈鹿跑得快,猴子则擅长攀爬,老鼠期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特别。
第三,老鼠躲起来,感觉自己一无是处,闷闷不乐。
第四,动物们被猎人捕获。他们寻求帮助。
第五,起初,老鼠认为她无能为力,但最终通过咬断绳子解救了动物们。
第六,当其他动物对她表示感谢并主动提供她想要的任何东西时,她意识到他们已经给予了她想要的一切,他们让她明白了一定要“喜欢做自己”。
活动2:谈体会(15分钟)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些让自己感到自豪的事情。它让你喜欢你自己。
“你知道你和同学的特长与优点吗?首先,请写出你自己的特长与优点,然后写出小组其他成员的特长与优点。最后,向班上其他同学展示你们小组成员的特长与优点。”
一起讨论和交流
计时
倾听对方
当你展示的时候,你需要告诉我们一些和你的特长与优点有关的事情,如一幅画、一首歌,或者是一句话等。
每个小组有5分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2分钟向班级陈述的时间。
最后,请将你们写下自己的特长和优点的纸,交给老师。
第一,请学生两两一组,和同伴们分享令自己自豪的事情,如自己制作一个很好看的东西,或者学习了一项新本领。
第二,请学生学着表现出故事中的小老鼠和其他老鼠见面时的感受,他们可以通过面部或身体展现出来,变得更开心或者沮丧。
第三,鼓励学生在展示特长时采用多种方式,如讲解、图画、表演等。
第四,可以用小便签写出小组内每个同学的优点与特长并传递给每一个人,让别人的欣赏成为喜欢自己的源泉。
(四)总结与反思:相信自己,喜欢自己(5分钟)
“学生通过小老鼠的故事,对‘特长’‘优点’有了一定的见解,同时明白了在所有动物中,只有小老鼠忘了她自己的特长,同学们要帮助小老鼠建立自信。每当小老鼠说:‘我很差劲,我只是个老鼠而已’,学生就会小声说:‘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以帮助老鼠认识并喜欢做自己。
“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知道自己的特长与优点,相信自己,喜欢自己。”
·主题资源
故事:
见本专题集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