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果
我能知道这是欺负。
我知道友善和欺负行为能够带给我不同的感受。
受到欺负我知道应该怎么做。
·课前准备
(一)教学场地及材料准备
课前确定足够宽敞、适宜“友善与欺凌”游戏的安全场地;准备好展示相关问题和图片的幻灯片;准备好学生合作探究所需的大白纸与彩色笔;如有必要,提醒学生提前准备好情景表演及所需的辅助器材。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准备
认识本节课与上一节课之间的关联;了解本节课是对“什么是欺凌”主题的巩固与深化,能指导学生用欺负的三个标准去辨别生活中的欺负事件以及欺负者、被欺负者;能让学生知道受到欺负时应该告诉谁。
(三)教学组织方式概览
热身活动:情景模拟。
主题导航:友善与欺凌。
探究与体验:辨别欺负场景;体验欺负场景中的感受与反应。
总结与反思:建设快乐、安全的班级,我们应如何努力。
·学习过程
(一)热身活动:情景模拟(5分钟)
把学生分成两两一组,两人面对面。其中一人向另一人做出3个示意友善的表情、动作或说3句示意友善的话语,模拟3个欺负的表情、动作或说出3句欺负的话语;然后另一个人也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3个示意友善的表情、动作或说3句示意友善的话语,模拟3个欺负的表情、动作或说出3句欺负的话语。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知道什么是友善、什么是欺凌吗?它们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游戏前提醒学生,这只是情景模拟。同时,在做出欺负动作时,应不以伤害对方身体为前提。
(二)主题导航:友善与欺凌(5分钟)
当游戏结束后,教师请每个学生向游戏伙伴说出当对方向自己表达友善或欺负时的感受。
“欺负是不同于友善的与人交往的方式。它会给别人带来情感上的伤害。生活中,我们如何辨别欺负行为呢?”
(三)探究与体验
活动1:欺凌的场景(12分钟)
提供以下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判断是否存在欺负的行为,并判断谁是欺负者、谁是被欺负者?
“看看这些图片,有欺负的事件发生吗?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如果有欺负行为,那么图片中谁是欺负者、谁是被欺负者呢?”
在辨别图中的欺负行为时,可引导学生复习专题一中的“总结与反思”,运用欺负的概念界定和判定标准进行辨别。注意左上角图片是同伴间的分歧与矛盾,而不是一方使用其强大力量欺负另一方。
活动2:场景扮演(15分钟)
让学生选择以下内容扮演一个情景,并由其他学生做出判断:第一,这是欺负吗?第二,情景中谁是欺负者、谁是被欺负者?第三,想想情景中的被欺负者,如果他们感到被欺负了,他们会告诉哪些人?为什么?
小明有电动小汽车,他经常选择与固定的同学玩耍。文文很羡慕,经常问是否可以一起玩,但小明总是傲慢地不理睬她或者冷笑、做怪相,最后直接对她说:“不,你是个笨女孩,不能玩。”
有一天,小明和小林在操场上踢足球,小明总是推拉小林;小林终于抢到了足球,小明生气了,踢了小林一脚,小林哭了并告诉了老师。
小明约小伙伴出去玩。很多人在一起,他告诉他们不要和小林玩,因为他身上有味道。
“看看这些场景,它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吗?这是欺负吗?如果是,谁是欺负者、谁是被欺负者?假如情景中的被欺负者就是你,你有什么感受?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情景表演可能是一个崭新而有难度的挑战。为此,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并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四)总结与反思:建设快乐、安全的班级(3分钟)
让学生课后反思,想想为了让我们的班级成为一个安全、快乐的地方,我们需要共同做出哪些努力。
“这次学习让我们知道欺负是一件令人烦恼和痛苦的事情。那么,我们是否应该让我们的班级成为一个安全、快乐的地方呢?我们怎么共同努力呢?和你们的爸爸、妈妈共同分享、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