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果
学生知道面对困难的改变时自己可能有的情绪和感受。
学生能够采用多种方法处理与改变有关的情绪。
学生能够采用积极的策略应对改变。
·课前准备
(一)教学场地及材料准备
课前确定足够宽敞安全的场地,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坐;准备每组的事件和情绪卡片;给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我的计划表”。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准备
了解本节课是四年级“迎接新变化”专题的第三课,是本专题的核心教学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应对困难的改变、做好自身的情绪调节的能力;理解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采取难度适宜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组织方式概览
热身活动:圆圈游戏。
主题导航:拥抱改变。
探究与体验:改变。
总结与反思:海报。
·学习过程
(一)热身活动:圆圈游戏(5分钟)
学生围坐成一个圆圈,轮流说出自己被人接受或主动接受别人、拒绝别人或被人冷落时的感受。
“我们今天要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圆圈游戏’,请同学们轮流说一说:当我被人接受时,我感觉……当我主动接受别人时,我感觉……当我拒绝别人时,我感觉……当我被人冷落时,我感觉……
“游戏结束,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二)主题导航:拥抱改变(15分钟)
“同学们,想一想你们知道或学到了哪些关于改变的内容?
“你们是否经历过内心十分抗拒的改变,想象在这些情形中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
“父母决定让你转学,你不得不离开所有朋友。
“由于妈妈要去另一个城市工作,全家要搬家。
“你十分讨厌学校新发的校服。
“街上发洪水,你不得不跟别家的人暂时一起搬进改造过的大厅里。
“从三岁起,你就跟父亲住在一起,母亲离开了你们。现在父亲再婚,另一个女人和她两个年幼的孩子要来你家住。”
教师要提醒学生明确感受、想法和行为之间的联系。当我们担心改变或正经历改变时,由于感觉不舒服、伤心、易怒,我们的行为通常不那么友好。
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尽管情绪怎样都可以,行为却并非如此。
(三)探究与体验:改变(15分钟)
教师要告诉学生:尽管我们不能像变色龙那样,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外貌以适应变化,但我们也确实有许多应对策略可用。
·思考哪些东西保持不变(比如,搬家了,家人是不变的;家庭出现重组,学校的朋友是不变的。)
·思考改变可能带来的机会和优势(比如,朋友搬走后,你会收到更多电子邮件和书信,还能去他们那里度假看望他们。)
·告诉自己,所有的改变都很难适应,过去的改变你都应对过来了,这次也一定可以(充满快乐和希望地思考)。
·一次花一天的时间,集中精力奖励自己取得的成功和进步。
·和他人交流时平等相待(包括使用电子邮件时也是如此),分享彼此的感受。
·使用放松和让自己平静的方法。
学生小组分享应对改变的策略。
“四人一组,面对以下情形时,你会有怎样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小组成员完成下面这个表格,把想法、感受和行为联系起来,并思考如何从下表的‘想法’开始,改变自己的‘感受’和‘行为’。”
教师可以请一位家长谈谈自己从外地到本地的经历,讲讲他是怎样适应环境变化的;让学生准备问题询问这位家长;也可以提前让家长录音。
(四)总结与反思:海报(10分钟)
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家族的迁移史来研究改变。比如,探究过去三四代的人都居住在哪里并制作一个小档案,包括迁移的地图、照片、具体描述、相同点和不同点、迁移的原因。
学生可以分小组制作主题为“改变及其应对方法”的海报(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改变或者书上介绍的场景)。海报中要以一定的方式呈现改变给人带来的感受和应对策略。
“同学们,你们可以分小组制作主题为‘改变及其应对方法’的海报。”
教师要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要理解每位同学的发言要点,比较他们的论据和说话的方式。活动最后,教师让各组学生使用学校的“团队合作自我评估表”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