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韩两国之间的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世纪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韩国与中国大陆间的关系逐渐好转,1992年8月,中韩两国终于掀开了全面交流的新篇章。1970年,韩国出版了第一本关于中国教育史的专著,最近又有两部新的著作出版。对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研究至此有了新的亮点。
一、韩国对陶行知的研究
韩国对陶行知的研究,始于1975年。当时中韩之间基本没有文化交流,中国大陆对陶行知的批判仍未结束,李炳柱先生发表他的论著《陶行知博士与中共的教育理念》,实属不易。1992年中韩关系刚刚正常化,金贵声先生就积极投入对陶行知的研究,自那时到现今,有关陶行知的研究成果不时见诸学术期刊。
李炳柱的《陶行知博士与中共的教育理念》中就有关于陶行知的研究,其大部分内容是论述陶行知的社会观和教育思想与以毛泽东思想为基础的中国教育理念有许多相似之处。1992年金贵声发表《陶行知的儿童教育论》,该文认为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的幼儿教育思想在整个生活教育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生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金贵声十分重视陶行知的学前教育。他介绍陶行知提出普及幼儿教育的思想和方法。
韩国关于陶行知研究的已有成果如下:
韩国陶行知研究成果一览表
学位论文(1篇)
译著(1篇)
韩国内学术杂志发表研陶文章记载(8篇,按发表时期)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①以前研究仅停留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阶段,并未能解释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可是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关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研究为韩国的陶行知研究奠定了基础。生活教育论是陶行知教育学说的主体思想,是陶行知在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的斗争中,在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众多教育思想的精华和总结自己教育实践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随着陶行知教育实践的深入开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②现在韩国关于陶行知的研究者还是少数,这一点正说明在国内对陶行知的研究还未成体系。这也是在韩国连研究中国教育史的学会也没有的原因。因此,笔者建议:
第一,在韩国详细介绍陶行知的著作或研究情况。笔者认为中韩之间关于教育思想家的介绍还是很有限的,目前尚无进展,以后这一方面的工作若能加强,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也可能有新的希望。
第二,通过学生或学校间交流关于陶行知的研究状况,以期进一步发展,希望中国有关学术组织或研究者做进一步努力。
二、韩国关于陶行知研究状况的分析
陶行知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陶行知对近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多种原因,在韩国对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活动及有关方面的研究分析等受到了限制。
为了理解在韩国国内关于陶行知的研究不足的原因,让我们先来分析陶行知所生活的年代以及现代的韩国的社会状况。这可能是韩国关于陶行知的研究确实不多的根本原因。
(1)日侵朝:朝鲜王朝末期韩国完全沦落为日本治下,朝鲜的教育政策在传统的伦理基础上被树立和被强调。1910—1945年是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时期,韩国失去了国家主权,在对外关系上也失去了自主的地位。这时教育大部分受到日本帝国主义教育政策的影响,其结果使从前的韩国传统教育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而开始了有组织的日语普及的殖民教育过程。这样,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期的韩国教育受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镇压与干涉。未能带来教育的普及化与多样学问的发达。
(2)1945年解放以后:由于思想上的对立,国土分为南北。这样,韩国以韩国的方式标榜了自由主义,采取了民主主义的教育理念,而且其内部是树立彻底的反朝鲜的思想。另一方面由于1950年的“6.25战争”韩国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彻底断绝了。
随着1945年“8.15解放”,韩国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教育,但又开始了与美国的军政相伴的新教育。这时韩国接受了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理念和与其相随的多种教育过程。受杜威的思想影响而产生的陶行知思想也是在这时候被介绍到韩国,给予学校与民主的教育过程的实施很多帮助。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
三、对韩国国内陶行知的研究未来的展望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有代表性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已经在各方面提出了教育思想。虽不能说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以及现代教育的飞跃是只凭陶行知的主张和思想的。但我们可以肯定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确给中国教育发展以莫大的影响。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假设,如果没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国教育思想的流向是否是现在这般状况?
陶行知被誉为卓越的“人民教育家”,但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基本教育观受到一些人的批判,即有一种观点认为:生活与教育,社会与学校各自有着各自的特征,而陶行知把这些特征变得模糊。陶行知究竟结合怎样的内因和外部条件提出陶行知的思想,这就是现代教育者所要研究的课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韩文化教育的交流也会更加加深与扩大,韩国对陶行知的研究也将越来越多。更为重要的是,陶行知所主张的做人,做真人,做人中人,做自立立人的人,做献身和创造品格的人,以及创造民主、科学、富裕、平等互助、爱满天下的理想社会,建立共生共存的世界的设想,已成为全人类关注的话题,韩国对这些论题也同样关注,这可能成为韩国将会有更多人研究陶行知的重要原因。
[1] 原载《生活教育》,200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