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精堪称妇孺皆知,人们对她有一个著名论断,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西游记》的主旨:有背景的妖怪主人带回去,没背景的一棒子打死。白骨精就是典型的没背景,所以孙悟空忍着紧箍咒,连打她三次都要打死。紧接着取经团遇到宝象国的黄袍怪,也就是二十八宿的奎木狼下界,他不但阻挠取经,同时被查出是星宿脱岗,还与凡人私通生子,却未遭任何重罚,很快官复原职。白骨与黄袍的刺目对比,其实是本书的核心主题之一。
13.1打三遍都要打死白骨精
离了五庄观,取经团来到白虎岭,遇上了一位经典妖怪:白骨精。事实上,全书从未将“白、骨、精”三个字连在一起用过,Ctrl+F找不到的,作者一直将此妖称作“那妖精”“那怪物”,也就是到最后连名字都没交代。此妖被打死后现出一堆粉红骷髅,骨上刻有“白骨夫人”四字,所以人们习惯称其为“白骨精”。此妖也不可称妖王,因为她身边一个小妖都没有,孤零零守在荒无人烟的白虎岭,果然是全书最可怜的草根妖怪。
按理说就她这水平,取经团过她应该像过白虎岭寅时(凌晨四点)的马路,但唐僧愣是躺在双黄线上表演,一直躺到朱雀大街早高峰,演成了一场经典大战。
白骨精第一次变作俊俏姑娘,唐僧颇为心动,但孙悟空在空中就看出是妖,一棒打死。还好她会一个“解尸法”,灵魂出窍捡了条命。可她不信邪,又变作小姑娘的娘。这次更是穿帮,姑娘只有十八岁,她变的老太太八十岁,显然是假的,又被打出窍一次。之后白骨精还要变作姑娘的老父,这次孙悟空找到山神土地,在空中锁定元神,封住她的“解尸法”,实实地打死了。不过悟空自己也惨了,被唐僧饱念一顿紧箍咒后逐回花果山。
这一回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首先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官场上充斥着外行管内行。唐僧端坐取经团最高领导之位,实则连妖怪都不识,关键孙悟空这样业务出众的干部识得妖,降得妖,又忠于取经的组织目标,却只能被无知无能的蠢领导念紧箍咒,甚至逐出团队。团队中还不乏猪八戒这种好吃懒做的货色在关键时刻打小报告,引风向,带节奏,促使领导作出驱逐业务骨干的错误决定。而那个表面上不坏的沙僧,这时就沦为沉默的大多数,忍见劣币驱逐良币。小学语文老师发现,这一段满是对官场、职场、社会血淋淋的深刻揭露,密集体现了全书的中心思想。
其实唐僧到底是真蠢还是装蠢颇值得商榷,所谓事不过三,他再是肉眼凡胎,连着来三次也该估摸到这是妖怪,但他还是听信了猪八戒的谗言,恨逐美猴王,这其实也是一种官场技巧。首先是维护“一把手”的权威,孙悟空总是绕开“一把手”采取军事行动,这确实是对他个人权威的严重挑战。更重要的是,在官场上,很多权臣确实喜欢听信谗言——哪怕明知是谗言。
有人说唐僧“耳朵根子软”,常误信谗言,其实这哪里是什么耳朵根子软,更不是误信,而只是一种常见的权谋。传统道德教育我们,人人心中都应该有真理正义,而不是谁官大谁就说得对。但所谓私臣集团,价值观恰恰是扭曲的。有些人当了点官就发现自己的话语权提高了,有时候甚至可以用明显的胡说八道压倒别人的正义直言,文化层次较低的领导尤其能在此间尝到权力的快感,很多人便将这种以谗言压倒真理的玩儿法作为游戏规则甚至价值取向。
唐僧显然深谙此道,今天他听信猪八戒的谗言,明天佛祖才会听信他的谗言呀!大家一边进谗言,一边也要信谗言,这样才能维护好这个圈子共同的游戏规则。最最重要的是,私臣圈子不讲公义,只重私情,听信谗言恰是私情的最佳体现。如果领导都讲公义,那么我的所作所为只要符合公义就好,无需再说漂亮话讨好领导。混私臣圈子,恰恰就是要像唐僧这样,让你摸不着他的逻辑,这样你就不会把精力放在做事上,而会更倾心地来讨好他,这才有利于打造以某个私人为核心的私臣圈子。
唐僧在取经团中地位很微妙,一方面地位最高,但另一方面却是唯——个凡人,法力最低微(其实没有),他必须用尽这些手腕,努力营造私臣圈子的氛围,才能保持自己团队头领的地位,最终得享成果。越是唐僧这种没能力的领导,越需要强调官阶而淡化实际能力,这就需要常用谗言来盖过真知灼见。这种以私人为核心的私臣圈子奉行的就是此等游戏规则,了解这个原理才能了解他们的行为规则。
不过话说回来,这一段作者首要的写作意图还真不是官场隐喻,而是《西游记》的另一重内涵一炼丹术。
这一回标题叫《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尸魔”大概是作者唯——次对白骨精较正式的称谓一还是出现在标题而不是正文中。为什么要打她三次呢?不完全是没背景的妖怪打三遍都要打死你这个官场潜规则,更是炼丹术的一个重要步骤一斩三尸。
道教功法认为人体有上、中、下三个丹田,各有一神驻跸,统称“三尸”,也叫三虫、三彭、三毒、三尸神。上尸好华饰,中尸好滋味,下尸好**欲,是人体内痴、贪、嗔三种欲望的源泉。有些炼丹术流派认为斩“三尸”,恬淡无欲,神静性明,积众善,乃成仙。尸魔的三种变化形态也正是这三者从下到上之序:俊俏的小姑娘代表**欲,老婆婆是送饭的,最后出场的老爷爷穿着相对体面。取经团打死三者,正合丹术“斩三尸”之意。大多数炼丹流程中,有三个连贯的关键步骤:引婴儿、斩三尸、服内丹。道法中的“婴儿”是指事物最初本相,并非幼小孩童之意。不过《西游记》常以字面意思曲解道法佛经,作者让取经团在五庄观吃下了“婴儿”一人参果,紧接着斩三尸,再接下来在宝象国黄袍怪一回,让孙悟空变作百花羞公主,吃了黄袍怪(奎木狼)的舍利子玲珑内丹,连贯完成三大关键步骤。
另一方面,唐僧第一次驱逐孙悟空,暗喻炼丹术的一个关键步骤“去金公”即利用物质相态变化,去除材料中的金属元素。之后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回孙悟空,则暗喻了“解肾水”即用水将部分金属元素溶解回到材料中。就在镇元子、白骨精、黄袍怪这三个连续故事中,作者竟然将精彩的神魔打斗、圣僧驱逐美猴王、猪八戒用激将法请回孙悟空等许多戏剧冲突串在了一起,达到**,同时也将明代藩王、草根妖怪、朝廷命官的隐喻糅合在了一起,更在不经意间将自己加入嘉靖私臣集团的无限辛酸一笔带过,这种驾驭文字的功力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13.2黄袍怪严重违法却无实惩
唐僧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将其逐回花果山,结果在碗子山波月洞遇到了黄袍怪,被抓入洞中。猪八戒、沙僧奋力营救,并有四值功曹、五方揭谛、护教伽蓝等大批暗中监视取经的神仙助力,仍不是对手。还好黄袍怪的夫人,也就是宝象国三公主百花羞出面求情,黄袍怪才同意放了唐僧。谁知取经团到了宝象国,将公主的书信呈交给国王,又夸下海口能降妖,手下败将返身再战。这次没人求情,激战中猪八戒临阵脱逃,害沙僧被黄袍怪抓去。
黄袍怪也多了个心眼,要反击取经团,变成俊俏文人进宫认亲,诬称公主当年是被虎妖所掳,多亏他救下,以身相许,并当场施法,现出唐僧的老虎“原形”。金蝉子十世修行,一朝被诬为虎妖,堪称职业生涯最危险的一刻!这时孙悟空被逐、猪八戒脱逃、沙僧被抓,小白龙只好挺身而出,当然仍不是妖怪对手,但口吐人言,力劝猪八戒去请回大师兄降妖。猪八戒智用激将法,激得孙悟空出山。孙悟空也使了一个诡计,摔死黄袍怪的两个儿子,气得他心浮气躁,趁机变作公主模样,骗他交出舍利子玲珑内丹,一口吞下。
这首先是暗喻了炼丹术中“服内丹”这个关键步骤。内丹是炼丹术的精华,蕴含了一个修炼者的功法精髓,孙悟空一口吞下,相当于是抢夺了黄袍怪多年修炼的成果。即便如此,孙悟空仍无法用实力降服黄袍怪。这时孙悟空使出大绝招一搬救兵。他准确判断黄袍怪是天庭下凡的妖神,立即告上天庭。结果也不复杂,一点名就查到二十八宿中的奎木狼脱岗。星官下凡呼唤,那黄袍怪果真是奎木狼变化,听到同事们呼唤,立即返回天庭请罪。玉帝的处分很轻:带俸差操(保留原职级俸禄,差遣其它工作),去兜率宫给太上老君烧火,有功复职,无功罪加一等。为什么是去给老君烧火呢?因为下一回就是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出场,这两位正是太上老君看管金炉、银炉的烧火童子,己经下界为妖去也,老君那里缺烧火工呀。后来奎木狼还多次出场,显然很快就官复原职了。
奎木狼的罪行其实相当严重,查验报告:二十八宿是三日一点卯,奎木狼缺了四卯,下凡一十三年(这是掐头去尾的算法,其实算十四、十五年均可)。作为天庭高官,这是相当严重的违纪,而且十三年间他也有严重罪行,不仅和凡人私通生子,甚至还有阻挠取经这样的政治错误。但处罚真的很轻,甚至可以说没有受到实质性处罚,连俸禄都没扣一脱岗十三年当带薪休假了么?最让人难解的是,二十八宿明明有点卯制度,为什么他连续四次缺卯都无人汇报?可以想象,官员们的相互包庇己成常态。今日奎木狼下凡十三年,另外二十七宿无人声张,因为下次别的谁有私事要开溜时,奎木狼也会帮你应付考勤啦!这就是明中后期的官场现实、军事素养,或许很无奈,但玉帝一其实我是说嘉靖、万历这些橡皮图章也只能徒叹奈何。
白骨精和黄袍怪的遭遇,真是令人刺目的对比。白骨精其实什么都没做(至少在书中没有正面体现),孙悟空三次空袭毁灭;黄袍怪违法乱纪,天庭却罚酒三杯。他们的区别到底在哪?其实就在于白骨精是没有上编制的野妖怪,奎木狼是天庭在编的正宗神仙,这就是平民和奎星的待遇差距。
13.3李春芳必吹的安银堡大捷
黄袍怪将唐僧变作老虎,为国王立下大功,在银安殿宴饮作乐,非常得意。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很奇怪的名字一银安殿。
和忘了明代真有御马监相反,现代人很容易误认为明朝真有银安殿,因为京剧常以“金銮殿”“银安殿”并称。但明代以前都只有金銮殿,没什么银安殿。无巧不成书的是,清代真的出现了一个银安殿,是各大王府的正殿名,于是京剧将二者并称。这当然不在明代作者的意料之中,这银安殿确实是他当时生造出的一个殿名。这个在当时看来很怪异的名字暗喻了嘉靖朝一甚至可以说是明中后期最值得吹墟的一场大捷一安银堡大捷。
明中后期军政愈发腐败,蒙古诸部却挺过了低谷,愈发强盛。嘉靖年间崛起的土默特部俺答汗基本统一诸部,异常强盛,一度以武力逼迫朝廷开放宣府、大同等通商口岸。长城边塞常年处于他的重压之下,一胜难求。另一方面,南方倭寇猖獗,不但霸占了南洋商路,甚至上岸抢人。这种局面史称“北虏南倭”,非常头痛。其实国中不乏将才,名将曾铣、俞大猷、戚继光都活跃在这个年代。
俞大猷在曾铣的理论基础上,发明了一种车营战法,用装甲战车搭载重炮,掩护火枪兵推进,实际上是后世坦克装甲步兵战术的萌芽,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轻骑非常有效。嘉靖三十九年(1560),俞大猷刚发表了这个发明,还没来得及训练,却因为上司胡宗宪一次指挥失误,放走数千倭寇,被御史弹劾,胡宗宪将罪责栽倒俞大猷头上,将其构陷下狱。这时俺答汗入侵甚急,大同巡抚李文进坚持称北镇军不是对手,必须俞大猷来训练车营才能镇抚。
当权的严嵩、严世蕃父子似乎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就是不放人。最终不知是谁出钱,托陆炳转交重金贿赂严世蕃,才将俞大猷放出,训练了一百辆装甲炮车和配套的三千火枪兵。不久,李文进、俞大猷带领这支部队在大同附近的安银堡遭遇俺答汗的数万精骑,结果大破蒙军,向北追逐了数百里,斩杀无数,取得了明中后期对游牧部族最酣畅淋漓的一场大捷。不久,明军根据李文进的建议进行了重大改制,在五军、三千、神机这京师三大营的基础上増加了一个车营,成为四大营,可见对俞大猷车营战法的高度认可。
李春芳时任太常少卿(正四品)兼翰林学士,正在西苑陪嘉靖帝写青词,趁机大拍马屁,将战胜归功于皇帝修道有得,上天垂恩。皇帝自然龙颜大悦,大肆封赏,李春芳一举提拔为礼部右侍郎(正三品)仍兼翰林学士,迈入公卿行列。
安银堡一宝象国银安殿,这是大明最值得纪念的一场大捷,也是作者个人仕途最值得感恩的一步台阶。作者巧妙利用“斩三尸”步骤后,“去金公”的状态,安排了一场小白龙托猪八戒请回孙悟空取得大捷的桥段。
小说和现实对应最不明确的便是小白龙出手并洒泪恳求猪八戒一定要请孙悟空回来。其实这在当时反倒未必是什么秘密,谁都知道障碍在于钱,只要银子到位,严世蕃立马可以放俞大猷。但清官们是没有那个钱的,更不愿意给严世蕃这种人送钱。那谁有钱?海商有啊!俞大猷常年在南洋奋战倭寇(海盗),爱国商人中还是有不少感他的恩。这次有机会救他但需要花钱,海商当然就义不容辞啦。不过这种事毕竟隐秘,不见正史。李春芳可能知道一些内情,《西游记》中的龙族正是暗喻明朝的海商(资产阶级)这个阶层。海商出钱力求陆炳救俞大猷,小白龙力求猪八戒请孙悟空,再加上前后的暗喻,笔法当真巧妙。
13.4奎星状元郎
黄袍怪的真实身份是二十八宿中的奎木狼,西方七宿第一宿,主吉,共16颗主星,分别位于仙女座和双鱼座,古代误将河外星系仙女星云的部分星斑也纳入。这颗星宿在科举时代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一奎星,也称“魁星”“文曲星”,象征着最顶尖的文采菁华,科举制度成熟后奎木狼等同于状元郎,这更是李春芳一生必吹的title。
李春芳有两个外号,一个是他羞于提及的“青词宰相”,但另一个则是他最得意的“状元宰相”。有明276年88届科举,有17位状元郎登阁拜相,比例约为1/5,在学术和仕途两方面都做到极致,确实值得吹墟。早在嘉靖十年(1531)李春芳21岁时,他就参加应天府乡试,高中举人。但在次年的全国会试中却名落孙山,并且连续四次不中,直到37岁第五次才考中进士,所幸不中则己,一中便是状元。
李春芳将唐僧踏上取经路的年龄改成37岁,己经是在暗示自己的经历,奎木狼一节再次呼应。奎木狼四次点卯不到,滞留凡间一十三年,这依然是作者在暗示自己艰辛的科考路——四次会试落第,滞留凡尘一十三年(其实算十四、十五年均可)。最终主角吃下奎星的舍利子玲珑内丹,功力突飞猛进,登堂入室。这正是暗喻奎星正位,李春芳也考上了状元。
考试是冰冷残酷的,尤其是脱产读书对李春芳这样的平民绝非易事。不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其实己经证明了老李同志没有进士命,这时他应该赶紧以举人谒选入官,找份正经工作成家立业,不过他却将22?36岁这么重要的十四年耗在旁人看来渺无希望的科考上,身边的压力可想而知。可以想象,李春芳的夫人也顶住了巨大压力,支持老李继续考下去,最终她也收获了巨大福报。他这位夫人的详情正史无载,但能嫁给举人,想必也不是庸脂俗粉,而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一枝花。但同年的举人夫人们的老公要么高中进士,要么己经在地方上当官,只有她家老李还在漫无希望地准备下一次会试,日子过得异常清苦,关键是看不到希望,那她有没有被别的名花们嘲笑呢?我想这是难免的,只是最后绝地反击,高中状元,一下子让那些嘲笑过她的举人夫人们羞羡不己。这就叫一百花羞。
其实奎木狼的夫人,也就是宝象国三公主百花羞这个名字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唐代一位落第考生的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遍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是唐末的黄巢科举落第后悲愤地写下一首霸气十足的反诗,最终他带领农民起义军杀进长安,倾覆了被世族门阀垄断的唐王朝。不过李春芳没有黄巢那般杀气,原因很简单一他考上了状元,不用去起义。
这就是时代差异,唐朝虽初创科举制度,但世族门阀用各种手段垄断了进士名额,像黄巢这样的庶民根本没有机会考中,上升通道阻塞,阶级固化。庶民想通这个道理后,除了造反,再无旁路。宋明以来逐渐形成了成熟的科举制度,设计了多种强制回流机制,破除门阀世族垄断。李春芳一介平民,只要有才华,有志向,就可以在公费的县学、府学中脱产攻读,在公平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迈入制度化晋升的清流。他的逆袭之道是更加刻苦地攻读而不是造反,他最终要的只是让有眼不识泰山的“百花”羞一羞就够了,不用“百花杀”那么霸气。这不仅是黄巢和李春芳两个人的人生轨迹,更是上千年的社会演进历程,作者巧用奎木狼下凡迎娶百花羞的故事隐喻,立意之高,绝非儿童文学所能概括。
当然啦,李春芳四次不中,第五次一来就中状元,这也足够传奇,只是不太合常理。现代读者都是精于应试教育的内行,我想不会有人相信这是遇到醍醐灌顶、灵魂开窍之类秘法,更不是拜对了奎星,只能解释为或许之前他没有找到最高层次的应试技巧,最后一次得到高人指点,一通百通,这种感觉我在参加考研辅导班时也曾有过。孙悟空吃掉奎星的舍利子玲珑内丹,夺了奎木狼多年的修炼成果,仿似便是喻指此节。另一方面,李春芳61岁退休,74岁过世,在家安享了13岁幸福时光,奎木狼偷跑在凡间的13年或许是指这个?至于奎星内丹,也有可能是真正的状元郎李春芳点拨了同乡的后进,助其上进吧。
为什么李春芳那么拼命要考状元?白骨精和黄袍怪的不同待遇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但黄袍怪这种待遇并不是因为他天生高贵,而是自己修炼得来,白骨精没有这样的待遇,也不是因为血统低贱,只是自身修炼不足而己。这暗喻了明代的社会机制——考上进士就进入最高政治层面,脱离被统治阶层,成为统治集团的一员。这不是阶级固化,恰恰是打破血统固化、阶级城堡的明确路径。考试面前人人平等,考上进士就进入最高统治阶层,考不上就不是。换句话说考上就是黄袍怪,考不上就是白骨精,无怪乎李春芳以及那么多人如此拼命,甚至诞生了《儒林外史》中的那么多故事。这或许是一种不够成熟的社会机制,而且看来是那么残酷,但无论如何是那个时代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