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约翰·哈萨德.时间社会学[M].朱红文,李捷,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2.[英]基思·特斯特.后现代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M].李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3.[英]帕特里克·贝尔特.时间、自我与社会存在[M].陈生梅,摆玉萍,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4.[英]理查德·惠普等.建构时间:现代组织中的时间与管理[M].冯周卓,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5.[美]流心.自我的他性——当代中国的自我谱系[M].常姝,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6.[加]迈克尔·富兰.变革的挑战——学校改进的路径与策略[M].叶颖,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90.
7.[美]汉娜·阿伦特.过去与未来之间[M].王寅丽,张立立,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11年.
8.[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9.[奥]赫尔嘉·诺沃特尼.时间:现代与后现代经验[M].金梦兰,张网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10.[英]芭芭拉·亚当.时间与社会理论[M].金梦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11.[德]让-保尔·萨特.自我的超越性[M].杜小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
12.[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
13.[英]简·卢文格.自我的发展[M].韦子木,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
14.[法]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
15.[法]乔治·古尔维奇.社会时间的频谱[M].朱红文,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16.[美]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M].林方,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
17.[苏]苏霍姆林斯基.关心孩子的成长[M].汪彭庚,甘义青,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
18.[英]约翰·科廷汉.生活有意义吗?[M].王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19.[加]查尔斯·泰勒.本真性的伦理[M].程炼,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
20.[美]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M].曹荣湘,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21.[美]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2.[德]西美尔.货币哲学[M].朱桂琴,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
23.[法]布迪厄.布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24.[英]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M].陈广兴,南治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25.[加]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韩震,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
26.[美]莎伦·F.拉里斯,等.动态教师——教育变革的领导者[M].侯晶晶,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7.[加]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M].程炼,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28.[巴]保罗·佛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9.[美]罗洛·梅.人的自我寻求[M].郭本禹,方红,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30.[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M].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31.[英]艾弗·F.古德森.专业知识与教师职业生涯[M].刘丽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2.[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马奇炎,陈婧,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33.[美]Sam M.Intrator.我的教学勇气[M].方彤,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4.[美]Ralph Fessler,Judith C.Christensen.教师职业生涯周期[M].董丽敏,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35.[美]艾托奥,布尼奇斯.女性心理学[M].苏彦捷,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36.[美]林南.社会资源与社会流动:一种地位获得的结构理论[C].∥社会学论文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37.[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教育与科普研究所,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年.
38.[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
39.[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与自我认同[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40.[苏]科恩.自我论[M].佟景韩,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
41.[美]乔纳森·布朗.自我[M].陈浩莺,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
42.[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
43.[美]莎朗·德蕾珀.优秀教师是这样炼成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
44.李希贵.学生第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5.张汝伦.二十世纪德国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46.陶东风.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47.包亚明.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4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49.张静.身份认同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50.梁漱溟.人心与人生[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51.曹正汉.观念如何塑造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52.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53.檀传宝.教师伦理学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54.胡福贞.幼儿教师自我评价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55.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