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学生研究生挤破脑袋竞争一个岗位,而我中专毕业就很幸运地进入了现在的公司做设计。
这份工作,没做到半年,便变得如鸡肋一般。
说是设计,其实,在办公室里就是一打杂,所有的杂务,比如买买东西,倒倒水端端茶扫扫地,而且,是所有人有个大小事都是:“小倪,你去帮我……”
我讨厌这样女仆一样的被人呼来喝去的,更讨厌一群三八在办公室里叽叽喳喳地家长里短的,更更讨厌就几个人的小公司还要勾心斗角地斗得唯恐天下不乱……
做设计不是我的爱好,也谈不上是专长——中专凑合学了点皮毛,也就是比普通人多了解一些专业软件的使用方法。
事实上我一直的梦想都是律师。
中专文凭的我,有可能成为律师吗?
MINA:
小时候读成语故事,很替一枕黄粱的主人公揪心——如果他不曾做过细节那么清晰真实的美梦,睡在稻草堆里的生活也许就不算太难熬。
现在如果谁告诉我他有做黄粱美梦,我反而要祝贺——有了美梦做引导,接下来努力便是,这比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混沌人强多。
有着律师梦的你,当然不乐意做一个三流的设计师。估计还没有资格称你为设计师哩——我们的身份和位置都与能力相匹配,金子迟早会发光,滥竽充数者迟早会被发现驱赶。
按你的描述看,在公司里,你从事的更像是内勤工作。
你没有资格对内勤工作嗤之以鼻——好的内勤是机构得以正常和谐运作的必要保证,而且内勤工作会与领导和各部门都有直接接触,是最容易被看到的岗位,好过有些人碌碌一生却无人记得他功过。
想不被人指使的最简单方法是让大家失望:让你去买东西永远买最贵最差的,让你去打印材料永远缺页少份,扫地永远不干净,倒水时手指头浸在杯中……呵,这样不出三个月,大家保证不再将你像“女仆一样地呼来喝去”。
人们只会使唤两类人,一类是信得过的,另一类是闲着没事做。
千万别自作多情以为是大家欺负你老实、善良、不懂拒绝等,如果你是公司的金牌设计师,再老实善良不懂拒绝,都没有人敢乱打扰——你没意见公司会有意见,误了你的工作,公司领导会直接吼骂不识金镶玉的那些人,让他们明白主心骨如你怎么能被那种琐事分心。
乖啦, 以后不要再说现在的公司、学校、同事、伴侣等令人讨厌如同鸡肋,往往抱怨者比被抱怨的对象更令人讨厌更如同鸡肋。不必搜肠刮肚找反驳,你只需回答我——要是有人一边抱怨洗手间有异味令人作呕却非要在在洗手间里吃饭,你会不会和他一起痛骂洗手间味道不佳?
我不相信律师是你的职业梦想,它可能连黄粱一梦都不如,只是一次突发其想,偶尔闪现的念头,基于无知的向往。
我怀疑你要做律师,只是为了逃避被人呼来喝去的现状,你误以为律师是编好程序的机器人,按程序来,按法律走,不需要看人脸色,不需要搞好人际关系,个个冷竣、自信、滔滔不绝、待遇好、被大多数人敬畏或者尊敬……
呵,有时间去看一些法庭剧吧:
美剧:《律政狂鲨》《波士顿法律》《律师本色》
日剧:《离婚女律师》《垃圾律师》……
港剧:《律政新人王》《溏心风暴》《1号法庭》……
学法律的我没有将法律当成我的职业梦想,也不能说对它有浓厚的兴趣,但是至少犯罪题材的作品会比爱情(商战、战争、历史等)题材的剧集更吸引我。如果有一天我又回学校研习法律,或者从事法律工作,估计不会有人吃惊,他们会说:“早就知道她会回到这一行,平时她连看美剧都只看犯罪题材,心理学最迷犯罪心理学……”
没学中文的我也没有将作家当作自己的职业梦想,但当我写作时,也没有人吃惊,他们说:“她从小就爱看书,初中时就在作业本里写小说给同学看……”
……
一部分人将梦想照进现实,一部分人用现实引发梦想。
前几天与一女友聊天。
我问做全职太太的她:“你的未来还有什么梦想?”
她说:“我想当营养师,又健康又时尚。”
我又问:“你有去上一些课程,或者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没有?”
她摇头:“估计课程很难读,资格很难考。”
“那你现在生活里对营养搭配有什么心得或者讲究没有?”
她再摇头:“唉呀,家里这么多张嘴吃饭,口味都调合不了,还指望他们跟我一起讲究饮食营养?”
下午茶恬适,我的话刻薄:“你确定说它是梦想不是在侮辱它?”
女友愕然:“为什么是?”
“梦想如果不打算实现,只配叫空想或者念头。”
“如果努力了却实现不了呐?”她问。
“就像不拿成败论英雄一样,论梦想的也不是结果,是那段努力的过程。”
“空想或者念头也会有转变为梦想的可能性吧?”她不服气。
“是啊,只要你肯付诸实施,为之努力。”
不要再问任何人中专文凭离律师有多远。问题请改成:我离律师有多远?
而当你开始实施、努力、行动的时候,你就能得到专属于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