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战中,最需要的就是有胆有识,敢于拼博,善于攻取。商人经商好比下棋——真正的棋手都是喜欢与强手较量的,因为这样可以增强自己的实力,正所谓弄斧到班门,下棋找强手,说的就是趁势做局。
1987年1月1日,李嘉诚与合和主席胡应湘赫然推出“西部海港——大屿山战略发展计划”,在全港引起了轰动,亦引起港府的高度重视——此乃香港开埠以来与地铁相当的浩大工程。
该计划提出由长实、合和为核心的私人财团,投资250亿港元,在香港岛西部海湾的大屿山东角,移山填海兴建双跑道国际机场及西部海港,并开发工业区、住宅区,兴建多条跨海大桥及海底隧道,使机场新区与港岛、九龙连接。另追加投资兴建联系香港、广州、澳门的广深珠高速公路。
李嘉诚再一次显示出其强大气魄与立足香港的坚强信心。这个计划虽然被否定,但促进了新机场方案早日出台。这年下半年,港府成立“新机场发展研究小组”,对纷至沓来的方案进行对比研究。1989年10月11日,港督卫奕信宣布确立在大屿山北端小岛兴建新国际机场的方案。以是年价格计,完成整个工程需动用1270亿港元,为香港历史上最庞大的工程,由政府和私人财团共同开发。土木工程不是长实的强项,长实的强项在楼宇工程。至1995年11月,李嘉诚先后投得机场铁路车站上盖001号、013号的发展权,权益由长实、和黄、中泰三家分享。
据1995年10月11日《信报》,机铁青衣站上盖总面积5.4公顷,总楼面积为29.2万平方米。发展项目包括3500个住宅单位和一座商业中心。两幅地皮发展,估计投资在百亿以上。兴建新机场的计划被称作“玫瑰园计划”。
这个计划早在70年代末,就由当时的香港总督麦理浩在到北京做例行访问时,向中国政府提出过。后来,两国政府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后,此事就悄悄地一直搁置了下来。
李嘉诚十分看好新机场的建设计划,因此汇合胡应湘,意欲以私人财团发展。事实是,这么一个庞大的工程,港府是不可能单让私人财团承担的。后来的现实是,“玫瑰园计划”还引起了中英两国政府长达9个月的反复讨论、磋商、谈判,并达成《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新机场建设及有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
由此可见,李嘉诚的商业眼光是何等锐利!李嘉诚的胆识谋略是何等的高人一筹!
李嘉诚与同业的竞争,莫过于与地产大亨李兆基的对垒。李嘉诚的长实与李兆基的恒基,在新界马鞍山均有大型商居楼盘。长实的叫海柏花园,恒基的叫新港城。两个楼盘群,仅隔一条马路。1994年底,李嘉诚先声夺人,减价推出海柏花园,短时间内就卖出800余个单位,致使李兆基的新港城看客锐减。李兆基急忙还招,也来个减价售楼。
1995年7月13日,李兆基再挑战火。恒基宣布以先到先得方式开售248个单位,售价4100港元/平方英尺,比二手价还便宜。恒基还推出9成按揭,住户只要交1成的楼价就可以人住。更新鲜的是恒基搞幸运抽奖,1/10的中奖率,中奖者可得十两黄金。
装修示范单位,是效仿长实的一贯做法,但恒基另有创新。
李兆基聘请著名设计师萧鸿生推出8款装修,可供买家任意选择,最便宜的一款仅4万多港元一套单位。8款各具特色,极易为买家接受。14日,恒基开始安排看楼。公司安排免费巴士不停往返沙田广场至新港城之间。私车看客,可获3小时免费泊车。看客免费享用早餐晚餐。这又是吸引看客的系列条件之一。聪明的李嘉诚,岂会错失马鞍山看客如云的良机?13日晚,李嘉诚从媒介获悉恒基的楼价后,马上将海柏花园定价电传给各传媒,每平方英尺售4040港元,较新港城的平均楼价要低60港元。
双方从董事到职员都开始互相攻讦对方。
恒基造声势到16日星期天步入**,与新港城相连的八佰伴商场开张,看客如潮。周一起,就有买家提前排队,等周二正式发售。长实见势不妙,又出新招。
周一晚11时左右,就在排队等候新港城发售的人龙前(已有180余人漏夜排队),挂出一条醒目的长幅:“海柏花园每尺仅售$3275元起!”这大概是同业竞争最可怕的情景——顶烂市。一时间,新港城排队的人龙缩一截,跑掉近20人。
据香港某周刊《二李决战马鞍山》一文报道,恒基首天只卖出七八成单位,较预期逊色。
李兆基总算沉得住气,表示不会再减价与海柏对垒,不再与超人顶烂市。在美丽华收购战中,李嘉诚则大吃了李兆基的亏。这次马鞍山比拼,长实虽未令恒基铩羽,也总算杀了一杀李兆基处处与超人争锋比肩的气焰。在这场争战中,双方招数选出,甚至出现互相低毁和顶烂市的情况,实在不像两位商界大亨的所为。
李嘉诚也一反其不抱买古董心理的经商常态,在这一役,不惜一切代价,志在必胜。这里有一个背景,就是李嘉诚在对美丽华的收购中,李兆基半路杀出,令李嘉诚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李嘉诚无往不胜的风头受挫,对其形象及信誉度都有影响。
如果马鞍山战役再落败,就难免令人对他产生“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疑问。其负面影响会立即显示在股市上,并波及其所有事业。
所以,李嘉诚誓要挫败李兆基,无论是从强大自身还是从其他商业角度考虑,属精明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