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做人(1 / 1)

1.做人最重要的是诚信

李嘉诚语:

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现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主动找自己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对人要守信,对朋友要有义气,今日而言,也许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觉得“义”字,实在是终身用得着的。

一个企业的开始意味着一个良好信誉的开始,有了信誉,自然就会有财路,这是必须具备的商业道德。就像做人一样,忠诚、有义气,对于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承诺,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并且一定要能够做到。

一个人在生活中,总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能不能化险为夷,可能不在于是否机灵,而在于平时的善心积累以及诚心待人。李嘉诚终生难忘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饭碗危机”,因为通过这件事情,他才懂得了如何做人。

在茶楼跑堂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可以说天天处于疲乏之中。听茶客聊天,是李嘉诚排困解乏的最佳疗法。然而,有一天却发生了意外。

那天,一位茶客坐在桌旁,侃侃而谈,大谈生意经,那些生意场上的斗智斗勇,尔虞我诈,令李嘉诚大开眼界。他觉得做生意很神奇也很刺激。李嘉诚一时听得入迷,竟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及时给客人冲水。这时,有一位伙计,看着李嘉诚如痴如醉的样子,而客人的杯子早空了,便大声叫他,李嘉诚这才回过神来,慌里慌张地拿起茶壶为客人冲开水。由于动作匆忙,他一不小心开水淋到茶客的裤腿上了。

这下可糟了!李嘉诚吓坏了,呆呆地站在那里,一脸煞白,不知该如何向这位茶客赔礼谢罪。茶客是茶楼的衣食父母,是堂倌侍候的大爷。若遇上蛮横的茶客,必会甩堂倌的耳光,而且会找老板闹个不休。

李嘉诚知道自己闯下大祸了,真不敢想象将会有什么样的厄运降临到自己身上。他早已听说,在自己进来之前,一个堂倌也犯了这样的过失,那个茶客是“三合会白纸扇”(黑社会师爷)。老板自然不敢得罪这位“大煞”,硬是逼着堂倌给这位大爷下跪请罪,然后当即责令他滚蛋。

李嘉诚已做好了受罚的准备。这时,老板跑了过来,正要对李嘉诚责骂,想不到的是只听见这位茶客说:“是我不小心碰了他,不能怪这位小师傅。”

茶客一味为李嘉诚开脱,老板当然乐得顺水推舟,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是恭恭敬敬地向茶客连声道歉。

茶客坐了一会就走了。李嘉诚愣愣地回想着刚刚发生的事,依然心有余悸,双眼湿漉漉的,暗自庆幸遇上了好人。

事后,老板对李嘉诚道:“我晓得是你把水淋到了客人的裤腿上。以后做事千万要小心。万一有什么闪失,要赶快向客人赔情道歉,说不准就能大事化小了。这客人心善,若是恶点的,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开茶楼,老板伙计都难做呀!”

回到家,李嘉诚把这事情说给母亲听,母亲感叹不已,觉得儿子确实很幸运。她说:“菩萨保佑,客人和老板都是好人。”她又告诫儿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积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

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闲暇时便在家中念佛,祈祷儿子平安顺利。也常用许多佛教教义来教育儿子怎样做人。

李嘉诚对母亲的告诫谨记在心。他满心感激那位好心的茶客,也感激老板对自己的宽容。其实,李嘉诚逃过这一劫,并非侥幸,也是他平日积善得善报的结果。由于他平时真诚待人,吃苦耐劳,顾客和老板自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然不愿为难他。如果是一个懒惰不负责任的伙计,客人早就看他不顺眼,老板早就对他心怀不满,那么,即使没事,饭碗也很危险,若是闹出点事来,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嘉诚是自己拯救了自己,是用自己一贯诚实勤劳的作风度过了这一次险境。

但是,李嘉诚后来依然对那位好心的茶客念念不忘。多年以后他曾对友人说:“这虽然是件小事,在我看来却是大事。如果我还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以报他的大恩大德。”

李嘉诚从小便从父母那里接受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的教育,如“和为贵”、“和气生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但那是父母灌输给他的,他并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真正含义。这一次“饭碗危机”才让他真正体会到了这些传统美德的重要作用。有了亲身体验,才能更好去贯彻执行。后来的李嘉诚始终信奉“以和为贵”、“积德行善”的做人准则,这也为他的事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感悟:

诚信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人的生命是多重的,基本上分为生理生命和道德生命两重。有生理生命而无道德生命,人就不成为其人,而流为禽兽;有道德生命而无生理生命,道德生命就无法实现。道德是调整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关系原则的总和。在道德的范畴内,诚信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是人之为人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诚信,那么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就失去了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