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境界。低调是一种心怀高远的梦想,却甘愿处低的修养。低调是一种耐得住低就,才可以厚积薄发,达到人生、事业最高点的冲力;拥有处低瞻高的胸襟,才可以更好地展现登高望远的风度与气魄。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工作中,李嘉诚都用他一贯的低调来管理他的员工,教育他的孩子。从而使公司蒸蒸日上,两个儿子都蜕变成为展翅大鹏!
勤俭的生活,平淡的幸福
一夜暴富之后,大部分的人会选择一种纸醉金迷的生活,让自己沉浸在娱乐场所的灯红酒绿之中。这种人,迟早会将到手的财富挥霍一空,而且很容易成为舆论攻击的对象,引起别人的不满。
而李嘉诚则不然,即使自己成为了公司的董事,即使自己已经成了身家上百亿的老板,他却从来不会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财富。相反,他仍然会过着和之前相差无几的生活,享受着自己生活的平淡,并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李嘉诚从一家小塑胶厂起家,直到成为香港地产业的龙头老大,成为香港首富,这期间有30多年。至今他仍住在1962年结婚前购置的深水湾独立洋房里。李嘉诚有两艘游艇,已经使用了很多年,如今看来也算不上豪华。李嘉诚的衣着也一直保持朴素:他常穿不算名牌、款式比较陈旧的黑色西服。李嘉诚自己曾说过:“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我都不怎么讲究。手上戴的手表,也是普通的,已经用了好多年。”在公司,李嘉诚每天都与职员吃一样的工作餐,去巡视工地时,他也总是与工人们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盒饭。
李嘉诚的生活不但离奢侈这个词很远,甚至称得上是非常俭朴,他不抽烟、不喝酒,也极少跳舞,唯一的“高档”嗜好就只有打高尔夫球而已。
人们经常会看到李嘉诚穿着那套西服出席各种场所,甚至是规格极高的会晤或宴席,但谁也不会想到,那是已经穿了十几年的西服,且不是什么名牌产品。他说他对于牌子不怎么讲究,他手上戴的那块手表已用了十几年,而且也是一块极为普通的手表。他有几双皮鞋,但一半是坏了的,可他从不舍得扔掉,补好后再继续穿。有一年他到北京办事,发现皮鞋的饰带烂了,索性剪掉,成了一只有带另一只没带的样子。
而且李嘉诚在公共场合表现得非常低调,非常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很多曾经成功的商人无不是因行为不检点而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李嘉诚视自己的名誉为生命,在他看来,清誉比荣誉更为重要。李嘉诚处世非常小心,就算是很细微的问题,他也会认真对待,以免给对方造成麻烦,或产生什么想法。不知内情的人都以为,李嘉诚应该对自己“超人”的称号早已坦然接受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位记者在访问时直称他是香港商界的超人,李嘉诚马上避嫌说此话过了,其实我是个普通人而已。
在一些社交场合,他对自己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比如他对那些女明星、女艺员、港姐亚姐等就敬而远之,更不会与她们合照。香港某刊物曾重金悬奖称,如果哪位女明星能和李嘉诚合照,他们可出40万港元的天价买她的照片。
而且,李嘉诚的勤俭精神对下一代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儿子李泽楷回忆,在他6岁的一次外出乘坐泛美航班时,父亲先把他带进了头等舱,之后又把他送进了经济舱,并对极不情愿的他说,孩子,相信你还会回到这里,那时你看到的一切都证明了,你是通过艰苦的努力赢来的。李嘉诚送李泽楷到美国去读书,除了给他提供学费和生活用品等必须费用外,一分钱也不会多给,李泽楷的零花钱都是在麦当劳打工,或在高尔夫球场做球童挣来的。李嘉诚坦言,当年他朋友的儿子到外地读书,朋友送给儿子的是一辆新款敞篷车,而他只是给两个儿子各买了一辆自行车,骑着这样的车子行驶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校园里,更显得极为方便。直到一次看到儿子身负几十磅的东西,冒雨在车群中“之”字形穿梭,险象环生浑身透湿时,才决心给儿子买一辆坚固的车子去开。
更让人觉得不能理解的是,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兴冲冲地要求在自己父亲的公司工作时,却被李嘉诚拒绝了,他希望儿子能自己去打江山,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两个儿子双双去了加拿大,一个搞了地产公司,一个成为当地银行的合伙人,经过努力他们成为加拿大商界令人瞩目的佼佼者。
许多成功的商人都有低调务实的性格,即使在成功之后,也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不露富,不爱张扬。“人怕出名猪怕壮”是他们遵循的古训,这种低调和谨慎,使他们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冷静和理性,决策更加务实和科学,也为他们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避免掉进各种陷阱。当然,保持低调并不意味着丧失志向,压抑商人前进的动力。但有志向一定要深深地藏在心里,特别是那些会引起一些心胸狭隘之人猜忌的志向。一定要向大家证明,你是一个有志向但是绝对没有野心的人,即便是你有了钱,也是为社会而赚钱,为社会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够给人、给社会一个美好的印象,也才能够实现你心中真正的理想。
李氏箴言:
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我都不怎么讲究。一套西装穿十年八年是很平常的事。我的皮鞋十双有五双是旧的。皮鞋坏了,扔掉太可惜,补好了照样可以穿。我手上戴的手表,也是普通的,已经用了好多年。
内心的宁静最重要
人面对着现实世界,有多少令我们心境不宁的事情——在家中,在单位,甚至走在大街上,你都会遇到许多烦心的事:孩子功课不好,又不用功;单位领导莫名其妙地冲你发火,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足足批评了你一小时;路上,一人嫌你挡了他的道,骂骂咧咧没完……正如古人所说,人面对着外界的这些干扰,心情自然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美国学者马尔登说,不安和多变,是形容现代生活的贴切词语。我们必须面对不安的生活,使我们的船驶过人生的险道,否则的话,就只有退回子宫,恢复妄想和苦闷。因为能为我们倚恃的东西很少,我们就只有学习尽力去克服那些危险,才能过上更满意的生活。
《三国演义》里有一故事:曹操发兵打刘备,刘备欲联合袁绍共同抗曹,便派说客去见袁绍。说客给袁绍分析军情:曹操征讨刘备,他的老窝许昌就空虚了。袁绍发兵乘虚而入,就可打赢曹操。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谁知袁绍根本无心谈论此事。但见袁绍形容憔悴,衣冠不整,一口一个“我要死了”。原来是他的第五个儿子生了疥疮,他的心情也就恍惚不宁了,哪有心思去打仗。说客用手杖敲着地,说:“这样难得的打败曹操、夺取天下的机会,就因为儿子生病而错失。大势已去,真可惜呀!”跺着脚叹着气走了。
所以,不要因外界的纷纷扰扰而自坏阵脚,乱了自己生活的步子,更不要心生烦躁、忧虑、焦灼,要保持内心的宁静。
一位空军飞行员谈到他在空中翱翔的感受:“当我从高空往下望,看到人如蚂蚁、屋如火柴盒时,发觉一切事物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下了飞机后,整个人就开朗多了,很多从前想不开的事情,都不那么在乎了,也不那么计较了,因为心境已全然不同。”
当你面对不如意的事,拉高视野,向下望一望时,不觉得那些小事都很好笑吗?想一想,过了一二十年,谁还会记得这些呢?
千万不要上当,这些小事只想要把我们绑住,耗损我们的心力,以至于无法专注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下次再碰到不如意的事时,用旁观者的心情,冷静看着这些事,超然于这些事情之上。
我们浪费太多的力气在小事上面,反而无暇注意生命中更美好、更伟大的事物。《劝忍百箴》中认为:顾全大局的人,不拘泥于区区小节;要做大事的人,不追究一些细碎小事;观赏大玉圭的人,不细考察它的小疵:得巨材的人,不为其上的蠹孔而怏怏不乐。纠缠在小事之中摆脱不出,只会令自己更加苦恼。
有一个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
他要求一群实验者在周日晚上,把未来七天所要烦恼的事情都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大型的“烦恼箱”。
到了第二周的星期日,他在实验者面前打开这个箱子,逐一与成员核对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有九成并未真正发生。
接着,他又要求大家把那一成的字条重新丢入纸箱中,等过了三周,再来寻找解决之道。结果到了那一天,他开箱后,发现剩下的那一成“烦恼”也已不再是烦恼了。
在一片混乱之中保持平静和安宁的方法就是要找到你的“风暴之眼”。所谓“风暴之眼”,原是指台风、飓风甚至是龙卷风的中心地带,一块自始至终风平浪静的地带。这片地带以外的任何事物都被席卷而去,只有这个中心仍旧保持着平静。如果我们能在“社会风暴”和“人际风暴”中找到它的“风暴眼”,则不论周围环境有多恶劣,噪声有多大,我们都能够做到耳根清净,心情平和,临危不乱。而这个“风暴眼”其实就是我们自己镇静从容的心境。而要保持这种平静心境,就要学会去注意我们的感觉,注意我们生命的质量,注意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停止担忧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比如衣服不太合身,交通又堵塞了,有人好像对自己不友好,这次提升有没有我,别人买了汽车而自己还没有,等等。我们还要学会不要昧于事理,让生活失去了平衡,也就是说,不要让工作上的压力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
李氏箴言:
我觉得一家幸福是最紧要,生意起跌是小事。生意今日起,明日跌,一家人开心最紧要。
谦虚加厚道,员工的好领导
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宽容是一种美德,既甜美、温馨,又亲切、明亮。只要有“泰山不辞抔土,江河不辞细流”的度量,方能成就大事业。
李嘉诚认为,在国际市场中,用洋人打头阵,凭他们的血统、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86年李嘉诚与Simon Murry策划买下了国外一家控股公司的部分股份,全部出售,获利2400万美元。此外,他们还相继收购了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等多家公司的股份,使李嘉诚的势力逐渐向国外大集团渗透。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李嘉诚已掌握了好几家老牌英资企业,这样李嘉诚的旗下洋人骤然增多。如何管理这帮洋人呢?李嘉诚想到了“以夷制夷”。这并不是因为李嘉诚没有管理他们的能力,而是他出于工作上的考虑。随着集团的超速发展,他的主要职责已放在了为旗舰导航上,况且用洋人管洋人,不仅有利于管理者熟悉业务,而且有利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之间的沟通。
还有一件小事,是在一次宴席上。
作为华人世界的财富状元,也是大陆商人的偶像。大家可以想象,像李嘉诚这样的大人物出场,一般都会等大家坐好后,才缓缓出场,讲几句,如要吃饭,他一定是坐在主桌,然后企业界二十多人中相对大的人会坐在他边上。然后饭没吃完,李嘉诚就应该走了。如果他是那样,也没人会怪他。但令大家非常感动的是,当别人进到电梯口,李先生在电梯门口等着,然后给赴宴的每个人都发名片。这已经非常出乎众人的意料了,因为李先生的身份和地位已经不用名片了。但他还是像做小买卖的商家一样给每一个人发名片。发名片后大家一个人一个人地抽签,这个签就是一个号,就是宴会过后照相的位置,是随便抽的。没一个人当时想为什么要抽签,后来才知道,这是用心良苦,为了让大家都能高兴,否则怎么站呢?
抽完照相号后又抽了一个号,说是吃饭的位置,又是为了让大家心里舒服。最后让李先生说几句,他说也没什么讲的,主要是来和大家见个面,后来在大家的再三要求下,他说那我就讲讲一些体会吧!然后他看着几个老外,用英语讲了几句,又用广东话讲了几句,把全场的人都照顾到了。他讲的是“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就是说,既要让自我强大起来建立自我,同时又要追求无我,把自己融入到生活和社会中去,不要给大家压力,让大家感觉不到你的存在,来接纳你,喜欢你。之后我们吃饭,我抽到的是正好挨着他的隔着一个人的位置,我认为可以就近聊天,但吃了一会儿饭,李先生就站起来,说抱歉要到那个桌子上去坐坐。后来,我们发现他在每个桌子都坐了十五分钟。共四桌,刚好一个小时。临走的时候,他又要与我们握手告别,每个人都能握到,包括边上的服务人员,然后又送大家到电梯口,直到电梯关上才走。这就是他的追求无我。
一个成功的人对生活的态度非常重要。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看到一些人,当取得一些小小的成就之后就会自我膨胀,他的自我就会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他的存在会让你感到有压力,他的行为让你感到很难受,他的言论让你感到很渺小,他的财富让你感到很自卑,最后他的自我让你无处可躲藏。这样的人是成不了大器的。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在做事上,还包括在做人上,只有那些谦逊低调,虚怀若谷,宽以待人的商人,才会赢得生意场上最终的胜利,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李氏箴言:
做人最要紧的,是让人由衷地喜欢你,敬佩你。
教育爱子,父母不是你们的靠山
在我们的心目中,生在富豪家的孩子一定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出门名车相陪,没事飙车等。
但李嘉诚对待自己的孩子则不是这样,从小李嘉诚就对他们严格要求,教育他们怎样做人。
他的两个孩子李泽钜和李泽楷虽然出生在大富之家,却很少有机会享受奢华的生活。他们小的时候,李嘉诚很少让他们坐私家车,却常常带他们坐电车、巴士。有一次,李嘉诚看到在路边摆报摊的小女孩边卖报纸边捧着课本学习,就特意带两个儿子经过这个报摊,让他们学习小女孩认真学习的态度。
和学校里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同学们相比,李泽钜和李泽楷甚至怀疑自己的父亲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富有。因为小气爸爸不仅很少给他们零花钱,而且常常鼓励李泽钜和李泽楷勤工俭学,自己挣零用钱。所以李泽钜和李泽楷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杂工、侍应生。
而且李嘉诚不只是单纯地在思想上为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还言传身教。在严格要求儿子们的同时,也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虽然在对社会捐赠方面他始终都是大手笔,但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却是十分平淡、克勤克俭、不求奢华。直到今天,他戴的是只廉价的值26美元的日本手表,穿的仍旧是10年前的西装,居住的是30年前的房子。李嘉诚说:“如今我赚钱不是为了我自己,我已不再需要更多钱。”这些话与行为,深深地刻在了李泽钜和李泽楷的心中。
在李家兄弟的童年时期,每天晚上,辛苦了一天的李嘉诚都会坐在书桌前阅读、自学外语。每逢星期日,李嘉诚就会带兄弟俩一起出海游泳,而游完泳后,必定要给他们上一堂严肃的国学大课。他会拿出随身带着的《老子》《庄子》等书,一句一句读,然后再一个字一个字解释给儿子听。时间一长,李泽钜和李泽楷记住了那些传统的做人准则,比如诚实,比如信义。
在对儿子日常的教育中,李嘉诚将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思想潜移默化地灌输到了儿子们的思想中。为了着力培养孩子们的这种美德,李嘉诚不只是说说而已,还在生活中要求他们从点滴做起,做个真正的良善之人。
有一次,香港刮台风,李嘉诚家门前的大树被刮倒了,李嘉诚看到两个菲律宾工人在风雨中锯树,马上把儿子从**喊了起来,指着窗外的工人说:“他们背井离乡从菲律宾来到香港工作,多辛苦,你们去帮帮他们吧。”李泽钜和李泽楷马上穿上衣服走进了风雨,而这时的李嘉诚在他们身后绽开了笑容。
李嘉诚常常教育两个儿子,要想成功,在其他所有基础条件齐备的时候,就必须要注意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为了让儿子们真正明白这些做人的道理,李嘉诚在这方面的教育很早。
当李泽钜和李泽楷八九岁时,李嘉诚召开董事会,就让儿子坐在专门设置的小椅子上列席会议。
开始兄弟俩觉得新奇好玩,瞪大眼睛,认真听父亲和各位董事讨论工作,有时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吹胡子瞪眼睛,兄弟俩吓得哇哇直哭,李嘉诚说:“孩子别怕,我们争吵是为了工作,正常现象,木不钻不透,理不辩不明嘛!”
有一次李嘉诚主持董事会讨论公司应拿多少股份的问题,他说:“我们公司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我主张只拿百分之九的股份。”
董事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争论不休。这时李泽钜站在椅子上说:“爸爸,我反对您的意见,我认为应拿11%的股份,能多赚钱啊。”弟弟李泽楷也急忙说:“对,只有傻瓜才拿9%的股份呢!”
“哈哈,”父亲和同事们忍俊不禁,他说,“孩子,这经商之道学问深着呢,不是1+1那么简单,你想拿11%发大财反而发不了,你只拿9%,财源才能滚滚而来。”
李嘉诚始终坚持,作为企业家,每时每刻都在与人打交道,注意人们怎么想,怎么做,以及做什么都是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必要。李嘉诚告诉孩子们:“工商管理方面要学西方的科学管理知识,但在个人为人处世方面,则要学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不断修身养性,以谦虚的态度为人处世,以勤劳、忍耐和永恒的意志作为进取人生的战略。”
在李泽钜15岁,李泽楷13岁的时候,李嘉诚选择了让他们出国读书,让他们独立生活。虽然心中不舍,但为了孩子的将来,他必须选择这样做。
事实证明,李嘉诚的狠心是正确的,因为他懂得怎样教育孩子学习。后来,李泽钜和李泽楷都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然而当他们想进入父亲的公司施展才华时,父亲却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因为他深信,只有让他们自主创业,他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历练,才能真正担当起大局。
于是这兄弟俩再次离开了香港,来到加拿大,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做起。磕磕绊绊之后,终于有所成就,李泽钜成功经营了一家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则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在他们创业过程中,李嘉诚冷酷得不近人情,什么都不管不问,任凭哥儿俩在商海里挣扎拼搏。
正是李嘉诚的不管不问成就了儿子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品格。如今,李泽钜和李泽楷皆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商界大腕,李泽钜加入父亲的公司,父子合力打造李家更辉煌的未来,而李泽楷则以90亿人民币的身价成为世人瞩目的商界明星。狠心的小气爸爸李嘉诚终于为亚洲商界培养出了两条巨龙。
作为一个商人,李嘉诚无疑是成功的;而作为一个父亲,李嘉诚依然是成功的。在李泽钜、李泽楷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李嘉诚大量的心血。李嘉诚在让父爱的光辉时时刻刻抚照着他们的同时,也严格要求他们知书达理、谦虚做人,并拥有一颗仁爱之心,且绝对不允许他们像其他嘴里含着金汤匙出世的“公子阶层”那样目空一切。
对儿子们,李嘉诚是慈爱的,他的慈爱基于任何一个父亲的本性,但是他掌握了教育孩子的方法、他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知道怎样教育孩子学习生活中的真谛和做人的道理。而对于儿子们的成长与培养,李嘉诚是清醒且绝情的,他的这种清醒与绝情是掩藏于大爱之下的教育思想,这种深度与深刻尤其让人敬佩也是值得做父母的来学习的。
李氏箴言:
以往我是99%是教孩子做的道理,现在有时会与他们谈生意……但约1/3谈生意,2/3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