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越来越陡,有些地段人必须拉着路旁的树藤,才能往上行走。高玉一直走在前面,她长期工作在山里,对这样的路,习惯了。只是杜光辉,虽然早晨出门时,他特地换了双运动鞋,但是,这山路的狭窄和雪后的滑溜,是他不曾预料到的。好在小王时不时地拉上一把,有时候高玉也回头牵一把。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见了从山峦间升腾起来的蓝色的炊烟了。高玉说:“到了。杜书记累了吧?”
杜光辉笑笑,说:“还好。不过,这路也真的……”
时局长和小王都在不断地喘气,特别是时局长,毕竟是年龄大了些,一张脸喘得通红。高玉笑道:“时局长看来也是缺乏锻炼,以后干脆就到这窝儿山来。几次一走,身体立马变好。哪还像这么喘气?”
“也是,也是。再过两年,退到二线时,我可真的过来啊。不知道你高乡长要不要?”
“要,一定要!”
小王突然哈哈一笑,说:“时局长这是在打高乡长的主意了。你难道不知道高乡长至今名花无主?”
“哈哈,反正她说要了。你就别管了。”时局长说着,杜光辉却扭头看了眼高玉。高玉虽然看起来还年轻,但至少也有三十好几了,怎么还是名花无主?是看不上别人?还是没有合适的?或者……杜光辉没有来得及多想,高玉已经在前面往山冲里走了。
炊烟越来越近,蓝色的炊烟让杜光辉想起了自己的老家。那是北方大平原,炊烟升起,一片宁静。小时候,杜光辉就喜欢看着炊烟发愣。他总是想:那炊烟到底升到了哪里了呢?是到了天上?还是到了别的什么星球?老人们说炊烟最近还回到了土里。这杜光辉就不懂了。炊烟明明白白是升到天上的,怎么能再回土里?难道它能弯曲地下来?找一个他看不见的地方,再钻入地下?
炊烟就是故乡,这是诗人的语言。杜光辉上大学时,第一次离开大平原,离开他看惯了的炊烟,他禁不住流泪了。父亲说:“娃啊,流什么泪啊?能走出去是好事。记着炊烟,就记着了自己的家。”到大学后,他热爱上了诗歌,他写的第一首诗歌,就叫《炊烟》。写完后,他读给同寝室的同学听,他们说:“太真实了,太真情了。好诗。”那诗后来毕业时还被一个同学重新写到了杜光辉的纪念册上。
这窝儿山的炊烟,也是蓝色的,不过因为山,这炊烟显得并不是太高。但杜光辉还是从炊烟里闻到了乡土的气息。那是从童年就开始湿润他的气息,那是他骨子里的气息,心灵里的气息……
又走了半个小时,一大片村庄呈现在了眼前。
高玉说:“杜书记,到了。”
下到村头,村里的干部们正在挨家挨户地检查雪情。这里前两天有几户人家的房子倒了,幸亏发现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村支书是个高个子的中年人,看起来也很体面。高玉介绍说:“这是县委杜书记,这是村里的黄支书。以前在部队,现在一边在山外做生意,一边干支书。”
杜光辉握了握黄支书的手,问:“既经商又当村干部,这……”
时局长在一旁说道:“现如今农村里当干部的人少了。全县这样两头兼着的,不在少数。山外都这样,何况山里?好在农村里事情也越来越少了。不然……”
“关键还是留不住人。这黄支书也是乡里做了很多工作,才同意当支书的。不过,这人还能干。窝儿山的每项工作,都还不错。”
“我有什么能干?只是没办法而已。没人干,我是党员,又是转业军人,我不干,说不过去。”黄支书说得实在。杜光辉却听得难受。他一直在省里,虽然平时也偶尔到县里走走,但对村级班子建设目前这样糟糕的情况,他真的还是第一次听说。他皱了皱了眉,高玉说:“杜书记可能听得不是太高兴。不过,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村干部没有干,乡干部却多得像一窝蜂。”
“唉,是啊,我到城关镇抗雪。早晨一上班,院子里都是人,他们笑话说是点卯。点完了人就走了。要干事的时候,就再也找不着人。这是机构改革不彻底的原因,应该想办法破解啊。”杜光辉一边下坡一边说,就进了黄支书的家。
山里人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干净。这黄支书的家也一样,干干净净的,看着让人清爽。坐下后,高玉对黄支书说:“别舍不得了,就把你们家最好的茶拿出来,让杜书记尝尝我们窝儿山的茶叶,到底是什么滋味。”
黄支书说当然可以,茶还有几两,他小心地保管着,就等着杜书记这样的贵客来。说着,进了屋,拿出个小茶叶筒,仔细地打开,里面又有一层小筒,再打开,才是包着的茶叶。杜光辉伸头看了,茶叶并不像它想像的那么好看,型有些散。高玉大概看出了杜光辉的疑虑,道:“这是窝儿山茶的特点,不好看,但好喝。”
“我在外面做生意的一个大老板,就是看中了我们这茶,每年都要进山来卖个十几两十斤的。一喝惯了窝儿山的茶,喝别的地方的茶,就没滋味了。”黄支书说着,将沸水倒进杯子里,然后轻轻用盖盖上。过了两分钟,再打开,杜光辉闻到了一缕茶香,很纯正的茶香,幽幽的,还有些兰花的气息。
黄支书将茶杯递过来,杜光辉轻泯了一口,先是微微的苦,接着是淡淡的甜。再回味,舌尖上有一缕甜丝丝的感觉。接着,他感到这种感觉从鼻子直接进入了大脑,同时又下行到了心肝五脏。
“啊……”杜光辉吸了口气。
高玉说:“杜书记,喝了茶,我陪你到村子里转转吧。这里的雪很大,不这没出什么事。”
杜光辉一行出了门,村子里沿着人家的门前,已经铲出了一条路。雪堆在场子上,有的地方还堆了一两个雪人。杜光辉看见这里的房子大都是老房子。黄支书介绍说这些年窝儿山向外移民就有二十几户了。在山外搞了点钱,就出去找个地方做房子了。包括他自己,也在城关修了房子。这山里的房子只是他一个人回来时住。
“不修房子,连老婆都娶不着啊!”黄支书叹道。
“山里的年轻人现在基本上都出去了,剩下的就是所谓九九三八六一。老人、女人,孩子。说句难听的话,不怕杜书记见笑,现在有的地方死了人,连找抬棺材的都难。”黄支书说着,领杜光辉进了一户人家。房子低矮阴暗,一点声音也没有。
黄支书喊道:“老憨,老憨,县里领导来看你了。”
这时,才从昏暗的墙角边发出一个苍老的声音,接着,杜光辉听见拉电灯的声音。灯一亮,杜光辉看见了一张狭窄的床,**躺着一个男人。面容枯黑,嗓子里还不断地传出气喘声。
杜光辉问高玉:“这一户是……”
“这是一户伤残户,也是五保户。”高玉说着,问**的人:“冷不?”
“行呢。政府送了棉被。就是这雪太大,太大啊。”老憨苍着声音。
时局长让小王送过来一个信封。民政局的局长们都知道,跟着领导们下乡,身上要多备几个这样的信封。每个信封里装上两百、四百,最多是六百块儿,让领导出手,表示慰问。杜光辉接了钱,放到床边上,对黄支书说:“天冷,一定要让这样的困难户有饭吃,有衣穿,能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