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时常会扼住一群人的灵魂;恐惧有时也会给我们的双脚插上翅膀;恐惧时常还掩藏着一种极大的爆发力。所以,恐惧的威力是任何其他情感都无法比拟的。
我心惊肉跳,毛骨悚然,
一时间哑口无言。[1]
——维吉尔
我并非同人们所想的那般,是一名研究人性的专家,至于恐惧的来源我也所知甚少。但是,这种情感的确很微妙。据医生所言,最能令我们惊慌失措的情感正是恐惧。事实的确如此,我曾亲眼看见过,恐惧让众多人变得魂不守舍,即使是最镇定自若的人,在恐惧的袭击下也会变得失魂落魄。在此我不提及那些世俗之人,他们所恐惧的对象,无外乎就是害怕遇见幽灵鬼魂,害怕逝者从安息的墓穴中裹着一身白布爬出来。我们通常认为士兵是最胆大的,但是他们也难免遭受恐惧的袭击和迫害,以至将羊群当作披着盔甲的骑兵,将芦苇竹叶当作手持长矛的骑士,将友人当作对手,将白十字架看成红十字架。
在德·波旁先生[2]入侵罗马时,圣皮埃尔镇的一位守卫旗兵,一听见警报响就吓得魂飞魄散,扛着军旗撒腿就跑,直直地从倒塌的墙洞向城外敌方队伍奔去,而他还以为自己在往城内躲呢;波旁一看,以为城内的人前来宣战,于是立刻摆好阵势,随时准备还击;那跑得迷糊的旗兵一见这阵势,恍然大悟自己跑错了方向,遂想掉头原路钻回去;但他从那倒塌的墙洞中已经一路狂奔出三百多步了。在比尔伯爵和迪勒先生攻克我们的圣波尔镇时,同样遭受此番厄运:他们个个都闻风丧胆,纷纷从碉堡里跳出来四下逃窜,结果被入侵者一网打尽。这一场围攻中,还有一件十分值得纪念的事故:有一位被吓得魂飞魄散的贵族,在逃命的过程中暴毙,而他浑身无一处受伤,纯粹是被吓死的。
恐惧时常会扼住一群人的灵魂。在德国和日耳曼库斯[3]的一场战役中,双方大队都被恐惧扼住了喉咙,纷纷丢盔弃甲,背向而逃,而一方的出发地也是另一方正要逃离的地方。
恐惧有时也会给我们的双脚插上翅膀,像上面那些狂奔不已的逃兵一样;有时也会将我们的双脚死死钉在地上,让我们半步也无法挪动。例如泰奥菲尔[4]皇帝。在泰奥菲尔同亚加雷纳人[5]的一次作战中,他没有预料到自己竟然会打败仗,在极度的震惊下变得浑身僵硬,目瞪口呆地立在原地,都忘记要逃命了:“恐惧得连逃跑都忘记了!”[6]后来他手下的一位将领拼命摇晃他,对他喊道:“您若是不随我离开,我就立刻杀死您;我宁愿让您牺牲,也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您被俘虏,以致帝国覆灭。”他这才仿佛从沉睡中惊醒过来。
恐惧时常还掩藏着一种极大的爆发力。它让我们誓死捍卫家园的勇气、维护荣誉和尊严的决心统统丧尽,又使我们重新变得毫不畏惧,以此来维护它的利益,彰显出它最后一点的威严。在罗马由桑普罗尼奥斯[7]执政期间,与汉尼拔[8]的第一次正面交锋眼看即将战败,数万名步兵完全乱了阵脚,惊慌中不知往何处逃命,索性在敌军的队伍中拼死一搏,结果反倒成功地杀出一条活路来,把迦太基[9]人打得落花流水,彻底冲刷了逃命的屈辱,赢得了殊死一战后的光荣胜利。这种恐惧是最令我害怕的。
所以,恐惧的威力是任何其他情感都无法比拟的。庞培的朋友们曾在他的船舰上亲眼看见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难道还有什么情感比这种场景下的痛苦更强烈、更真实吗?然而,当他们看见越来越靠近的埃及帆船时,顿时吓得完全将痛苦抛之脑后,只顾着催促船员赶紧划船逃命,等到了推罗[10],确保安全之后才镇定下来,而后突然回想起方才的一幕,顿时无法抑制地哀号在地,痛哭不已。之前,他们的哀伤和泪水正是被那威力更大的情感——恐惧压抑住了。
那时,我心中的全部勇气
都被恐惧一手卷走。[11]
——西塞罗
许多在战场上受伤流血的士兵,即使浑身是伤,次日也依旧被送回战场上继续作战。然而,那些心存恐惧之人,那些在想象中将敌人塑造成十分可怕的形象的人,他们可不宜再被送回到敌人面前。那些整日忧心忡忡的守财奴、殖民地上的人或被放逐的人,他们总是寝食难安,坐卧不宁,相比之下,那些流浪者、穷苦农民却生活得十分自由,同他人一样快乐。最后我们得知,恐惧这种情感比死亡还要痛苦难熬,事实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因无法忍受恐惧的煎熬而投河自尽、上吊、跳崖、自寻短见的人比比皆是。
在希腊人的观念里,并非所有的恐惧都由理性失误所致,还有一种恐惧没有明确的缘由,它是源于上天的冲动和惩罚。这种恐惧可以俘虏整支队伍,甚至整个民族和国度。迦太基就曾被这种恐惧侵袭,以致整个国家都陷入一种极端的恐慌中,四处都充斥着恐怖的尖叫。上空似乎响起了警报,人们纷纷从家中跑出来,互相殴打,残害对方,混乱地厮杀成一团,仿佛他们的家园就要沦陷为敌人的领地了。一片嘈杂混乱的天地。最后,上帝的愤怒在祈祷和献祭中渐渐平息。这被希腊人称为潘[12]引发的惊恐。
[1] 原文为拉丁语。
[2] 德·波旁先生(1490—1527)为第八位波旁公爵,1514年成为法国陆军元帅,后投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27年围攻罗马时身亡。
[3] 日耳曼库斯(前15—19),古罗马将军。真名为尤里乌斯·恺撒。被奥古斯都皇帝派去镇守莱茵河边境,他对德国的胜利使他获得日耳曼库斯(日耳曼人)的绰号。
[4] 泰奥菲尔(?—842),东罗马帝国皇帝(829—842年在位)。
[5] 亚加雷纳人为阿拉伯人,是亚伯拉罕和女仆亚加尔之子的后裔。
[6] 原文为拉丁语。昆图斯-库提尤斯语。
[7] 桑普罗尼奥斯是古罗马政治家,公元前218年为古罗马执政官,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曾失败,后在迦太基取得几次胜利。
[8] 汉尼拔(前247—前183),迦太基统帅。公元前218年春,率军远征意大利,实为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始。
[9] 迦太基是非洲北部(今突尼斯)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3世纪开始同罗马争夺地中海西部霸权,从而导致三次布匿战争(前264—前146),迦太基失败,沦为罗马一行省。
[10] 推罗是古代腓尼基南部奴隶制城邦,即今黎巴嫩的苏尔。
[11] 原文为拉丁语。
[12] 潘为希腊神话中的山林神,身体是人,脚和腿是羊,头上有角,住在山林中保护牧人。但它突然出现时会引起人们极大恐慌。因此,潘引起的惊惧指集体突然而强烈的惊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