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孩子不好好学习,成绩很差,真是棘手。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让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变得积极主动。
◎ 只是认为孩子聪明就能让他们好好学习吗?
假使有个眼下成绩很差的孩子,我们是有可能让他开始发奋图强、努力学习的。你也许会问,那需要什么特别的指导呢?其实并不用。
事实上,如果老师觉得“这孩子真是太聪明了”,那么这个学生是真的会变得越来越用功。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只是心里这样想,学生便会进步。
心理学上称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老师的期待会对学生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学生若接受了消极的暗示,则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 期望竟然是有导向性的
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古希腊神话中一位国王的名字。他爱上了一尊女性形象的雕像,并给她取名叫伽拉忒亚(Galatea)。日夜轮回,年年往复,他对她始终痴心不改,一往情深。没想到这尊雕像的脸颊竟然慢慢有了血色,终有一天伽拉忒亚有了生命,变成了一位人间的女性。后来,皮格马利翁国王和她喜结良缘。
人的期望是可以传递给对方的。
就连雕像都可以感受到他人的期望,更何况是有血肉之躯的我们。因此,被期望者朝着对方所期望的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被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影响无论好坏都会持续很久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赫斯特·德·波尔(Hester De Boer)用了5年时间对11 000名平均年龄为12岁的学生进行了追踪调查,从实际上确认了皮格马利翁效应。
比如上一任老师对某学生做出了如下的评价:“这个学生在进步”,下一位老师继任之后对这名学生抱有进步的期望。之后该学生的成绩确实越来越好。
皮格马利翁效应即使过了5年也还在持续发生作用。最初只是不断进步,后来也没有倒退回原来的状态。
如果老师对学生说“你们真是笨!”“你们真没用!”诸如此类的话,这些学生可能真的会变得很差。
相反,不管是对什么样的学生,如果老师抱有强烈的信念并且鼓励说“你们定会成为佼佼者的”,学生应该真的可以成为超群出众的优秀人才。
◎ 孩子会按照期待行动
不只是学校,家庭教育也是如此。父母如果相信自己的孩子“肯定在进步”,孩子会按照期望表现得更好。如果父母觉得孩子“肯定一事无成”,他们很可能长成一样事情都做不好的人。
孩子能敏锐地感受到别人对他们有什么样的期望,然后采取符合期待的行为。
如果我是父亲或者学校的老师,我非常愿意成为一个为了让孩子进步而对他们抱有很大的期望的人。
皮格马利翁效应
孩子会按照期望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