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漫步(1 / 1)

微风轻拂,吹过百叶窗,轻柔如羽毛。偶尔,它也像几声叹息,我不禁想起夏日漫漫长夜里风儿轻抚树叶的声音。草地上,田鼠正在地洞里舒适地睡着,猫头鹰在沼泽地深处的一个空心树里蹲着,兔子、松鼠、狐狸都躲在家里安居。看门的狗在暖炉旁静静躺着,牛羊在栏圈里无声地站着。就连大地都在沉睡,但这不是死亡,而是辛苦一年来首次安然入睡。时值半夜,大自然仍在忙碌不停,但只有街上的商店招牌和木屋的门,在隐约嘎吱作响,给寂寥的大自然增添一些慰藉。茫茫宇宙,唯有此音,预示着在金星和火星之间,天地万物还没有完全入睡。给我们一种似远又近的温暖,以及神圣的欢欣和难得的深情,但这种境界在天神们互相往来时才有领略,凡人往往耐不住这荒凉。大地酣睡时,空气仍活跃,鹅毛大雪纷纷落下,仿佛北方的五谷女神,正向田地里撒下银色的种子。

我们也入睡了。一觉醒来,正是冬天的早晨,万籁俱寂。雪下得很大,窗棂上好似铺了温暖的棉花,窗格子显得宽了,玻璃上结了冰纹,光线暗淡而神秘,室内变得温馨舒适。早晨的宁静,让人难忘。走向窗口,木板在脚下咯吱作响,透过一处没被冰霜封住的地方,眺望远处的田野;屋顶被白雪覆盖,屋檐下、篱笆上都累累地挂满像钟乳石一样的雪条;院里立起很多像石笋似的雪柱,雪柱里是否蕴藏着什么东西?没人知道。树木的白色枝干,四处伸展,指向天空。墙壁、篱笆,形态奇妙,在昏暗的大地上,它们跳跃着,向左右延伸……似乎在一夜之间,大自然就把田野风光重新做了设计,以让人类的艺术家临摹。

悄悄拔去门闩,雪花飘然而入。走到屋外,寒风扑面,刺骨激髓。星星有些黯淡无光,地平线上笼罩了一层阴沉朦胧的薄雾。东方出现一束古铜色的光,预示天要亮了。然而,西方天空的景色,仍然模糊,一片幽暗,无声无息,影影幢幢,非比人间。传到耳边的声音,有点阴森可怕。鸡鸣犬吠,木柴的砍劈声,牛群的低鸣声……一切好像,好像阴阳河对岸冥王的农场里发出的声音。不是说这些声音凄凉,只因天色未明,所以听来很神秘可怕些,不似人间。院子里的雪地上,狐狸和水獭所留下的足迹是新的,这些提醒我们:即使是在冬夜最寂静的时候,自然界的生物都时刻在活动着。它们在雪上留下足迹。打开大门,迈着轻快的步伐,踏上僻静的乡村小路。雪又干又脆,脚踏上去发出破碎的声音。早起的农夫,驾了雪橇,到远处的市场赶早市。这辆雪橇,整个夏天都在农夫的门口闲置,与木屑稻梗为伍,此刻它却有了用武之地。它那尖锐、清晰、刺耳的声音,对于早起赶路的人,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透过堆满积雪的农舍窗户,可以看见农夫点起蜡烛,像一颗暗淡的星,散发出孤寂的光,好像某种简朴的美德在作晨祷。接着,树际和雪堆之间,炊烟袅袅升起。

大地冰封,农夫劈柴声,鸡鸣狗吠声,阵阵入耳。稀薄干冷的空气,只能把那些尖锐的声音传入我们的耳中,短促而悦耳,像至清至轻的流体,波动很少,因为里面的晶体硬块很快沉到底下去了。地平线远处传来的声音,清晰响亮,像是钟声的。冬天空气清明,不像夏天那样的多杂质阻碍,因此声音听起来,也不像夏天那样毛糙模糊。脚下冰封的土地,铿锵有声,像叩打坚硬的古木的声音。即便是平凡的乡村声音,此刻听来都那么悦耳。树上的冰条,互相撞击,声音如流水,似音乐。大气里面一点水分也没有,水蒸气不是干化,就是凝结成了霜,空气十分稀薄而有弹性,人呼吸其中,感到心旷神怡。天似乎绷紧了,往后收缩,向上望去,感觉置身于大教堂中,顶上是一块块弧状的屋顶。空气中闪光点点,好像有冰晶沉浮在中间。据在格陵兰住过的人告诉我,结冰时,“海就冒烟,正如大火燎原,雾气升腾,称为烟雾。这种烟雾有害健康,会使人的手和脸生疮肿胀。”这的空气,虽然寒冷刺骨,但质地清纯,可提神清脑清肺。不要把它当成冻霜,而应把它看作夏天雾气的结晶,经过冬天的洗涤,变得更加纯净了。

到了冬天,大自然更像一个橱窗,装满各种干枯的标本。它们按照各自生长的规律和次序,被安排得井然有序。草原和树林,成了一座植物标本馆。在空气的压力下,不需要用螺丝钉或胶水来固定。树叶和野草,保持着完美的形态。鸟巢,并没有建在人工的树枝上,虽然它们已枯萎,但那也是真树。

闲逛时,乌云密布,雪花纷纷落下,越下越大,远处的景色,渐渐从视野中消失了。雪花落在每一棵树上,每一寸土地上,它们无孔不入,其足迹遍布河流、湖畔、小山和山谷。

在这个平和的时刻,四脚动物们都躲藏起来,小鸟在巢中休息,周围一片寂静。但是,渐渐地,山坡、灰墙和篱笆、光亮的冰,以及枯叶,本未被埋住的,现在都被白雪覆盖,人和动物,都销声匿迹了。大自然,不费丝毫力气,又重申了它的规则,把人类行为的痕迹抹擦得干干净净。让我们听听荷马的描述:

冬天里,雪花飘落,厚重快速。风渐渐平息,雪仍下个不停,覆盖了山顶和山丘,覆盖了长着酸枣树的平原和耕地。它也会落到波澜壮阔的海湾,但又悄悄地被海浪吞噬。”

白雪覆盖所有事物,把它们深深裹在大自然的怀抱,像夏季里某些植物的藤,爬上寺庙檐和堡垒的角楼,征服了人类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