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小院看烟流,
面壁难能卸苦愁。
忆起沉浮直愧疚,
为曾祸国总惭羞。
星辰过往随风去,
云朵当头化露留。
感叹重生介堂聚,
将军敬酒频朝周。
注释
①忆起沉浮直愧疚,为曾祸国总惭羞:指首批特赦战犯的忏悔之意。
②云朵当头化露留:比喻党对战犯的宽怀厚谊。
③将军敬酒频朝周:1960年10月19日,周恩来在颐和园宴请在京黄埔同学,特赦战犯纷纷给周恩来敬酒,表达对党和人民的感激之情。
“介寿”二字语出《诗经》“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意为助寿。介寿堂借此之意取名,也是出于皇家祈祝自己和自己所执掌的江山长寿安平之想法。它原为乾隆年间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福楼基址,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此基址上修建了介寿堂。新建的介寿堂前后两院,院内保留了乾隆时期的柏树。
介寿堂正殿在前院内,南北朝向,面阔五间,前后有廊。檐柱间悬挂“介寿堂”匾额,有楹联“寿永山河升恒日月,祥临斗极景庆星云”,堂内有楹联“介三岛十洲特开胜境,愿千秋万岁长驻韶光”。它的东西配殿各五间,前后有廊,各有楹联“千年露结蟠桃实,万顷波澄若木枝”,“园中草木春无数,湖上山林画不如”。后院北殿面阔五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前后有廊。有意思的是,前院中有4棵古柏,其中两棵大的古柏主干呈“人”字形连搭,另两棵小的古柏主干正好垂直长在人字柏中间,形成了一个“介”字,这也是导游必提之环节。
在介寿堂内,还有不少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故事。1959年国庆10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特赦在押战犯,首批有杜聿明、王耀武、曾扩情、宋希濂、陈长捷、杨伯涛、邱行湘、郑庭岌、周振强、卢俊泉10名高级将领以及末代皇帝溥仪。1960年10月19日,周恩来委托正在颐和园介寿堂休养的张治中邀请黄埔同学聚会。19日上午,大家齐聚介寿堂,有张治中及夫人洪希厚、陈赓及夫人傅涯、邵力子及夫人傅学文、郑洞国及夫人顾贤娟等,还请了杜聿明、宋希濂、周振强、王耀武、郑庭岌、杨伯涛等。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设宴招待,并与大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