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撒谎说去朋友家住,实际上好像是晚上跑到街上玩了。我要是说她,她就说‘那我就离家出走’……”
小惠(初二)常常在朋友家留宿,跟同伴们晚上跑到街上、在便利店门口聚集。
现在和很久以前不一样,基本上没有一眼就看出是“不良”的孩子。但是,这并不是说青春期孩子的不良行为就消失了。
别说消失了,因为现代互联网的普及和人们精神上的巨婴化,非常普通的孩子也能因为一步踏错而偏离正轨。
如前所述,如果使用约会软件,孩子就会与不知底细的人产生联系,只要想见面随时都能见面。然后孩子开始夜不归宿、卖**、离家出走、怀孕、强奸等。青春期的女孩可能为此付出极为沉重的代价。
过去,很多行为放纵、夜不归宿、偷盗、抽烟、校园暴力的孩子是因为贫困、虐待、没人管、父母关系不好、离婚等家庭原因造成的。
但是,如今却不同了。就算父母和睦、家庭小康,处在这样本应该没有大问题的普通家庭的孩子,也可能在不经意间做出吓人一跳的事,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父母只想着自己的事,没太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具体来说,就是父母忽视了本来应该最重视的孩子的心情,而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自己的出人头地和自我实现上。
孩子对父母真实的想法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孩子的潜意识里可能就会这么想:“我不重要”“比起我,父母的人生才更闪光”。
另一个原因是父母对孩子溺爱、过度保护、过度干涉,而使孩子自身的思考能力和对危险的察知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对孩子过度保护、干涉的父母认为“让孩子失败的话就太可怜了”“不想让孩子遭受挫折”,而把孩子道路上的障碍物事先拿走。
这样,孩子的潜意识里就会根植这样的想法:“就算什么也不想,也总会有人帮我解决问题”“我只要避开麻烦的事,只做自己想做的就行了”。
以上这两种情况,就算是在非常普通的家庭里,也会阻碍孩子的身心发展。这是父母的问题。
孩子还小的时候,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一进入青春期,孩子的行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展到社会,毫无疑问,问题也会扩大。
特别是女孩,如果行为不良,可能会发展为危害身心、伤害人生的大问题。
首先,要注意与不良行为有关的小苗头。
如果孩子说“我去朋友家住”,父母一定要与对方的父母取得联系,让孩子住在家里;或者父母与孩子定下规矩,“不管怎样就是不能在外留宿”。兼职打工也不能轻易地答应,要好好地与孩子聊一聊,了解情况。
如果遇上了特殊情况,孩子必须去工作,也一定要选择适合青春期女孩的兼职工作。
然后,最重要的是,父母不能对孩子太过溺爱,要培养孩子自己思考的能力。
同时,父母要倾听青春期孩子独有的心灵痛苦,给孩子的心注满爱。为此,父母要在日常的对话、起居、相处中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