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按照潜意识中的“人生脚本”来生活的
心理学中的沟通分析理论认为,人在童年时与父母的相处方式决定了对自己的认知和未来的生活方式。这简直就像是电影或电视剧的场景一样,人生已写好了“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式与人交往、生活和死亡的”,这就是“人生脚本”。
“人生脚本”存在于潜意识的深处,所以一般来说人不会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会是什么样。
但是,就像是魔法的咒语一般,在不知不觉间,我们就按照着人生脚本的内容上演着人生的戏剧。
构成“人生脚本”的要素,是父母对孩子传达的语言、非语言的信息,以及父母自身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孩子从父母那里接收到信息,目睹了父母的生活方式,把这些写到了自己的“人生脚本”上。
虽说“人生脚本”在童年时就形成了,但是从我多年的心理治疗经验来看,青春期才是排演这个剧本的时期。
因此,如果青春期的排演顺利,孩子的人生也许就会按照剧本那样继续下去,如果排演不顺利,人生脚本也许就会改写。
当然,童年时形成的“人生脚本”如果能将孩子引导到幸福的人生道路,父母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地排演它。但是,如果感觉“人生脚本”会将孩子引向不幸的结局,就有必要通过青春期的排演,将剧本改写为能带来幸福结局的内容。也就是说,父母在孩子的青春期,还可以帮孩子把“人生脚本”往更好的方面改写。
◆路漫漫其修远兮
相信您已经明白,青春期对孩子的人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孩子的青春期对父母来说,也是可以消除以前育儿阶段的遗憾的时期。
在拙作《女孩养育课:在女孩潜意识里种下7颗“幸福种子”》中,我论述了父母应该如何处理青春期前的孩子的潜意识问题。
实际上,在青春期前的育儿阶段,孩子的“人生脚本”业已完成,是非常重要的时期。那么,是不是说过了这段时期,到了青春期,一切就晚了呢?
当然不是。如前所述,我从超过3000例的亲子关系心理治疗经验中,明白了在青春期也可以改写孩子的“人生脚本”。
所以,孩子处于青春期的您:
为了不留下遗憾,请一定要好好地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顺便一提,与青春期孩子相处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用浮于表面的、不自然的方式,而是要触及孩子的心灵深处。
不管父母有多么想要靠近、面对、拥抱孩子,如果不能好好地将这份心情传达给孩子,一切都没有意义。
在本书中,我介绍了如何靠近孩子的心、如何认真地面对孩子、如何紧紧地拥抱孩子心灵。只要认真地实践,您的心情一定能传达给孩子,请放心吧。
◆父母和孩子就像镜子一般,映照彼此
天下没有不希望自己孩子幸福的父母,父母把孩子的事放在自己之上,只要是为了孩子,父母什么都可以做。
过去,我的女儿曾受到校园欺凌,最后演变为厌学旷课。
当时的我非常困惑不解,只是一味地对欺负人的同学和校方感到愤怒,对无力的自己感到恼火。“我已经做了身为父母应该做的一切,但却完全没有解决女儿的问题……到底要怎么做才好?”我就像在黑暗中挣扎一般痛苦。
如今想来,那是在所难免的。因为那时我根本不知道最重要的是什么。
那么,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父母和孩子就像是镜子内外的影像一样,如果父母心里有伤,就一定会以某种形式表现在孩子身上。
乍看之下,父母的心灵世界与孩子的问题似乎毫无关系,但实际上却关系颇深。
我通过学习心理学和潜意识的知识,并从海量的亲子关系样本中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是说,身为母亲的我没有治愈好自己,我的女儿在潜意识中就会在“人生脚本”中写下“我无法按自己的意愿来享受人生”,而且只靠流于表面的、一般的处理方法,是无法改写孩子的人生脚本的。
“因为身为父母的我没有治愈好自己,心里还有伤痛,所以无法改写女儿的‘人生脚本’。所以,我首先要做的是治愈自己的心灵创伤。”
这么一想,我从此便开始积极地治疗自己的内心深处的伤痛。
具体来说,就是在想象中,与存在在我潜意识中的“内在小孩(Inner Child)”对话。我称之为“内在小孩疗法”。
老实说,这对我真的是一段痛苦的经历。虽然当时在想象中与内在小孩见面时,我都会哭,但是渐渐地,我的伤痛得到了疗愈。
于是,我变得怎样了呢?首先,我对待孩子们的心情和态度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接着,我意识到自己曾经受到的创伤,在接纳、承认、疗愈的过程中,我自己的人生也开始发生了好的转变。与此同时,女儿的各种问题也发生好转,第二年,女儿可以照常上学了。
通过这次成功经验而获得自信的我,从那以后开始积极地向为孩子问题头疼的来访者介绍这种处理方法。来访者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心灵的创伤,开始疗愈。
于是,不仅是来访者的人生发生了转变,连孩子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乍看之下,孩子的问题与父母的内心伤痛似乎毫无瓜葛,但实际上二者却有密切的关联。
因此,本书不仅会谈到对待孩子问题的方法,也会论及疗愈您心灵创伤的方法。就算是为了心爱的女儿,请您一定要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伤痛,好好地疗愈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