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过度重视孩子
受少子化及父母的精神幼稚化影响,如今两极化父母越来越多,即要么非常重视孩子,要么对孩子放任不管。
重视孩子是件好事,但由于父母过度溺爱孩子,事事都要插手,导致很多孩子难以应付任何事情,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做。
那不是爱,只是父母的自我满足,也是娇惯。被娇惯长大的孩子会变成没用的人,遇事马上推卸责任。
如果真心爱孩子,请不要剥夺孩子的能力,而要培养孩子。
②过度放任孩子
最近,精神不成熟的父母似乎有所增加,比起孩子,他们更注重满足自己的欲望,比如虐待幼儿和放弃育儿。
就算没有到那个程度,也有父母对孩子的问题行为视而不见,觉得“因为青春期是困难的年龄段”,或者表面上是好父母,但背地里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牺牲孩子。
的确,对青春期孩子来说,每件事都干预他们并不是好事。但即便如此,父母也必须做好准备,以便随时能应对孩子的问题。
因为如果不这样,所有事情都后知后觉,那么等到意识到问题时,问题就已经变得很严重。
所谓养育孩子,就是将自己人生的很多时间分给孩子。请保持紧张感,继续照顾孩子。
③不让孩子分担家务等家庭职责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忙于学习、俱乐部活动和上补习班。尽管如此,什么家务活儿都不让孩子干也不是好事。
父母并不是让孩子为父母学习,父母给予了孩子学习的机会,也应该让他们好好地帮忙做家务。
但不能将照顾弟弟妹妹的任务扔给孩子,这原本是父母的责任,而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活情况,将打扫浴室、玄关和整理餐具等任务交给孩子。这会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而且,不可以对正在学习的孩子说“谢谢你学习”,但如果孩子帮忙做家务,可以说“谢谢你帮忙打扫浴室”。
为了让孩子懂得为别人做事的喜悦,请让他们承担家里的责任吧。
④不知不觉迎合孩子
我常听说现在的亲子关系非常好,父母和孩子不吵架,还一起玩游戏和购物,无话不谈。
亲子关系良好是件非常好的事,但不能过度。因为父母终归是父母,不是孩子的朋友和兄弟。
有些事情只有父母才能说,也有很多事情,正因为身为父母才必须严厉斥责青春期孩子。父母不能为了和孩子保持好关系或不被孩子讨厌就不知不觉迎合孩子。
青春期男孩尚处于大人和孩子的中间地带,他们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事情可以被允许,什么事情不被允许。
决定界限并教给他们这些事情的,就是父母。
⑤什么事情都表扬孩子
据说最近人们都觉得“总之表扬孩子就对了”,有些父母可能不管什么事情都会表扬孩子。
的确,表扬孩子是好事。但如果无论何时以及无论何事都表扬孩子,那么孩子迟早会成为过度自信的人。
这类孩子会没来由地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就会因为和现实的落差而感到十分痛苦。
他们可能无法接受自己不擅长以及做不到某些事情,深信“不是我不行,错在周围那些不理解我的人”。
的确,父母理应深爱孩子本身,但对于觉得不行的事情,父母也要清楚地告诉孩子“这件事这样做的话会更好哦”“……不好”,这也是身为父母的重要责任。
⑥让孩子听到父母批判别人及说别人的坏话
现在,似乎很多青春期男孩都和母亲的关系很好,也会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告诉母亲。
听说,母亲也会向孩子倾吐平时的压力。亲子之间诉说真心话是件很棒的事情。但是,说别人坏话和批判别人是种负面性做法,有可能会伤害别人。
即便说者说的是别人,但听者在潜意识中会觉得是在说自己。也就是说,虽然本人想说的是别人的坏话,但却传达给听者的潜意识这种信息:他在攻击我。
请父母尽可能不要说别人的坏话。
⑦美其名曰“管教”却言行粗鲁
如今的父母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一有事就揍孩子。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些父母美其名曰“管教”却殴打孩子。
无论什么情况,打孩子或是拿东西砸孩子都属于虐待。还有,就算不是直接上手,在孩子面前砰地关门、砸东西、大声威胁、无视等行为也是虐待。
“我是为你好……”——这是父母的辩白。
父母只是通过攻击孩子来发泄自己的怒气和压力,但教育孩子时,并不需要威胁和伤害孩子。
遭受虐待的孩子成年后在身心及人际关系方面都会存在问题,而且当他们自己成为父母后,很有可能也会虐待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请您都不要做出伤害孩子身心的行为。
⑧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我在前几章中也说过,父母曾经没实现的梦想、没考上的大学和憧憬的职业等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孩子的目标。
无论父母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都会觉得“这是为你好”“这是对您来说最好的选择”。父母的潜意识中潜藏着“利用孩子的人生来实现我没能实现的梦想”的想法。但孩子的人生并不是父母人生的延长线,对父母来说最好的未必对孩子来说也是最好的。
孩子的人生自然属于孩子自己。身为父母的您,人生还剩下很多时间。请尽您所能,让您的人生闪闪发光。
⑨只教孩子表面上正确的选择
教孩子道理,给孩子建议,给孩子忠告……父母有很多事情要传达给孩子呢,对吧?
父母理所应当要教给孩子伦理和道德,但那些未必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例如,虽说“要听从老师和前辈等长辈所言”,但如果明明知道是坏行为却还照做,那就是错的。希望您教会孩子场面话和真心话的区别、事物的优先顺位以及“重视人的身心是最重要的”这个道理。
请和孩子构建这样一种关系——即便平时保持距离,但当孩子真的迷茫和困惑时,可以找父母商量。
⑩要求孩子一直做“男子汉”
“不愧是男孩子”“男人不能哭”“再男人一点”等,如果像这样故意赞赏或强行要求孩子做“强悍的男孩”,那么孩子在潜意识中就会承受压力,比如“不能让别人看到我的弱点”“不变强就得不到认可”“我必须一直赢”。
请务必改正这种想法,教会孩子什么是真正的“强”。
所谓真正的“强”,绝对不是看得到的肌肉、力气、权威和气魄,而是即便有时自己有所损失,也要守护重要存在及弱者的那份勇气,还有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的力量,以及温柔对待他人等。
请不经意地教给孩子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汉吧。
?为了孩子过度牺牲自己
父母大多都认为“孩子比我更重要”“为了孩子无法离婚”“因为有孩子所以无法工作”“为了孩子,即便是讨厌的工作也忍耐着”。如果父母抱着这些想法生活,那么即便嘴上不说,也会传达给孩子。
孩子当然会感谢父母,但除此之外还会有罪恶感,觉得“父母是因为我才变得不幸”。如果自己的存在阻碍了父母的幸福,那孩子会觉得无地自容吧。
所以,请您务必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从现在开始为了变得幸福而努力。父母生活幸福,孩子就会安心,就会得到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