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领域中也有一大类新材料已经成为大众期盼的热点,包括将机械振动能量转化为电能的压电材料,超轻型太阳能有机膜电池和能量存储器、磁悬浮列车带来能源技术革命的常温超导体等众多亟待成为现实的新材料。
与全新科技相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技术革新尤为重要。例如,代表现代生活的商品之一——智能手机的问世,关键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发明。而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取得成功则是特殊碳电极材料和钴酸锂材料相互配合的结果。负责开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吉野彰(1948—)因此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日本国际奖等无数大奖。
不过,现在的锂离子电池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存在。拆开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发现,电池不仅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内部空间,而且需要经常充电,随着充电次数的增加,电池性能还会劣化。由此可见,在电池领域依旧存在着很大的改良空间。
对电池有巨大需求的不仅是智能手机,目前的汽车行业正面临“百年不遇”的变革契机——传统动力向新能源动力转换,也就是通常说的“电动汽车动力革命”。2015年12月,《巴黎协定》获得通过,削减碳排放量成为世界各国应尽的义务。在此背景之下,众多国家计划于2040年出台法律,禁止销售搭载汽油及柴油发动机的车型,技术革命势在必行。
电动汽车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各大车企都推出了新能源车型,但是其市场占有率至今还未能超越传统动力汽车。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所采用的锂离子电池和智能手机相同,不仅在续航里程方面不尽如人意,长时间使用之后还会出现电池劣化问题,导致续航里程进一步下降。此外,世界各地多次发生过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也因此遭到质疑。
为了改善锂电池的不足之处,据说单单丰田公司就制订了1.5万亿日元的新能源车车载电池的开发计划。可以说,新能源车车载电池已经成了左右未来经济与环境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