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花之宜
高子曰:瓶花之具有二用,如堂中插花,乃以铜之汉壶,大古尊罍,或官哥(1)大瓶如弓耳壶(2),直口敞瓶,或龙泉(3)蓍草大方瓶,高架两旁,或置几上,与堂相直。折花须择大枝,或上茸下瘦(4),或左高右低,右高左低,或两蟠台接,偃亚偏曲,或挺露一干中出,上簇下蕃,铺盖瓶口,令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若直枝蓬头花朵,不入清供。花取或一种两种,蔷薇时即多种亦不为俗。冬时插梅必须龙泉大瓶,象窑敞瓶,厚铜汉壶,高三四尺以上,投以硫黄五六钱,
砍大枝梅花插供,方快人意。近有饶窑(5)白磁花尊,高三二尺者,有细花大瓶,俱可供堂上插花之具,制亦不恶。若书斋插花,瓶宜短小,以官哥胆瓶、纸槌瓶、鹅颈瓶、花觚、高低二种八卦方瓶(6)、茄袋瓶、各制小瓶、定窑花尊、花囊(7)、四耳小定壶、细口扁肚壶、青东磁小蓍草瓶(8)、方汉壶、圆瓶、古龙泉蒲槌瓶、各窑壁瓶。次则古铜花觚、铜觯、小尊罍、方壶、素温壶(9)、匾壶,俱可插花。又如饶窑宣德年烧制花觚、花尊、蜜食罐(10)、成窑娇青蒜蒲小瓶(11)、胆瓶、细花一枝瓶、方汉壶式者,亦可文房充玩。但小瓶插花,折宜瘦巧,不宜繁杂,宜一种,多则二种,须分高下合插,俨若一枝天生二色方美。或先凑簇象生,即以麻丝根下缚定插之。若彼此各向,则不佳矣(12)。大率插花须要花与瓶称,花高于瓶四五寸则可。假若瓶高二尺,肚大下实者,花出瓶口二尺六七寸,须折斜冗花枝,铺散左右,覆瓶两旁之半则雅。若瓶高瘦,却宜一高一低双枝,或屈曲斜袅,较瓶身少短数寸似佳。最忌花瘦于瓶,又忌繁杂。如缚成把,殊无雅趣。若小瓶插花,令花出瓶,须较瓶身短少二寸,如八寸长瓶,花只六七寸方妙。若瓶矮者,花高于瓶二三寸亦可,插花有态,可供清赏。故插花挂画二事,是诚好事者本身执役(13),岂可托之僮仆为哉?客曰:『汝论僻(14)矣,人无古瓶,必如所论,则花不可插耶?』不然,余所论者,收藏鉴家积集既广,须用合宜,使器得雅称云耳(15)。若以无所有者,则手执一枝,或采满把,即插之水钵壁缝,谓非爱花人欤?何俟论瓶美恶?又何分于堂室二用乎哉?吾惧客嘲熟(16)矣,具此以解。
(1)官哥:指古代四大名窑柴、汝、官、哥中的官窑和哥窑。
(2)弓耳壶:一种瓷壶形制,两侧的提耳皆一头连着壶颈,一头搭在壶肩上,分别形成一张弓的形状。以提耳的形态命名的瓷壶形制还有贯耳壶、龙耳壶等。
(3)龙泉:龙泉窑,宋代六大窑系之一,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一千六百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张谦德给龙泉窑定的排名比较靠前,仅次于『第一珍品』官、哥、宣、定。(见《瓶花谱·品瓶》)
(4)上茸下瘦:即同一枝干上,梢端花繁叶茂,而干端枝叶稀疏。《康熙字典》:茸,聚貌。而张谦德引用此段时,『茸』乃作『葺』。(见《瓶花谱·折枝》)
(5)饶窑:即景德镇窑。景德镇旧属饶州府浮梁县,故称。
(6)八卦方瓶:饰有八卦爻象的琮形瓶。
(7)花囊:供插花用的瓶罐类器皿,器身呈圆球形且有装饰花纹,也有其他形状如梅花筒形等,顶部开有几个小圆孔,花枝即插在圆孔内。
(8)青东磁小蓍草瓶:东窑烧制的青瓷小琮形瓶。东窑,宋代北方著名民窑,在汴京(今河南开封)附近,专烧砖瓦,以东青器见著。蓍草瓶:琮形瓶。
(9)素温壶:古代的一种青铜盛酒器,壶口如大蒜头形状,俗称『蒜头壶』。明代景德镇窑的蒜头瓶即是仿汉代的青铜蒜头壶烧制。
(10)蜜食罐:用来装蜂蜜或小食的陶罐。
(11)成窑:明朝成化年间的景德镇官窑。蒜蒲小瓶:即蒜头小瓶,瓶口形状似蒜头。
(12)若彼此各向,则不佳矣:这一点与张谦德的意见刚好相反,《瓶花谱·插贮》:『或两枝彼此各向,先凑簇像生,用麻丝缚定插之。』
(13)执役:服役;担任劳役。
(14)僻:偏离正轨;歪斜。
(15)云耳:亦作『云尔』,语气助词,常用于句子或文章的末尾,表示结束。
(16)熟:程度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