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文
提起红薯,我的口水就向外冒。要问我起源于何时,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那是一九七六年,我刚好十二岁,身高只有一百三十公分,体重不足三十公斤,十足的其貌不扬。但有两件事令老师同学对我刮目相看。一是考试总是第一或第二,加上嗓门大和擅长抄报纸,我当了班长,在“反击右倾翻案风”和打倒“四人帮”的批判大会上连得了两个奖;二是半斤米饭填不饱肚皮。
九月中旬,刚开学,公社号召全校学生学农。我们班赴林场种杉树两星期。大家很清楚,学农是公社“革委会”的一个幌子,要的是义务劳动。像我们这样的农民后代,在田里从早干到晚,根本用不着学农。不过,毕竟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思想占主导地位,六十多人还是高高兴兴到了四十里外的林场。
林场在远离人烟的山区,环境很美,宛如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同来种树的还有其他十几个大队中学的学生,共有上千人。这昔日僻静的小山区,顿时成了大干社会主义和“农业学大寨”的主战场。
有一天,上山种树,路过一片红薯地。同学们看到红薯地有很多小裂缝,这是地下红薯长大了的指示。正在许多同学要流口水之际,班劳动委员孙贵荣道:公社号召就是好,要是不来林场学农,我们哪能欣“尝”到这样好的红薯(地)。薯藤这样壮,地下的红薯肯定少不了。这话直说得大家胃里的酸水向上冒,眼睛看着裂缝,心里想着红薯。班主任是新调来的女老师,自然不会想到十二三岁的初中生会有那么多的心眼儿。
一场有预谋有计划的行动正在悄悄地进行。劳动委员孙贵荣暗中动员了所有的班干部和四个小组长,另加班上的几个积极分子,共十多人。晚饭后,孙贵荣说:今晚我们就行动。按规定,晚上要留在礼堂写劳动心得,不得随便外出,我们就对班主任说:看了祖国的美好河山后才能写出好心得。沿着弯弯曲曲的田埂,我们出发了。孙贵荣和我在前面领路,体育委员断后,一行人有说有笑。本县是大革命的摇篮,据说当年的童子军也曾这样大无畏地从这里走过。这是两天后,当地的老雇农告诉我们的。童子军过后,那时的红薯地里有没有少点什么,我们就不知道了;也不敢瞎猜。不过,红薯对我们乡下人的**力是不会减小的。
真倒霉,天老也不黑。半斤米饭压不住胃水倒流,我们开始不安。拐过红薯地,我们又绕了一大圈。天色渐暗,红薯挤出的裂痕已看不太清,该是下手的好时候。干!说时迟,那时快,十几双手像利箭一般直朝土里的红薯冲去。
“站住!”突然背后大喊一声。守红薯的老农来了。顿时天昏地转,三十六计走为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四肢发达的体育委员却被逮住了。
回到住地,从后门进入礼堂,男同学还在写日记,女同学低头说笑着。我们装作若无其事,开始在作业本上写下“劳动炼红心”几个字。约过了半个时辰,女老师进来收心得体会,后面跟着那个该死的体育委员。我们的心一下悬了起来,十几双眼睛你看我我看你。班主任没说什么,拿起练习本走出了礼堂。恍恍惚惚的,一晚上我们谁也没睡着。一个说有蚊子,另一个说床没垫平,还有位说天太热。
早上八点钟,各个大队的学生全到礼堂门口的大晒场上集合。带队的公社“革委会”主任清了清嗓子,掏出红宝书念:“毛主席教导我们,要……不要……”(具体念的是哪段已记不清了,当时我只觉得脑袋里轰轰作响。)“我们来林场是要向贫下中农学习的嘛,不是来玩的嘛。当然祖国的这片山河是很美丽……”接着他话语一转,“昨天傍晚,有个别同学没有遵守好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讲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嘛。群众的红薯是挖不得的嘛……”也不知为了什么,他没有点名是谁挖了红薯,连看也没看我们这边。谢天谢地。
事情不了了之,只是班主任要我们自己从内心深处做深刻的检讨。像我们这样的先进班集体,批斗大会常得奖,红薯事件是不应该、也不会发生的。春季,班干部改选,原劳动委员当了体育委员,体育委员当了劳动委员,学习委员和我对换,以表示我们班委将以崭新的姿态带领全班。红薯事件把我们十几个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了。二月份,我班又在批判“四人帮”的运动中得了奖。感谢红薯,红薯万岁、万万岁。
真相终究会大白于天下。那天晚上订有红薯计划,且付诸行动的班级有好几个——真是万众一心为红薯——不过都因老农的照看,没一个班得逞。
或许是那次没有吃上红薯的缘故,从此我就有了红薯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