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李商隐:终究还是为了五斗米而折了腰(1 / 1)

李商隐出生于小官僚家庭中,请注意“小”这个字,不管是李商隐的爸爸还是爷爷,亦或是祖爷爷,他们都做过九品芝麻官。所以也有人笑话李商隐,祖传九品芝麻官,命里就没有做大官的运气。虽然李商隐自称自己是李唐王室的后代,可天底下姓李的多了,也不是每一个姓李的都能和王室扯上关系。再说就算是王室的后代又能如何,王室的宗亲这么多,几百年发展下来,只能看个人运气和实力,旁支中不受待见的宗亲太多,所以没人重视李商隐。更可悲的是,李商隐幼年丧父,家中失去经济来源,而他又是家中长子,所以不到十岁的年纪就要担负起养家的责任来,他每日要帮着别人抄书贴补家用。李商隐回忆起这段时光时,总是眼含泪水,他感慨那个时候四海之大没有自己的家,宗亲之多没有一个人帮助自己。小小年纪不管黑天白夜、夏热冻寒,想办法完成雇主的订单,赚那点微薄的收入,日子有多难过多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好在唐朝对读书人的尊重是刻进骨子里的,大家对于才子一向很敬重,李商隐的一位堂叔知道了他的情况,教导他读书写诗,李商隐勉强活到十六岁。孩子长大后,李商隐的母带带着孩子们搬到了洛阳,李商隐遇到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贵人令狐楚。当时李商隐写出两篇轰动一时的文章来,这两篇文章引起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关注,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司令,有实权且官职很高。而且令狐楚不是酒囊饭袋,他能文能武,很是珍惜人才。当令狐楚知道李商隐现在经济窘迫,连吃饭都困难时,赶忙将人请到府中居住。还不止如此,他还让李商隐做自己儿子的陪读,这样又给了李商隐一个名正言顺在府中居住和读书的机会,简直是天上掉馅饼,还正好砸在李商隐的头上。

山鸡变凤凰,说的正是李商隐此时的状态,他从一个穷小子,变成了贵公子身边的随从加伴读,不但能吃得好穿得好,还有薪水可以拿,这不就是高级助理的职位,就是换作现在也是可望不可即的位置。更夸张的是,令狐楚喜欢李商隐胜过自己的儿子,因为令狐楚知道自己的儿子只能考八十分,勉强算是个中等生,而李商隐则是学霸,每次都能拿满分,令狐楚喜欢学霸,更希望让李商隐帮扶自己的儿子成为优等生。有了安静富贵的学习环境,李商隐的学业更上一层楼,甚至连白居易都知道他的名号,他算是有才学,有名号的小明星了。可就是这样的文坛小明星,在科举之路也是千难万难,考卷上的名字代表这这个人身后的势力和背景。考试就是一种玄学加上运气,在唐朝更是如此,寒门中的才子需要的是中彩票一样的运气,李商隐在年少时已经将运气用光了,所以从踏上科举考试这条路开始,他再也没有真正痛快过。即便你小有名气,可因为没有人举荐,一样要落榜。李商隐参加了几次国考都未成功,他想求助于自己的恩师令狐楚,可令狐家现在也是自身难保。因为当时宦官专政,令狐楚这些官员被打压,恩师也忙着自己的事业,没心思理会别人。

之后不久,朝廷发生了甘露之变,宦官杀了两位宰相,可见权利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不过在争斗中牛、李两派逃过一劫,那个时候这两派算是边缘人物,后面在慢慢崛起。晚唐局势动**,已经不适合入仕了,李商隐是大学霸,他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可为了理想,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加入仕途中,哪怕有生命之忧。二十五岁的李商隐第五次参加考试,这一次他终于高中,不是因为他的考官眷顾他,而是因为令狐绹的几句话。此时的令狐家已经缓过劲来,令狐楚跟着牛党混,现在已经如日中天。令狐绹见李商隐屡试不第,处于怜悯之心,帮着说了情,努力十几年还不如别人几句话,这就是现实,比真金还真的现实。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方法通过考试,李商隐终归是高兴的,可唐朝诗人的运气大多不好,命运总是喜欢在他们原本就坎坷的旅途中加难度,李商隐还没来得及为自己考中进士庆祝,他的恩师令狐楚就去世了。令狐楚对李商隐是真的好,不余遗力的好,他教李商隐读书,让李商隐吃饱穿暖,甚至还想为他的仕途添砖加瓦,他让李商隐为自己写遗表,想让李商隐在高层中崭露头角,因为他相信李商隐的文采一定会让皇上过目不忘。可他想错了,可能是皇帝太忙,也可能是其它原因,总之李商隐并没有因为此表很被重用。因为恩师的去世,再也无人为李商隐说话铺路,他也正式开启地狱般的生活模式。至于令狐绹一直不喜欢李商隐,他嫉妒李商隐能得到父亲的重用,更嫉妒李商隐的天赋,要不是父亲的嘱咐,令狐绹根本不会让李商隐考上进士。

如果没了令狐楚这个中间的纽带,公子和随从肯定是分道扬镳了,想做官可没那么容易,进士只是第一步,李商隐知道自己无权无势,没有了恩师当官无望。朝廷的黑暗,他是清楚的,就比如令狐楚绹,他没有李商隐的成绩好,可他能轻轻松松考上进士,如今已经在朝为官,没其他原因,只是有个好父亲。自古以来,想要有个好工作,都不是容易的事,没有可靠的关系,别想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正赶上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聘请李商隐做幕僚,这是一个好机会,拥有稳定工作养活自己的绝妙机会。李商隐收拾行囊离开长安,前往泾州做幕僚。这一路上,他再次见到大唐萧瑟的民声,百姓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生存,可看到了也不能改变什么,李商隐痛心疾首。甘肃的节度使王茂元也欣赏李商隐的才华,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娶到一位娇妻,李商隐连感激都来不及,怎么会有其他心思。更何况王家女儿千娇百媚、秀外慧中,有大小姐的身份,还没有大小姐的脾气,又懂音律,会诗文,李商隐做梦都要笑醒。

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李商隐没想到自己不过是白得个媳妇,就能扯上党派之争。李商隐的岳父和李德裕的关系好,被认定为李党。而李商隐的恩师令狐楚是牛党,牛党和李党之间一向水火不容。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李商隐要是娶了一个平凡女子,估计他的婚事也传不到长安去。不过娶了一位官员的千金,令狐绹专门写信骂他,那时李商隐结婚还不过一个月。令狐绹对李商隐的仕途漠不关心,但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令狐绹骂得字字珠玑,针针见血,说李商隐忘恩负义,小人嘴脸。李商隐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不过是结个婚,就成了众矢之的,所有人都在骂他见利忘义。那段日子他很难过,甚至到了抑郁的程度。令狐绹为了报复李商隐,故意让他考试不通过。几经折腾,李商隐才通过授官考试,但他只获得了一个小县官,真正实现了家族传承。不过这个官职只做了一年的时间,李商隐便辞了官,因为他在职期间总是为民请愿,而他的上司看不惯李商隐的这种行为,也可能是为了巴结令狐绹,所以故意给给他难堪,李商隐过得太憋屈,他干脆甩甩袖子不干了。

人人都说李商隐脱离牛党改换门庭是为了前途,其实李商隐真的没这份心思,他当时已经远离长安,不想加入权利斗争中,只是喜欢一个女人,想娶她而已。不过既然娶了王氏女,正好赶上李党一马当先。李商隐也想借着岳父的势力谋个好官,但天公不作美,其母突然去世,他只能在家里丁忧三年,而后朝廷的局势又发生改变。朝局本来就是你方登场我方罢,现在牛党又得势了,关键是李商隐的岳父去世,朝中没有一个人能帮他。没有了岳父在经济上的接济,李商隐连活着都难。这段时日里,他的精神开始恍惚,写出的诗文常常有些意识流的感觉,而且连标题都没有,也不知道他到底想说什么,可能只是单纯的发泄而已。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本来就脆弱的李商隐不堪一击,幼时父亲去世,成年后恩师去世。又因为一场婚约将他订上忘恩负义的标签,卷入党派之争中。青年时的玩伴屡次伤害他,他都可以视而不见。可上司的刁难,母亲的去世,岳父的去世,就像是安排好了一样,只要给他一点希望就让他重新坠入谷底。

好在郑亚愿意帮助李商隐,郑亚也是李党的成员,他被明升暗贬到桂林。现在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但在唐朝时,除了二京和部分江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都是蛮荒之地。郑亚向李商隐抛出橄榄枝,李商隐无处可去,只好投奔于他。那个时期的李商隐过着最平静的日子,可上天总是喜欢玩弄他,不到一年的时间,郑亚再次被贬,失去保护伞的李商隐也失去了工作,他只能再次回到长安。这时的李商隐已经三十六岁,岁月且将他捻进尘埃里。为了生存,李商隐只能去找令狐绹,他知道令狐绹恨自己,可为了生活,李商隐无路可走,只能抛弃尊严去求助已经贵为宰相的令狐绹。可信写了一封又一封,只是没有一点回应。后来,李商隐还是靠着自己的力量考到县衙的编制,兜兜转转回到原点。

十年前,李商隐愤然从小县衙的职位上离职,十年后,他为了这个小县衙的职位忙前忙后,命运不会放过每个人。祖上传承下来的魔咒,还是没被李商隐打破,他终究还是为了五斗米而折了腰,答应去做九品小芝麻官。这个官职没做多久,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邀请李商隐做幕僚。做幕僚比做九品芝麻官好,李商隐以为自己总算能安顿下来。可他身上还有一个打不破的魔咒,那就是谁提拔他,谁就会马上病逝。魔咒轻易打不破,李商隐跟随卢弘止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卢弘止就病逝了,李商隐的生计再次没了着落,他还没从悲痛中缓过神来,妻子跟着去世了,看来李商隐不止克恩人,还克亲人。李商隐和妻子在一起的这些年,真的做到了恩爱两不疑,他想到妻子这些年勤俭持家的模样,心里忍不住一阵酸痛,其身上的衣服还是妻子亲手做的,这时的李商隐已经对前途和未来没有丝毫期待,他对生活也不再抱有任何期许。可还有人不怕死,仰慕对李商隐的才华,将他推荐做参军。这个人就是西川节度使柳仲郢,他的胆子够,不过他也的确命硬,这一次李商隐没有“克”死他。李商隐在这里过了四年的悠闲时光,他没有再为公务尽心尽力,而是沉醉在佛学中,可能他也相信人真的有命运这个说法。

而后几年,李商隐又继续干着闲职,他这一辈子才算是得到喘息,只是也被罢了官,回到家乡慢慢等死,他这一辈子绕不开一个“死”字和一个“穷”字,这不是李商隐的错,这是时代的错误,也是时代让德才兼具的诗人命运多舛,没有了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