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网球教学的阶段性特点(1 / 1)

网球 高徐 855 字 2天前

网球教学,与其他体育教学一样,学习并形成动力定型的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即动作泛化阶段、动作分化阶段、动作定型阶段。

(一)动作泛化阶段

动作的泛化阶段就是粗略地掌握基本技术动作的阶段。指初学网球基本技术时,表现出的挥拍击球动作紧张、不协调,缺乏对球拍和球的控制力,并伴有一些多余动作,如击球后身体后仰等。

由于人体内外界的刺激,通过感受器传到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细胞强烈兴奋,另外因为皮质内抑制尚未确立,大脑皮质中的兴奋与抑制都呈现扩散状态,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确定。这个阶段的网球教学主要是通过网球基本击球动作的示范和模仿,使练习者建立起正确的击球感性认识,预防错误动作,排除不必要的多余动作。让练习者通过反复地挥拍击球,结合对球的飞行轨迹和方向的判断,粗略地掌握网球击球的基本技术动作。泛化阶段应注意几点:(1)教师的示范、讲解;(2)学生通过模仿、体会肌肉感觉;(3)精讲多练,多体会;(4)抓要点、放细节。

这个阶段的具体教学特点是动作示范要做完整、准确,让练习者建立起完整的技术概念;结合讲解,将整个击球动作分解成握拍准备、向后引拍、向前挥拍击球、随挥的四个过程,再进行相邻技术环节的连贯练习,逐步掌握整个完整击球技术动作。同时,还要注意加强练习者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的培养。

(二)动作分化阶段

分化阶段是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的阶段。此阶段基本技术初步定型,能在球速较慢的情况下比较准确、轻松地完成击球动作,但还不太熟练,技术上也有些问题,甚至会忘记已初步掌握的技术动作。

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是进一步建立正确击球技术动作的表象,消除多余和错误的动作,基本达到准确、有效地击球。大脑皮质内抑制已经建立,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使条件反射较为稳定。

这个阶段的教学特点,是加强击球动作各个过程间的连贯与协调,结合对球的准确判断,提高击球动作的节奏性。如教正手击球时,用“一、二、三”来提示练习者向后引拍到位、“四”向前挥击球的口令,来提高击球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分化阶段应注意几点:(1)消除错误、改进技术;(2)提高动作准确性、协调性、实效性;(3)多措施、多手段;(4)注意观察,抓主要问题;(5)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纠正。

本阶段还要注意击球动作的反复性,练习者经常会出现已掌握的技术动作又不会做的现象。应根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如身体疲劳、以前的坏习惯的复苏和干扰、练习方法不当、环境变化的影响和精神状态不佳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当地作出调整,克服困难,不断地巩固基本击球技术。

(三)动作定型阶段

指能十分准确、熟练、轻松、自然地完成基本击球技术,形成了巩固的技术动力定型阶段。这个阶段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了固定的正确技术动作,并达到运用自如时期。

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是巩固已形成的击球动作,使练习者在比较复杂的条件下也能较好地完成击球技术动作,而且保证有一定的击球质量。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条件反射亦十分稳定。

由于当动力定型发展到巩固过程后,并非一劳永逸。一方面还应继续在巩固的情况下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使动力定型更加完善和巩固;另一方面,如果不再进行练习,动力定型将会消退,动作技术愈复杂,难度愈大,消退也愈快。巩固阶段应注意几点:(1)大量的反复练习,使动作达到自动化;(2)注意练习手段的变化;(3)分组比赛的方法,调动练习积极性,增强学员的练习兴趣。这个阶段的教学特点是,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提高眼、手、脚协同配合击球的感觉,并且能达到自动化程度。练习方法由易到难,不断变换。如喂送球的距离逐渐拉长至底线、喂送球的速度由慢到快、喂送球的落点由近身到稍远身前后左右高低等。

以上形成击球基本技术的三个阶段,是紧密联系的,也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界限可言。在实际教学中,应针对练习者掌握击球基本技术的具体情况,一方面在各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也应注意各个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练习者能较快地、准确有效地掌握网球击球基本技术,并掌握一定的练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