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网球运动常用术语(1 / 1)

网球 高徐 3955 字 2天前

术语是某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在体育领域中,各个运动项目均有其专门用语——术语。而每一术语在该项运动中都具有严格和特定的含义,它正确地反映某一事物(动作或状态)的本质与结构特点。网球常用术语是正确说明网球运动的动作技术、战术、竞赛、裁判、器材等方面特征的专门用语。

正确地运用术语,对于提高教学训练效果,总结交流经验,开展运动竞赛,促进科学研究工作以及丰富和发展网球运动理论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运用术语时,总的要求是:正确、简练、易懂。网球常用术语很多,这里仅就在教学训练中最常用的术语作简略的介绍和必要的说明。

1.选位

运动员在场上打球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称为选位。会选位是初学网球者的第一步,位置的选择要根据情况而定。比如:在单打比赛中,每击完一次球,必须跑回(特殊情况例外)中点附近,这就是合适的站位。位置选择是否合适,就是看你选择的站位是否有利于还击对方击到本方球场上各个不同位置的来球,如果不利,那你的选位就错了。

2.球场区分

球场以中点与中线的连线为界可分成左半场、右半场;没有中间界线叫全场;端线向前3米左右称为后场,球网向后4米左右称为前场,中间部分称为中场。

3.正手、反手

握拍手的同侧称为正手,握拍手的异侧称为反手。正、反手的用途主要有两点:一是与技术名称相连,表示一种技术动作。如:正手抽球、正手高压球、反手截击球等;另一点是表示来求的方向,比如来球正手、来球反手等。

4.击球点

所谓击球点是指球拍击球时与球接触的那个点。这个点是一个空间位置。击球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这个点距击球者身体的前后距离;第二是这个点距击球者身体的左右距离;第三是这个点距地面的垂直高度。

练习者用拍击球时,击球点选择得是否合适对击球的命中率有直接的影响。击球点过前,则击球无力;击球点偏后,则球拍前挥距离不够,没有主动击球的效果;击球点过高或过低又会使动作变形。选择正确的击球点能使合理的技术动作得以发挥,击球效果就好。不同的技术动作对击球点有不同的要求,需要在学习技术时认真领会,直至熟练掌握。

5.拍面角度(拍形)和击球部位

拍面角度是指球拍击球时拍面与地面间的角度关系。击球部位是指球拍击球时触球的位置。拍面角度有垂直、前倾(关)、后仰(开)三种,击球部位有上、中、下和左、中、右几种。在有些击球中,球拍接触球的部位也有中上部、右下部等两个或多个部位结合的情况,因此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

不同的技术动作要求控制成不同的拍形,不同的拍形使拍面接触球不同的部位。比如:平击球,拍面垂直、接触球的中部;削击球,拍面后仰,接触球的中下部,等等。由此可见,拍面控制如何是完成某一技术动作的重要因素。

6.击球的路线

所谓击球的路线是指球被击出后所运行的轨迹在球场地面上的投影线。网球场地大,击球线路多,很难一一描述。在此,只能抓住几条主要的击球路线进行研究,举一反三,从而找出规律。

假如击球者从自己的右角将球打到对方的右角,球的路线与边线成较大的角度,这条线称为右方斜线;击球者从右角将球打到对方的左角,球的路线与边线平行,这条线称为右方直线;击球者从自己的右角将球打到对方球场中点附近,球的路线与边线成较小的角度,称为右方中路。相反,从左角将球打到对方的上述三点位置时,仍有三条球路,即左方斜线、左方直线、左方中路。若从自己的中点将球击到对方场地的三个位置,又可有中间斜线(两条)、中间直线三条线路,这是我们应用较多且区别明显的9条基本的击球路线。

在练习中对击球提出路线要求,是培养练习者控制球能力的主要方法。如:“正手抽击斜线球练习”,就是要求练习者用正手抽球技术将球打成斜线路,若打不准,说明练习者控制球的能力较差。

7.击球的深度

击球的深度是指练习者击出的球落在场内距端线的远近程度。落点距端线近,即谓击球的落点深;落点距端线远,即谓落点浅。击球时对落点提出深度要求,是提高练习者控制球能力的重要方法。

要求练习者将球打深是有其战略意义的,是贯彻练为战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球打得深,球飞行的时间长,能有较长的时间为还击对方击来的球做准备,是使自己摆脱被动争取主动的好方法;球深,球的弹跳越过端线,迫使对方在端线后击球,为对方上网截击增加了困难;深球,可以缩小对方回球的角度,缩短自己左右奔跑击球的距离,减少击球的难度,提高击球的命中率。总之,要求练习者将球打深,不仅是对技术提出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提高战术意识与战术方法的需要。

8.击球的角度

击球的角度是指练习者击球后球的路线与原定参照物和击球点连线之间的角度关系。比如击右方斜线球:可将右边线作为参照物线,球的落点距左边线越近,则右方斜线击球的角度越大;若把对手作为参照物,球被击出后的落点距对手越远则击球的角度越大。

在练习中要求打角度大的球,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击球的攻击性。因为角度大可以调动对方,尤其是大角度的斜线球,能将对手拉到边线外,使对方场上出现空当,从而攻击空当得分。大角度球有时能直接得分,特别是在破网时打出角度大的球效果更明显。总之,对练习者提出打角度球的要求,是提高技术水平的战术意识的需要。

9.击球的速度

击球的速度,应当理解为从对方击出的球飞至网上到被我方击出,触及对方场地内的物件(包括球落地、球被对力截击等)为止这段时间的长短。这里包括两段时间,—段是球至网上到球拍击球,另一段是从球拍击球到球触对方场内物件,因此使这两段时间减少,是提高击球速度的基本条件。减少第一段时间的方法是提前击球,最好一过网就击打,比如截击球、高压球就是加快这一段击球速度的具体方法;减少第二段时间的方法是加快球运行的速度和缩短从击球点到触及对方场内物件的距离。

加快击球速度的目的是缩短对方“观察、判断、分析、选择及运动击”球这一“连锁”的时间,给对方造成匆忙、勉强、被动地还击,从而使其击球的命中率降低,击球的威胁性减小。

10.击球的力量

练习者击球力量的大小,是通过球运行的快慢表现出来的。据公式Ft=mV可知,当球拍作用于球的时间t不变时(网球的质量m也是不变的),球拍给球的作用力F越大,球向前飞行的速度V就越快。所以说,力量大,尤其是爆发力强的人,也就是速度力量比较好的人,打出的球向前飞行的速度就快。

击球力量的主要作用是:球快速飞向对方场地时,要求接球者的判断、移动、击球等一系列动作必须快,而在快中击球容易失误,所以给接球者增加了击球的难度;快速飞行的球给接球者球拍的作用力大,球的反弹力也大,如接球者控制不好,球就有可能出界;球快,接球者容易看不清球飞行的路线,经验不足的人,容易击球失误。

要想增加击球的力量,就必须从以下几点做起:

●注意力量练习,使腿、腰、臂的力量不断增加,并在整个击球过程中,能做到各部分力量协调配合,爆发用力。

●击球时拍面应尽量保持垂直,减少对球的摩擦,力量完全用在打击球上。

●击球时引拍动作稍大些,增加球拍前挥的加速距离,在球拍向前挥动速度最快时击球。

●要选择合适的击球点,即在球拍前挥速度达到最快,整个身体感到最舒服的那个点击打。

●整个击球过程中,全身肌肉不要太紧张,以免影响肌肉的收缩发力效果。

11.击球的落点

球被击出后,落在对方场地内的那个位置,就叫击球的落点。落点是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与路线有区别,比如:同是一个斜线球,由于球的落点不同,其斜线的效果也不一样。在斜线上有深球、浅球之分,又有球打在后场、中场、前场之别;同是深球,落点不同,又有左、中、右之分;同是一条斜线,又可打出大角度球和小角度球。因此,击球的落点能体现出击球的路线、击球的深浅场区和击球的角度。

落点的作用是利用斜线、直线和深、浅球扩大对方移动的范围;盯住对方的弱点连续攻击,增加对方击球的难度;利用假动作,声东击西,使对方判断错误,失去有利的击球时机。练习者只有充分认识击球落点的重要性,并经常有针对性地进行落点球练习,才能提高控制击球落点的能力。

12.击球的旋转

击球时,球拍给球的作用力线不通过球心时,球就会产生旋转,旋转的球在空中飞行的弧线、落地后弹起的弧线与不旋转的球不一样,我们研究击球的旋转,目的一是要利用它;二是会对付它。

在网球运动中常见的旋转有三种:第一种是上旋球,它是由球拍稍前倾,从下向前上擦击球的中上部而产生的。这种球的特点是在空中飞行时下落比较快,落地后向前冲,弹得低而快。第二种是下旋球,它是由稍后仰的球拍从上向前下擦击球的中下部而产生的。这种球的特点是落地后弹得高,球不往前走。第三种是侧顺旋和侧逆旋,它是由侧后仰的球拍由左后上或右后上向右前下或左前下擦击球的左中下或右中下部而产生的。它的主要特点是落地后向左、右两侧跳。

旋转的作用是利用旋转制造合适的击球弧线,提高击球的命中率;另一点可利用旋转的变化干扰、破坏对方的击球,使对方击球失误。

提高击出旋转球的能力要通过用力摩擦球的方法来实现。对付旋转球要视旋转种类区别对待。截击下旋球对拍面要稍后仰些,以防下网;抽击下旋球时要多向上用力,弧线高点儿;遇到侧逆或侧顺旋球,要降低重心,球拍在正常弹跳的右侧或左侧等球。

13.击球的弧线

击球的弧线是指球从被击出后到落到对方场地所运行的轨迹和从对方场地弹起后到触及场内其他物件(地面、拦网等)时运行的轨迹。任何一条弧线都包括弧线的长度、弧线的曲度、弧线的方向和打出的距离。弧线的长度是指球从球拍飞出到落地或从落地到触及其他物件实际运行的轨迹的长度。弧线的曲度是该条弧线的弯曲程度。弧线的方向与球路相仿,有斜、直线及中路之分。打出的距离是指从球拍触球点到落点的直线距离。

弧线的作用是提高击球的稳健性。在球网相隔的两半场地上击球,球多以弧线的形式来回运行才能免于落网。因此,练习者不管是想打直线球还是斜线球,不管是要打角度大的球还是角度小的球,都必须首先考虑制造合适的弧线。第二个作用是可利用忽高忽低、时长时短的弧线,提高球的进攻性、威胁性。

提高控制击球弧线的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要控制好拍面和掌握好击球时用力的方向。拍面一定时,越向上用力,球的弧线曲度越大。

●要掌握好击球时用力的大小。球拍用力大则弧线的打出距离长,反之则短。

●要注意击球时击球点距地面的距离。距离大则弧线曲度可以小些,距离小则弧线曲度需要大些。

●利用旋转的规律制造弧线,比如拉上旋打大角度的浅球就比较容易命中。

14.击球的动作结构

在网球运动中,具有一定联结形式的科学的合理的击球动作就叫击球技术。组成击球技术所有动作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就叫击球的动作结构。尽管网球击球技术多种多样,动作方法、要领各有不同,但在击球动作结构方面却有共同的规律。了解击球的动作结构的目的,就是为了观察、分析某人的某个技术动作,找出毛病,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击球动作结构由引拍、向前挥拍、球拍触球和随势挥拍四个部分组成。引拍是一切击球技术的开始,是获得击球力量的重要保证。引拍要根据各种技术的要求在方向上、幅度上做到恰到好处,并要做到各部肌肉保持放松。

向前挥拍要及时,挥拍的方向、速度不仅决定着击球的命中率,更重要的是决定着击球的速度、深度、角度。各种技术的挥拍方法各不相同,但追求的击球效果却是一致的,因此要掌握好向前挥拍这个重要环节。

球拍触球是击球动作的关键环节。触球的时间,触球的部位,触球时球拍挥动的速度、方向及手臂和手腕的用力感觉等复杂动作,都集中在这关键的一瞬间,这一瞬间决定着击球的最后效果。所以,这一环节是我们观察、纠正某一技术是否有错误的重点。

随势挥拍是整个击球动作的结束。随势挥拍有利于增大击球的力量,有利于整个击球动作的连贯、协调,并能给人—种优美、舒服的感觉。

15.甜点

球拍上能送出稳定、有力、向前按预定方向飞行的球的区域称为“甜点”。在练习中,用球拍的甜点击球,击球的用力能产生最佳效应,手感也最舒服。

甜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位于球拍网弦中心部位的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里有三个具体的点:位于网拍中心的那个点是最佳手感点,球击在这个点上时,手臂感到震动极小;在最佳手感点的下方(靠近拍柄端)有一个点叫作最强弹力点,球若击到这个点上飞出的速度最快;在最佳手感点的上方有一个点叫做最大减震点,球击在这个点上动力最小。总而言之,球击在这个区域里,无论是手的感觉,还是击球的效果都很好,有一种舒服、甜蜜的感觉。若击在这个区域以外,效果就会大大降低。

16.击球时机

在底线击落地球时,最适宜的击球点是在相当于腰部高或略低于腰部的位置上,而在球第一次落地至弹跳后第二次落地的过程中有两个弧段。在此高度,高水平选手大多选迎着球上升的趋势将球回击过去,以争取进攻的时间及力度,称“抢点击球”。抢点击球虽然是打网球的一大要点,但初学者往往很难做到,因为这需要极好的球感、极快的反应和迅捷的步法移动及很强的与球相对抗的能力,这些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长期的训练才能具备。一般练习者多会自觉地选择在球快下降阶段击球,但此时的球却往往已在肩部附近的高度上了,常打球的人都知道在此高度击球是很别扭、很费力的。如此,选择在球的下降段也就是在球处于下降的趋势时将球击回,相对来说就比较安全稳妥。但必须看到,这是相当消极的打法,因为球员经常需要不断地退后再退后,这样不仅增加了发力的难度,而且扩大了跑动的范围。因此,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最好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抢点击球”的胆量与能力,否则就只有永远躲在底线后很远的地方被动挨打了。

17.击球的有效性

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有个效率问题。学网球也是如此,打网球更是要注重效率,所以我们在这里先探讨一下击球的有效性。

对于练习打网球者来说,如果是以运动为目的,那么只要打到球,就基本上可以说是有效的。但如果是在比赛中,就不一样了,就算你打到了球,但球出了界,此球就是无效的,因为你的目的是把球打到界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击球有它的有效性。有效的击球就是把球打到界内。所以在开始学打网球时,就必须先把球打过网,然后再逐步把球打得更快,这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于想提高技术的中高级选手来说,要使击球更有效,就必须了解基本的生物力学的原理。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人体发力的机理应该是从身体最大的肌肉开始到较小的肌肉。不是以前所认为的从脚尖到指尖的从下往上。打个比方,身体的发力过程就保是一个涟漪,从中心向四周一层一层地扩展。先是人体最大的肌肉,臀部肌肉,接着是背部肌肉和大腿肌肉,然后是小腿和肩部肌肉,最后到手和脚。所以在击球的时候,如果你不能全力击球,或者感到用了力球却不快,就要检讨一下你发力的机理。认真思考一下你是不是用大肌肉发力了。

18.平衡

平衡也许是在打网球的过程中最易被人忽视,但又是最起决定作用的一个因素。如果一个初学者能在一开始就有右击球时应该保持平衡的概念,他的进步一定是非常明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研究生物力学的科学家发现,人的运动几乎都是弧线的。因为人体是由一块块骨头连接而成,所以人的所有的动作都是在围绕着一个个轴进行的转动而组合成的。

仔细地研究—下职业选手的击球(底线球),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身体就好像是一个轴,手臂先是在臀部然后是在身体旋转的过程中完成击球的。如果打出的球非常有力并有很好的控制,那他们的肩膀一定是平的。也就是说他们处于一种完美的平衡状态。

平衡的身体位置是保证击球质量的首要条件,做到这一点,看上去是并不难,但是在网球运动实践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又不是那么容易。你必须在击球的时候,始终把肩膀放平,头摆正,打低球的时候,屈膝而不是弯腰。如果你每个球都能这么打,你一定是个水平较高的高手了。反之,失去了平衡,你就不能有效地旋转,打的球也就不可能是最有效的了。

平衡对于所有其他的技术来说也是个基础。你在练习的时候如果细心体会,你就会发现,在最平衡的状态下,你击出的球才是最有力的,也就是最有效的。这就是你要追求的状态。

19.移动

要想有效地击球,就要注意在保持平衡的同时迅速地移动。而移动是平衡和有效击球的基础,这看上去很是平常,可怎样移动才是最有效的呢?

一名选手不管其水平如何,有时都会有脚步跟不上的感觉,脚步跟不上就会影响取位,即到不了击球的位置,此时你就不能平衡地击球,并且击出去的球相应也缺乏有效性。

初学者一般是因为不熟识球性,判断不好来球的落点、弹跳和旋转而不能移动到位。但中、高级球手碰到的多是由于球离身体太远或太近而不能移动到位。球离身体太远,只能进行一般的回击,击球质量会受影响;球离身体太近,则来不及让出合适的空间位置,击球质量同样会受影响。

防止脚步跟不上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练腿部肌肉,而练腿部肌肉的最好方法是在打每一个球的时候保持平衡。尽量用相同的动作打好每一个球。这样不但能提高速度、耐力和力量,还能加强肌肉记忆,技术也能得到同样的提高。

20.击球区

击球时球拍和球接触的那个点叫击球点,通常会有不止一个能击好球的点,这些击球点所形成的区域叫作击球区。理想的击球区一般是在身体前面,具体地说是在身体重心的前面。

如何发现自己合适的击球区呢?同样需要多练习,才能找到在击球时感到最平衡,同时也是击球最有力的位置。由于每个人击球时所采用的握拍方式和引拍方式不尽相同,所以即使是同一个技术,每个人的击球区也是不同的。

从理论上来讲,击球点越靠前,击球的力臂越长,击球就越有力。但是如果你在击球时感到身体在向前倾,那你的击球点就太靠前了;如果你感到手臂还没有伸直球就已经飞出去了,那你的击球点就可能太靠后了。

击球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能不能在击球区里击球。因为对于一项技术来说,你的每一次击球都应该是在同一个区域,所以建立一个稳定的击球区是非常必要的。从一开始,你就要注意发现自己合适的击球区,并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努力保持在自己合适击球区击球,久而久之,你就能熟练自如并平衡地击球了。

21.角度的运用

比赛中能否较好地利用角度是中级选手和高级选手的一大差别。怎样利用角度,以及何时利用角度是网球运动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与对手底线相持时,你会发现打出的球角度越大,对手回球的角度就越大;如果始终把球打到对方的底线中间,对方的回球就很容易接到。另外,打出的球离球网越近,对方就越容易打出更大的角度,直接得分。这就是击球角度的基本原理。

在比赛中,如果在底线和对方相持的情况下首先打出大的角度,则必须提防对手打出更大的角度。如果对手并不能打出更大的角度,或他对大角度球只有招架之功,那就可以左右调动对方,直到出现机会球而争得比赛主动;如果对方能打出更大的角度,并适应两边跑动,就应该尽量把球回击到底线附近,使其打不出更大的角度,削减其底线优势,或者通过其他方法,比如通过调动对方上网来把握比赛,占据主动。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被对手两边调动、疲于奔命时,要尽量回高球到底线中间,减小对方的攻击角度,并使自己赢得喘息的机会,使对方无法持续攻击,最后情绪急躁而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