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1265—1321), 意大利中世纪诗人。他出生于佛罗伦萨贵族世家,担任过佛罗伦萨最高行政长官,后因政治因素被当局流放,终身再未回到佛罗伦萨。也正是这种经历,使他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代表作品《神曲》,该书被誉为中世纪文学的巅峰之作,并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先声之作。但丁、莎士比亚与歌德,并称为世界三大文学巨匠。除《神曲》外,但丁还写了《新生》、《论俗语》、《飨宴》及《诗集》等著作。
正像哪里有天空,哪里就有星星一样, 哪里有高贵, 哪里就有美德, 而决不是哪里有美德, 哪里就有高贵。
举一个非常恰当、完美的例子来说吧:正是因为在天空中,难以数计的星星才闪耀着光辉。同样, 理智和精神的美德闪射出光辉, 是因为它们寄托于高贵之中; 天性的各种良好倾向,如怜悯、信仰、令人赞赏的情感, 如羞愧、仁慈等等, 都因高贵而熠熠闪烁; 人的形体的优点, 如美、力量和健康, 也同样因高贵而光彩夺目。
天空中闪耀的星星难以计数, 所以毫不奇怪,人的高贵能产生各式各样的果实; 高贵的性质和力量体现于如此众多的形态, 它们分别聚集和包含在不同的实体里, 就像不同的果实结在不同的树枝上一样。
我敢大胆地说,人类的高贵,就它的许多成果来看,胜过天使的高贵,诚然天使的高贵因它的纯一而更加神圣。
《诗篇》作者指出了人类的高贵带来的无数果实, 在一篇诗的开头这样写道:
我们的主啊,你的名字在普世何其美妙!
当《诗篇》的作者评论人的时候,他对于上帝倾注于人类造物的爱几乎表示出惊奇:
“世人算什么,上帝,你竟对他眷顾周详?竟使他稍微逊于天神,以尊贵光荣作他冠冕,令他统治你手下的造化。”[2]
人们都在寻求高贵,可是那么多人对它的议论却充斥着谬误。不妨以色彩为例加以说明:正像暗红色是由黑色派生而来一样,美德是由高贵所派生。暗红色是由紫红色和黑色混和的颜色,但黑色占了上风,所以叫作暗红色;同样,美德是由高贵和情感混和的一种东西,但高贵占着主导地位,所以美德的称谓才有着善行的意思。
从前面的叙述可以推论道:任何一个人,如果他身上不具备那些果实,他就不可这样声称:“我出身于某个家族。”更不应当认定自己就是高贵的。
由此可以作进一步论断,所有受到这种“恩典” 的人,也就是所有具备这种神圣的东西的人,就几乎同神一般,不受恶的污染。唯独上帝才能赐予这种恩典,上帝对人是一视同仁的,《圣经》对此已作了很明白的阐发。
奉劝佛罗伦萨的乌尔贝蒂家族[3]和米兰的维斯孔蒂家族[4]的人别说出这样的话语:“因为我是这个家族的人,我就是高贵的。” 须知神圣的种子并不撒在家族中,也并不融入血统中,而是播种在个人身上,就如下文将要证明的,家族并不能使个人高贵,而是个人使家族高贵。
不妨说,为了理解一部作品,并进一步对它进行阐述,需要掌握它的四种意义。
第一种意义叫作字面的意义,它不超越词语的字面上的意思,例如诗人写的寓言。
第二种意义叫作譬喻的意义,这种意义在诗人写的寓言的掩盖下隐藏着,是美妙的虚构里隐蔽着的真实。例如,奥维德描写,当奥菲士拨动金琴时候,能使猛兽俯首,树木和顽石随之起舞。这意味着,富有智慧的人能够借助声音的力量使残酷的心变得温顺善良,使跟科学和艺术无缘的生灵服从他的意愿,而失去任何理**的人,则跟顽石相差无几。至于为什么诗人要采用这种隐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将在末尾第二篇论文里加以论述。事实上,对于作品譬喻的意义,神学家们的理解跟诗人们的理解就截然不同;不过,我在这里打算遵循诗人们的理解方式,按照诗人们的习惯来理解譬喻的意义。
第三种意义不妨叫作道德的意义,它是读者应该在作品里细心探求的意义,以便使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获得教益。福音书里也可以遇见这样的例子。例如,描写耶稣登上高山,改变自己的形象的时候,他在12使徒中挑选了3名跟随。这从道德意义上来看,可以理解为在做极端秘密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只应该有很少的同伴。
第四种意义叫作奥妙的意义,也就是超意义,或者说从精神上加以阐明的意义。一部作品不仅在字面上具有真实的意义,而且可以通过作品描写的事物,来表示崇高的、永恒光荣的事物。这可以在《诗篇》里看得很清楚。《诗篇》说,以色列人民逃出埃及,犹太成为神圣的、自由的地域[5]。从字面的意义看,这显然是真实的,可是从精神的意义着眼,也同样是真实的,就是说灵魂一旦摆脱罪孽,它就获得自由的意志,进入神圣的境地。
在阐明作品的意义的时候,首先需要说明字面的意义,因为其他的各种意义都蕴含在它里面。离开了它,其他的意义,特别是譬喻的意义,便不可能理解, 显得荒唐无稽。其次,每一种事物都具备表面和内核;假如不能首先清楚地理解表面,便无法进而洞察内核;同样地,一部作品的字面的意义始终是表面的意义,不首先理解字面的意义,便无法掌握其他意义,特别是譬喻的意义。再说,每一种事物,不论是自然的创造物或是人工的作品,假如不首先研究事物的形式赖以存在的物体,便无法确定它的形式;这好比在确定金子的形式之前,首先需要使物体即金子得到开采和加工,在确定匣子的形式以前,首先需要使物体即树木得到采伐和加工。就作品的字面意义来说,它始终是作为其他意义特别是譬喻的意义的物体而存在,不首先弄清字面的意义,便不可能明白其他的意义。
任何一部作品的善与美,是相互区分,迥然不同的。善在于作品的思想,美在于作品的文辞修饰。善与美都是令人欣悦的,但应该使善特别令人欣悦。这首诗的善很难被许多谈论它的人所懂得,因为它需要非常精细的理解力,而美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依我看,人们常常更多地关注诗的美,而较少关注它的善。
(吕六同 译)
【注释】
[1]选自《外国散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2]见《圣经·旧约·诗篇》第8篇
[3]乌尔贝蒂家族:12~13世纪佛罗伦萨最有权势的家族。
[4]维斯孔蒂家族:12~13世纪统治米兰城邦的家族。
[5]见《圣经·旧约·诗篇》第114首。犹太,此处为地名,位于古巴勒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