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16世纪以前的散文(1 / 1)

外国文学 张景华 525 字 5个月前

广义的散文要追溯于古希腊、罗马时期,是随着语言文字的产生和人们日常生活的交际自然而然地产生的。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动、话语用非韵的文字记载下来,加以整理,便成了散文。在古希腊时期,主要文学形式为神话、史诗和戏剧,其中《伊利亚特》与《奥德赛》是欧洲古代最伟大的两部史诗。在古罗马时期,用拉丁文写作的是公元前3世纪的最早的编年史作者赫米拉,他用散文的形式叙述了古罗马的历史。之后,虽然也涌现了很多的政治演讲、哲学论著散文,但大都失传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古罗马的政治家、演说家和作家西塞罗(前106—前43),他将古罗马散文中的演说辞推向了顶峰。

16世纪,随着欧洲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封建制度的内部逐渐形成,文化和思想上早已开始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文艺复兴运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应运而生。文艺复兴是新型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封建、反教会的伟大斗争,也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解放都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复兴与繁荣。在这一时期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摒弃作为神学的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中,代表性作品有但丁的《神曲》、卜伽丘的《十日谈》、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拉伯雷的《巨人传》等。

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的主要影响下,在散文创作领域顺应潮流地兴起了一种“私文学”,即用书信、日记、忏悔录等形式,形成了一种较为隐晦的自我坦露和内省。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蒙田(1533—1592),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因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思想的宝库”。在他的作品中,加入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起来有一种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宁静随意的外表下流贯着亲切,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他的作品语言平易通俗,不假雕饰,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创了随笔式作品的先河。这种散文,需要将作者意志的、情感的、观察力的结晶融会贯通,笼统地熔铸在暗示里,让细心的读者去领会,去体悟,去揣摩,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随后,英国的培根(1561—1626)吸取了蒙田的艺术营养并加入了个人的独创,将有关道德的问题结合个人的经验和知识,发出忠言谠论,供有志之士阅读。他的文章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对于英国散文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开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