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写中,砚的优劣要通过墨才能体现出来,然而,文房四宝中却数其最为贵重。
砚是研墨必备用品,所谓“砚,研也”。据考古发现,距今六千多年的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绘画工具中即已有砚,可见砚的历史也非常久远。秦汉时期因墨块形状不固定,砚还附有研杵。直到三国时墨被模制成锭,可以直接研磨后,研杵才逐渐被淘汰。
砚材有陶土、石土,也有金属,还有以漆、木、竹、纸等材料混合一些辅料当作原料的。最普通、最实用的,是采用石料制作的砚。古时,全国各地均有砚生产,后来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人们在砚上雕刻图案、文字,以增加其附加价值,从而使制作工艺趋于复杂。最负盛名的当属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此“四大名砚”,其中,端砚以石质优良、细腻滋润和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优点,被推为“群砚之首”,是著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
端砚
端砚是用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东南斧柯山(又名“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的北岭山一带众多坑洞所产石材制作而成的。据传自唐武德年间开采至今,已一千三百余年,以老坑坑口所产者为最优,石质细腻、坚实、致密,石色丰富,石品多样,磨之无声,蓄水不耗,发墨而不坏笔,今已难得。
歙砚
歙砚主要产于江西省婺源县龙尾山,因婺源于唐宋间属歙州所辖,故称歙砚。歙砚石质细润坚实、纹理缜密,扣之有金玉之声,色多苍黑,亦有青碧者,发墨如油。
洮砚
洮砚产于甘肃省南部临洮(即古洮州)之洮河,故名。其佳者色碧绿,质坚实、细腻,莹润如玉,扣之无声,发墨快而不损锋颖,储墨久而不涸。宋人赵希鹄称其“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
澄泥砚
澄泥砚乃陶砚,主要产于河南灵宝(古虢州)、山西新绛(古绛州)等地。其制作颇类秦砖汉瓦,以淘洗澄结之细泥“入黄丹团和溲如面”,加工成砚坯,微阴干后再细加雕制,后入窑烧制,最后“入墨蜡贮米醋而蒸之五七度,含津益墨亦足不亚于石者”。因制作繁复,上品难得,故亦曾贵为贡品。
一般初学者在选砚时应求实用(图2-5),宜选用砚池较宽、石质细腻者,研磨之时,声细柔,发墨较快即可。如用现成墨汁,宜用小碗、小碟盛之,不必使用砚台。一般新砚制成后会上蜡,不能立即用于研磨,宜用肥皂洗之或置于锅中加水加热以去除,或用木炭粉涂拭。
砚台的保养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砚台质虽坚实,但研磨时不应固定一处,以免日久磨面凹陷。
二是每用之后必及时清洗,以免墨液干涸硬结后损伤砚面,洗后宜用柔软布料擦拭。
三是选用优质墨块,因质劣者易划伤砚面。又松烟墨、油烟墨性质不同,不宜合用一砚。
四是日常宜放入清水中滋养。长期不用者,则应用纸包裹后置于干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