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毛笔的选用(1 / 1)

一、毛笔的种类及其性能

我们现今能见到的毛笔,种类极其繁多。例如,按毛质分,有狼毫笔、兔毫笔、羊毫笔、鼠须笔、猪鬃笔、山马毫笔、石獾笔等,甚至有用竹丝制笔或束茅为笔的,现代还有使用人造纤维的;按用途分,有楂笔、圭笔、大楷笔、中楷笔、小楷笔等;按出锋长短分,有长锋笔、中锋笔、短锋笔、鸡距笔等;按性能分,有软毫笔、硬毫笔和兼毫笔等。

紫毫笔:紫毫笔乃是取野兔背脊上一小撮紫黑色的毛制作而成的毛笔,弹性甚强却易秃;又因难得,多与羊毫相配制成兼毫,以五紫五羊、七紫三羊、三紫七羊的配比为多见。紫毫比例越大则笔毫刚性越强,反之则柔性越强。因笔的形制小,只适宜写较小的字。

狼毫笔:狼毫是以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弹性略低于紫毫而强于羊毫,质脆,不耐用。狼毫的产地有东北、华北等。因狼毫稀有而贵,故作伪者以染色毛料制作以获利,不可不防。狼毫笔不宜用于写大字。

羊毫笔:羊毫笔乃是采用山羊之毛制作而成的毛笔。以其色不同,有青羊毫、白羊毫、黑羊毫、黄羊毫之分;又以毛料选取的部位不同,有乳羊毫、羊尾、羊须之别;而取小羊之毛制作的称子羊毫,藏之经年,脂肪已干化,容易着墨者称宿羊毫,保存日久、柔中有刚者为陈羊毫,选毫较精者为颖羊毫,毛料纯净无杂质为净羊毫。因毛料易得,价亦较廉;又因柔软锋长而蓄墨丰,故此笔写大、小字皆宜。

兼毫笔:以两种及以上毛料制成的毛笔。兼毫笔大都采取一柔一刚的毛料相配,制作上皆以硬毫为柱,柔毫为被,或两层,或三层,配比不同,则刚柔不一。兼毫笔根部特粗,尖端较细,储墨较多,便于书写,且价廉工省,故较为流行。有狼羊兼毫(如“白云笔”),紫羊兼毫,羊毫、猪鬃相兼的加健大楷,以及羊毫与人造纤维制作的兼毫等。

鸡距笔:短锋笔,因其形似鸡距而名之。这种笔出锋甚短,且笔毫大部分纳于笔杆之内,故甚为刚健。

另外,除用动物毛料制作的毛笔外,还有用植物材料,如以竹质纤维制作的竹丝笔、束茅而成的茅龙笔等。

二、毛笔的选择

一般而言,一支好的毛笔要合乎四个标准,即“尖、齐、圆、健”,号称“毛笔四德”,就像君子有“仁义礼智”四德一样。“尖”就是笔毫聚拢时,笔锋尖锐、聚锋良好;“齐”就是将笔发开、用手捏平时,笔锋平齐,内外笔毫长短一致;“圆”指毫毛充足,笔肚饱满,如枣核之形,开笔后向任何方向按压都能圆润丰满;“健”指笔毫具有一定的弹性,将笔毫按压后提起,笔毫随即恢复原状,聚敛如意(图2-1)。

如何选笔,古有口诀:“心柱硬,覆毛薄,尖似锥,齐似凿。”对于初学者而言,选用毛笔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笔毫的软硬。笔毫软则蓄墨量大,易于表现墨韵,但因弹性弱,极不易操控,故不宜于初学;笔毫硬度过强者则蓄墨少且下墨快,弹性高,易生圭角,犹如野马,不易驾驭,故也不宜于初学。

二是锋毫的长短。长锋蓄墨多,下墨慢,适合连续书写,特别是行草书,但初学者多是以正书入手,因而长锋笔并不适合于初学;短锋笔易于操作,但因含墨少容易干枯,写出的点画欠缺韵味,因而初学者也应慎用。

由此,初学者宜于选用笔锋长度中等并且软硬适中的兼毫笔,如白云笔(狼羊兼毫)、紫兼毫(三紫七羊、五紫五羊等)。现在的笔厂(笔庄)为降低成本,兼毫笔大都采用羊毫加猪鬃或人造纤维等几种毛料,如果选料精良,配比合理,做工精细,倒也易于上手且耐用;若偷工减料,笔毫就不免会分叉,笔肚因出现空洞而断毛、掉毛。所以,初学者在购买时,一定要认真挑选。

另外,书写不同的书体、大小不同的字体,或在不同质地的纸上写字时,对笔的选用也颇有讲究。例如,书写小字,特别是写钟、王小楷或“二王”一路行草,适宜选用较硬的狼毫、紫毫、紫狼兼毫或紫羊兼毫(七紫三羊为宜),因为这些笔更能表现细节,更易于写出清晰的、笔法丰富而细腻的点画。

写大字则适宜选用较柔的羊兼毫,这种笔含墨量大,宜于写出浑厚的点画线条。

如写篆书、隶书,笔宜较柔,因为这两种偏静态的书体运笔较缓,提按少,笔柔则能得婉通圆融之妙。写行、草书,因为运笔速度较快,提顿多,适宜选用较刚的笔。至于写楷书,则建议选用软硬适中的兼毫,因为笔太硬,易生圭角;太软,难于提按。而据云古人作楷,未见有用羊毫笔者,以羊毫制笔大约是南宋以后,普遍用于书写乃是明清以后的事。

此外,因纸的质地不同,选用的笔也应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在生宣上书写,用刚性的笔为宜;在熟宣上书写,则刚柔皆宜。

当然,具体选用什么毛笔,还与个人喜好、习惯相关,并不是非此即彼,只要这笔合乎“四德”,聚锋良好,不分叉,转折如意,提则聚而能发力,顿则圆而毫不溢出、不散乱就行。

浙江湖州善琏镇的湖笔和河南的太仓毛笔影响较大。羊毫以浙江所产为最,狼毫以东北所产为最,兔毫以安徽所产为最。

三、毛笔的养护

第一,新毛笔在使用前需用清水浸泡,若是在冬季,亦用温水浸泡,并用拇、食二指轻轻捻开,挤洗笔头里面的胶质,漂洗掉浮毛,然后将笔毫捋顺,再行蘸墨书写。

第二,每次书写前应先用清水润湿笔毫,将多余的水挤掉或用废宣纸(吸水纸)吸走多余水分,再蘸墨书写。如不润笔,直接蘸墨,笔毫容易折断,令笔受损。

第三,每次书写后都应及时清洗毛笔,以免笔毫内所含墨液的水分蒸发后,笔头干硬难开,使笔毛折损。清洗时注意不要弯折笔毫,不要将笔头直接置于水龙头下冲刷,不要在水中随意搅动,洗后也不要随手甩笔,以免笔毫散乱。而应顺着笔毫清洗,清洗后以拇、食二指挤推水分并捋顺笔毫,搁于笔挂上吊起来即可。但如果是笔毫较硬的狼毫、紫毫等小号笔,则应在书写后沾些清水在废书写纸上来回掭干,或在海绵上擦净余水并套上笔套,以保护锋尖。

第四,书写过程中尽量不要过度按压毛笔,特别是小号笔,不应用于写超过其书写范围的大字,以免损伤锋尖。其他中号、大号毛笔,书写时顶多用到毛毫的二分之一处,以利于笔毫提起时能聚拢如初;蘸墨时也不要用力按压。

第五,除小楷笔以外,其他笔蘸墨要充足,不应只在笔尖处蘸墨,以免导致书写的连续性因含墨不足而中断。

另外,毛笔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一些问题,可以用以下修复方法。

第一,零星掉毛。可能是浮毛没有清除掉,也可能是黏结不牢。处理这种问题,可以用细线捆扎笔根,或用注射器注射胶黏剂于笔根。如是使用时间长,笔根腐烂所致,则无修复之必要。

第二,笔尖分叉。如排除毛笔选料或做工问题,那就是笔根余墨干结成墨渣,逼开笔毛,遂至分叉;或是用小笔写大字所致;或使用的本就是容易开叉的硬毫笔。处理这种问题,可以用细线或铜线捆扎笔根,遂可稍稍改善之。

第三,笔杆开裂。北方干燥、竹管易裂,可用铜线捆扎后再上胶黏剂。

第四,笔头脱落。重新用胶黏剂黏合,或用比较韧的纸片或胶袋小片裹住笔根再塞回笔杆内。

注意,胶黏剂宜选用市场上常见的耐水胶黏剂,勿用白乳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