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1 / 1)

一、专著类

安文铸.现代教育管理学引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周南照等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畅铁民.企业危机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陈大超.教育管理问题案例研究(第1版).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陈桂生.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陈凌芹.绩效管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陈如平.效率与民主——美国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陈玉馄.教育评价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陈振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程凤春主编.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褚宏启.教育管理与领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褚宏启.中小学法律问题分析.理论篇.北京:红旗出版社,2003.

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孔令济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丁烈云.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冯大鸣.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盖勇,马恿:薪酬管理.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高洪源.学校战略管理.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高凌.英汉双解大辞典.济南:外文出版社,2006.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第2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词典(6),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郭咸纲.西方管理学说史.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第10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胡永新.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黄葳.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原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计雷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姜定维,蔡巍.奔跑的蜈蚣:如何以考核促进成长.北京:中华工商联合会出版社,2002.

康青.管理沟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李桂荣.创新型企业文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李冀,萧宗六等.教育管理辞典.海口:中国三环出版社,1987.

李政涛.表演:解读教育活动的新视角.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李中斌等.薪酬管理理论与实务.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连榕.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刘丽. 毕业典礼的教育文化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刘献君.高等学校战略管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吕达,周满生.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4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吕达,周满生.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1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罗伯特·C.欧文斯,窦卫霖等译.教育组织行为学(第7版).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马作宽.组织绩效管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美国国会.国防教育法.见瞿葆奎.教育学文集——美国教育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缪和平,杨天平.学校管理实践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乔治·斯坦纳.战略规划.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邱白莉.当代美国中小学教育绩效责任探析.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2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申继亮.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师发展之源.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史璞.管理学哲学:系统、愿景、人本和权变的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孙灿成.学校管理学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孙金利.薪酬管理.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孙绵涛.教育管理原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孙绵涛.教育效能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谭晓玉.中小学校园安全规程及安全及教育读本.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腾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6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王宏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防处置与恢复重建.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

王怀明.绩效管理.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王健.薪酬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王全,陈太忠等.校本管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王雁飞,朱瑜.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2005.

文瑞清.刍说校园礼仪.山西教育,2005(4).

文跃然.薪酬管理原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邬志辉.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吴志宏,冯大鸣.新编教育管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新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读本·人与世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萧宗六.学校管理学(增订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许龙君.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闫大海.薪酬管理与设计.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杨明娜.绩效管理实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杨全印,孙稼麟.学校文化研究——对一所中学的学校文化透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余泽忠.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约翰·雷,沃尔特·哈克等.学校经营管理——一种规划的趋势(第7版).张新平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

张德、吴剑平.文化管理——对科学管理的超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张东娇.公众、事物与形象:学校公共关系管理导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张济正.学校管理学导论(修订本).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张济正.学校管理学导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张萍芳.学校管理与系统控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

张天雪.校长权力论:政府、公民社会和学校层面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赵中建.学校文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郑金洲.教育文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周文,虞涛.绩效管理.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周游.学校经营——理论、模式与机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周游.学校营销:战略设计与品牌经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朱飞.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全程实务操作.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朱旭东主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新现代汉语双语词典》编写组.新现代汉语双语词典.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04.

[美]Anita Woolfolk Hoy,Wayne Kolter Hoy.教学领导:基于研究通向成功的指南.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德]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法]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加]亨利·明茨伯格.战略规划的衰落与兴起.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加]亨利·明茨伯格.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美]Daniel L.Duke.创建安全的学校.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6.

[美]J.W.斯洛克姆,R.W.伍德曼.组织行为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美]J·格林伯格,L.A.巴伦.组织行为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美]Lunenburg,F.C.Ornstein,A.C.教育管理学:理论与时间.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美]L.W.格里芬.组织行为学.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1.

[美]P.E.康纳,L.K.莱克.组织变革中的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美]Ralph Fessler & Jdith C.Christensen.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美]S.J.奥特.组织行为学经典文献.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美]S.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美]T.卡明斯.组织发展与变革精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美]保罗·C.纳特,罗伯特·W.巴可夫.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领导手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美]彼得·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第2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美]费奥斯坦,费尔普斯.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美]费雷德·R.戴维.战略管理(第10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美]吉姆·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美]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美]肯·布兰佳,萨德·拉辛纳克等著.鲸鱼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美]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美]罗伯特·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美]迈克尔·A.希特等.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第九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美]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美]乔治·斯坦纳.战略规划.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美]萨乔万尼.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美]特雷斯·E.迪尔,阿伦·A.肯尼迪.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美]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美]约翰·D.布兰思福特,安·L.布朗,罗德尼·R.科金等.人是如何学习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日]久下荣志郎等.现代教育行政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英]Burnes,B.变革时代的管理.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英]阿尔玛·哈里斯,丹尼尔·缪伊斯.教师领导力与学校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英]艾弗·F.古德森编著.教师知识与教师职业生涯.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英]科林·M·克拉克—希尔、基思·W.格莱斯特.战略管理案例.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英]特瑞·伊格尔顿.文化的观念.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二、论文类

蔡永红.美国学校效能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比较教育研究,2005(11).

蔡永红.学校效能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教育研究,2007(2).

陈大超,齐岩.未成年学生监护权问题的法理学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6(11).

陈桂生.“制度化教育”评议.上海教育科研,2000(2).

陈桂生.学校管理体制问题引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21).

陈如平.校长教学领导:提高学校效能和促进学校变革的策略.当代教育科学,2004(20).

陈亚莉.论形式化教育中的民办学校.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综合版,1999(1).

程凤春.学校达成有关各方满意的两种模式.教育科学,2004(05).

褚宏启.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教育研究,2011(10).

褚宏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学校制度.教育研究,2004(12).

段钊.企业管理学范式研究.武汉大学,2005.

樊娟.文化之维——高校管理的新视角.江苏高教,2010(6).

范国睿.走向学习型组织的现代学校.教学与管理,2000,(2).

方展画.农村教育发展亟待三大突破.中国农村教育,2010(3).

丰继平.美国特许学校教育绩效责任制初探.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冯大鸣.美、英、澳教育领导理论十年(1993—2002)进展述要. 教育研究,2004(3).

高博诊.课程领导的理念与策略.教育研究月刊,2001(89).

葛大汇.教育评估中的法团主义:行政力与专业联盟——改革、重构教育评估院等中介组织的设计与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4).

葛新斌.现行校长负责制变革思路之探讨.教育科学研究,2006(4).

韩艳.学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教学与管理,2010(25).

何齐宗,肖庆华.对教育惩罚的理性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4(9).

胡国勇.日本学校仪式的教育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9).

黄银江,李晓明.构建校园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的策略选择.教师,2011(23).

康拾才.论制度化教育的合理性及局限.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2).

康永久.教育制度化:概念的厘定.当代教育论坛,2002(9).

寇冬泉.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结构、特点及其与工作效果的关系.博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07.

匡帮玉.学校仪式活动教育实效性思考.新课程研究,2008(1).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5-08-04.

李红真.学校常规活动仪式的文化解读.现代教育论丛,2008(10).

李万龙.学校仪式文化建设的误区与建设取向.中小学校长,2010(9).

李燕,石向实.试析泰罗科学管理的人本思想.前沿,2007(4).

李育红,杨永燕.文化独特的外现形式——仪式.广西社会科学,2008(5).

梁歆,黄显华.从实施策略的视角简述美国学校改进的发展历程.全球教育展望,2007(8).

刘丙元.教育性:学校管理的始点与旨归.教师教育研究,2007(9).

刘畅、张玉堂.学校安全预警机制的构成与运行.教学与管理,2007(2).

刘海波.公共财政视野下的绩效拨款与学校绩效管理.全球教育展望,2008(10).

刘向兵,李立国.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理论探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5).

刘在花.美英两国学校效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外国教育研究,2006(5).

卢乃桂.能动者的思索——香港学校改进协作模式的再造与更新.教育发展研究,2007(12B).

吕春枝.“敬道”与“逊业”——浅谈中国古代学校典礼的社会教育功能及启示.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1).

孟繁华.建构现代学校的学习型组织.比较教育研究,2002(1).

潘梅.论仪式中的隐性德育.基础教育研究,2010(4).

彭学君,李志祥,李彭城.学校危机管理预警与处置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理论的知识谱系.民俗研究,2003(2).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民族研究,2002(2).

人力社会资源保障部等.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2009-01-01.

人事部等.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三个实施意见》的通知.2006-10-07.

桑志军.试论教育的发展阶段.江西教育科研,1997(6).

施蕾.学校仪式的意蕴与优化设计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10(22).

司洪昌.仪式和常态:一所村小的参与式观察.教育科学研究,2009(4).

孙绵涛,洪哲.学校效能初探.教育与经济,1994(3).

孙绵涛.关于学校效能评价标准和方法的两点认识.教育发展研究,2007(10B).

汤林春.学校效能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

汤林春.学校效能研究略论.中小学管理,2004(02).

唐京,陈卫旗.从“组织气氛”到“组织文化”——概念发展的逻辑.心理学动态,2002(1).

腾讯网.绩效工资平均分配难体现差别激励,引教师不满.http://edu.qq.com/a/20100223/000014.htm,2010-02-23.

田正平,杨云兰.建国以来中学教师工资制度的改革.教育评论,2008(6).

王刚.学校效能研究批判及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10(5).

王海英.构建象征的意义世界——学校仪式活动的社会学分析.当代教育科学,2007(14).

王宇飞.“一案三制”是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治本之策.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邬志辉.发展性评估与学校改进的路径选择.教育发展研究,2008(18).

吴剑平,张德.试论文化管理的两个理论假说.中国软科学,2002(10).

吴清山.台湾:学校效能的重要理念.基础教育参考,2003(10).

吴晓荣.仪式中的教育——摩梭人成年礼的教育人类学分析.大学,2006.

新华网.江苏徐州多所高中教师不满绩效工资停课.http://www.ce.cn/xwzx/shgj/gdxw/201010/15/t20101015_21892755. shtml,2010-10-15.

熊川武.学校“战略管理”论.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2).

徐吉志.用仪式塑造学校文化.教学与管理,2007(2).

薛国凤.仪式与学校文化建设.基础教育研究,2010(10).

杨道宇,温恒福.西方学校效能研究40年的回顾与反思.教育与职业,2008(33).

叶皓.对温州高铁事故新闻发布的反思.现代传播,2011(10).

叶澜.思维在断裂处穿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再寻找.中国教育学刊,2001(4).

余清臣.论课堂教学中的仪式.宁波大学学报,2005,27(7).

余清臣.学校文化的载体:仪式建设.教育科学研究,2005(8).

张东娇.学习型社会后发展学校执行力建设及其保障.教育科学,2010(02).

张红艳.制度化教育的终结——终身教育.成人教育,2008(4).

张双艳,王海燕,岳慧芳.学校升旗仪式的社会学分析——关于邯郸市某小学升旗仪式的个案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08(4).

张天雪.公民社会理念下的学校治理与校长权力.教育研究,2006(05).

张天雪.学校管理方法体系问题的探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张天雪.也谈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问题.比较教育研究,2006(1).

赵丽.略论终身教育特点.北京成人教育,2001(12).

郑燕祥,姚霞.世纪初学校效能的新取向——从指向内部、连接外界到面向未来.教学与管理,2002(5).

中国教育新闻网.凭什么用我的钱来奖励我.http://edu.ifeng.com/news/200912/1201_6978_1458326.shtml,2009-1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指标解释:从业人员和职工工资.http://www.stats.gov.cn/tjzd/tjzbjs/t20020327_14287.htm,2001-03-15.

钟启泉.校长领导风格与学校文化的创造.教育参考,1999(5).

周彬.学校绩效管理的困境与出路.中国教育学刊,2010(11).

朱理哲.当前中小学突发事件管理机制建设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

邹逸江.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灾害学,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