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校突发事件的恢复重建阶段(1 / 1)

(一)恢复重建的内容

恢复重建阶段,也称为善后处置阶段,主要包括总结和恢复两项工作任务。

1.总结

在突发事件的恢复重建阶段,学校要认真分析危机发生的原因,肯定事故应对的成效和经验,查找工作中的不足,以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弥补事故的失误,排除潜在的危险,保证师生的安全。要把突发事件的处理与学校稳定、改进和提升结合起来,变危机为机遇。如机构设置不合理,则调整组织机构;如规章制度有纰漏,则修改制度;如作风涣散,则改进工作作风;如危机意识不强,则强化危机意识;如资金不足,则增加投入;如设备陈旧,则更新设备。总之,要通过对学校突发事件应对的总结,增强全体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完善突发事件处理的机制,提高学校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恢复

学校突发事件必然给学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损害了学校的声誉、给师生的心理蒙上了阴影、损坏了教学设施等。因此,突发事件处置之后,一定要做好恢复重建工作。

其一是恢复常规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适时将学校工作由应急状态调整到常规状态,恢复各部门的正常运转。对学校而言,教学工作的恢复至关重要。必要时可对教学工作做出调整,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又要根据实际做相应的调整。

其二是恢复学校声誉。很多危及校园安全的突发事件,都或多或少给学校声誉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不注意消除,将影响学校在社会、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形象,进而影响学校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学校秩序的恢复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学校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要始终把维护学校声誉,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善后处理阶段尤应如此。为此,学校领导和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对待社会、学生和家长,真诚检讨学校在突发事件防控和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求获得理解和支持。同时学校要注意利用新闻媒体,消除各种负面传闻,让学生、家长和公众了解事件的真相,消除误解。学校也要注意通过各种公关活动,恢复学校的声誉,重塑学校形象。

其三是恢复正常心态。学校突发事件难免给师生造成消极的心理影响,对未成年学生而言这种影响尤为严重,一些重大事故给学生造成的影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除。通常,人在历经了日常生活中难以遭遇的危机状况后,很容易产生诸如害怕、悲伤、愤怒、失望、无助感、负罪感、重复回忆等不良心理。因此在现代危机应对中,都将心理干预作为重要内容。突发事件造成的心理伤害,一般产生于突发事件之后,因此事后的心理重建是心理干预的重点。学校要发挥学校专业心理教师的作用,同时要接纳社会专业心理工作者的心理救援,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应积极支持、配合并适当参与心理重建工作,调动一切力量,使学生尽快走出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阴影。

突发灾难对青少年造成的心理危机[14]

灾难性事件引发创伤后心理应激反应是普遍存在的,不仅灾区有,灾区之外的人们也可能出现。突发灾难事件(Critical Incident)会使个体产生无法抵御的感觉,并失去控制的情境,这种境遇性危机具有发生突然、难以预料、灾难性且影响广泛等特点。因此常引发个体出现一系列与应激有关的障碍,即所谓的心理危机。应激相关的障碍主要包括调适障碍、极度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其中这三种应激障碍多伴随灾难事件而发生,持续时间较短。而青少年由于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特殊时期,灾难性事件引发的创伤后心理应激反应尤为明显,具体表现为焦虑、恐惧、忧郁、悲痛、愤怒等情绪反应;心慌、气喘、肌肉抽搐、疲乏、头晕、头痛、失眠等生理反应;感知觉异常、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考与理解困难、对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等认知障碍;并出现下意识动作、坐立不安、举止僵硬、拒食或暴饮暴食、酗酒、攻击、强迫等行为异常,严重的甚至出现精神崩溃、自伤或自杀等。

其四是恢复学校设施。某些突发事件,如地震、台风、洪水等,往往对学校的校舍、场地和仪器设备等带来损坏,危机消除后应尽快予以修复,以保证教育教学的恢复。学校应及时准确地上报损失情况,请示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维修、购置或重建。也应广泛争取校友、慈善机构和社会各界的援助,为学校设施的恢复争取资金支持。

映秀小学新校奠基开建[15]

5月9日,汶川县映秀镇,映秀小学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这座小学在地震中人员损失惨重,校舍彻底倒塌,孩子们在板房中上课至今。这座崭新的小学由深圳证监局捐建,总投资2951.6万元,用地面积10446平方米,可容纳12个班。该校目前六个年级,165名学生,地震前学生为473名。

(二)恢复重建的工作要点

国内学者计雷等将突发事件善后处置的原则概括为资源补偿原则、重建原则、事故的报告和总结原则、对相关人员和机构问责四个原则,[16]在逻辑框架和具体内容上,对学校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此为参照,针对学校工作的特点,学校突发事件的恢复重建过程中,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资源补偿。学校突发事件,自然会造成资源的损耗,这其中既有事件本身带来的损害,也有事故处置的资源耗费。因此应有一个相应的资源配给与补偿的原则,建立一个责任义务明确的补偿机制。

2.设施重建。灾难性的突发事件过后,应有相应的重建措施,对重建资金的筹措、使用和监督,对重建的选址、规模、标准,对重建的时间进度,应确立原则性的方案。

3.报告与总结。事故报告制度必须明确规定,什么事件应该向什么部门报告,要根据事件的类别和级别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流程。总结制度应明确规定,总结由什么部门和人员作出,总结应包含的主要内容等。

4.奖惩与问责。在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置中,应根据相关人员和机构在事故处理中的表现做出奖惩,以利于今后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如属责任事故,应启动问责机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公正公平的奖惩机制和严肃严格的问责机制,有助于推动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制化。

[1] 计雷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10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许龙君:《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14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丁烈云、杨新起:《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89页,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王宏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防处置与恢复重建》,33~34页,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

[5] 刘畅、张玉堂:《学校安全预警机制的构成与运行》,载《教学与管理》,2007(4)。

[6] 刘畅、张玉堂:《学校安全预警机制的构成与运行》,载《教学与管理》,2007(4)。

[7] 转引自杨颖秀:《美国学校安全措施及其启示》,载《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2):59。

[8] 丁烈云、杨新起:《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162页,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 资料来源:http://www.ssjy.net/view.php?id=6703

[10] 资料来源:http://chongqingcjsf.2011.teacher.com.cn/feixueli2011admin/HomeWork/ShowStudentHomework.aspx?HomeWorkStudentID=1438,引用时本章作者做了文字整理。

[11] 计雷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121~122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 计雷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28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3] 彭学君、李志祥、李彭城:《学校危机管理预警与处置研究》,载《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14] 资料来源:段宝林,李伟峰,马飞:《突发灾难事件中青少年心理危机体育行为干预的理论研究》,载《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8):23~24。

[15] 资料来源:http://www.cityphotos.cn/picture/albumpic.aspx?aid=18648

[16] 计雷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28~29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