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安全
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或损害的状态。学校安全就是使师生在学校中身心处于没有危险、不受损害的状态。对学校安全概念外延的澄清,是一个理论性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性问题,它直接涉及对学校安全工作内容的确定。美国学者丹尼尔·杜克(Daniel L.Duke)从安全标准的角度,提出学校安全应包含以下内容:[1]第一,学生要知道他们在学校中的应有行为,并且理解这样做的理由。第二,校规执行和处罚管理要追求人道、公正和一致。第三,学生感到被重视和被关怀。第四,在促进适当行为和阻止不当行为之间寻求平衡,当不当行为可能发生时,进行有效的处理。第五,学校管理者陷入混乱或危险情境,并为之做准备(做好危机管理的准备)。第六,通过学校物理环境的设计,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第七,家长和社区应该参与到创建和维护安全学校的努力中。这七条标准,实际上是学校安全工作的主要着眼点,涉及安全教育、设施安全、危机管理、安全组织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我国关于学校安全的规范,除了教育法律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外,国家的相关教育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都对学校安全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其内容涵盖了与学校安全有关的众多方面。构成学校安全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既包括校内的因素,也包括校外的因素;既包括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因素,也包括学生和家长的因素;既包括设施等硬件因素,也包括校园文化等软件因素。因此考察学校的安全的外延,可以从多层面入手。本书从实践的角度,按照学校安全事故易于发生的主要场所,把学校安全的内容划分为:实验课安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安全、课外校外活动安全、学校环境与设施安全、学校饮食安全、学生宿舍安全、学生交通安全等。
(二)学校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学校安全管理,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安全目标而进行的相关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即采用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学校可能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制度上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的全部活动。
组织一词在管理学上,既作为动词使用,也作为名词使用。作为动词的组织,是指管理的职能之一,如法约尔把管理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中组织指的是将人财物等要素进行有效地配置。作为名词,对其解释众说纷纭,在此我们借鉴巴纳德的观点,把组织界定为:为了达成一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规范,由相互协作的个人构成的社会群体。组织体系是由各分支机构构成的功能系统。学校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指的是为了达成学校安全管理的目标,按照有关规定组建的,负责学校安全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全过程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