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段教学”的方法论(1 / 1)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提出的教育原则。但孔子之后,这一原则并没得到继承和发扬,尤其是实施科举制度之后,中国的教育便走上了一条“读书做官”“为考试而学习”的道路。虽然今天人人都知道“因材施教”这个成语,在谈及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时候,也常常频繁地引用这句成语。但是,在一个年级有上千人、一个班有近百人的现实条件下,如何“因材施教”?这是我们在创制“三段教学”时最需要思考的一个“方法论”问题,也就是新课改、新模式的可操作性问题。

学校以“帮助每位师生走向成功”为办学宗旨,以“从学困生抓起,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位学生负责”为指导思想,突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教学特色。

何为“分层教学”?如果说,“授人以渔”是我们教育的思想内涵,“因材施教”是我们的教育原则,那么“分层教学”就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有了“分层教学”的方法论做指导,我们从分班开始,从选配班主任、师资配备、教学标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奖励办法等环节入手,承认学生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通过分层次确定目标、分层次备课、分层次上课、分层次布置学生作业、分层次辅导、分层次考核,千方百计地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使各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得,让学困生学起来,中等生优起来,优等生尖起来,从而使学校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可以这样说,“三段教学”的整体构架以及各个环节,无不体现了“分层”这一特征。没有“分层教育”这一方法的运用,“因材施教”就是一句空话,成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感到幸运的是,适逢科技进步和繁荣的时代,我们的方法和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具备前人不可能具备的先进技术的支持,这就是以计算机为基础,以因特网为平台的数字化网络管理。

棠湖中学建校之初,正值微型计算机发展之时,学校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树立超前意识,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于1992年引进CSC办公系统,率先步入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快速发展之路。目前,学校每个教学班都配置了计算机、电子白板、投影机、视频展示台、音响系统等多媒体设备,每位教师配置了办公用多媒体计算机;学校建成了资源丰富、功能强大的校园网,组建了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机器人工作室和设备齐全的网络教室等,并把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列入七年级、八年级、高中一年级的必修课程。

同时,开展丰富的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计算机水平报名参加“机器人制作”“程序设计”“平面设计”“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电视节目制作”“节目主持”等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有了这样的基础和条件,我们创设的“三段教学”就变得更具备可操作性,更具备立体的、多元的、高效的科学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