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主管体育工作的祁志军老师从来不曾想过,有一天会被杨校长委以重任,成为全校老师轮训工作方案的“奠基人”。
放假前,杨校长找到祁老师,郑重地跟他提起关于开展学校老师轮训的想法:“咱们二小作为海淀区的重点小学,不仅要在学生教育方面走在前列,同时也要让咱们老师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凸显出来。因此,老师轮训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事情。”
祁老师有些茫然,心里琢磨着:轮训?老师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早已经习惯了,大家会不会有顾虑啊?
杨校长看出了祁老师的疑虑,笑了笑,用坚毅的目光看着他,接着说道:“轮训正是希望给学校更多的骨干老师创造学习机会,让他们在政治思想、教学理念、专业技能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充分认识自我,找到自身的潜在价值,释放最大的潜能啊!至于培训形式,我的初步设想是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半脱产轮训,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课表:从本学科听课开始,包括指导、评课、总结;听其他学科骨干教师课;实习班主任工作;学习1至2本理论书籍;参加校外专家课题研究和讲座;培训总结。”
杨校长的思考不无道理,听起来颇具高屋建瓴的前瞻性。可是,此刻有个微弱的声音从祁老师心底冒出来:轮训涉及全校老师,实施起来多烦琐啊,最后还要全校性总结,太麻烦了,我宁可在学校一周上18节课也不想参加这个轮训……可以想象,当时祁老师的面部表情有多“囧”。
杨校长似乎早有所料,平静地说:“对于习惯了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老师们来说,轮训是新鲜事物。要想让轮训深入人心,真正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首要任务是拿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执行方案来。祁老师,你来负责设计轮训方案吧。”
祁老师一听,头都大了,一连串的问题随即冒上心头:老师们会不会存有顾虑?轮训老师名额由谁来定?轮训老师的课由谁来上?轮训期间老师所带的兴趣小组如何安排?一次轮训需要安排几名老师……
杨校长静静地看着祁老师,仿佛在揣摩他的心思,停了几秒继续说道:“关于培训的内容,只是我的初步想法,你也别着急,遇到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今天你先拿出个初稿来,明天我们再进一步商讨,设计方案的过程便是理解轮训的最好途径!”
回家的路上,祁老师回味着杨校长的最后一句话,若有所思,可仍然感觉没底:轮训方案究竟该如何制定?具体内容又该如何设计呢?思来想去,他决定从自己最熟悉的本领域着手,先制定出体育学科轮训方案以作示范。
当晚,简单吃了两口饭的祁老师便坐在计算机前,一边在脑子里梳理与杨校长的谈话内容,一边翻看着网络上关于轮训方面的素材。两种不同的声音在心里反复翻腾:杨校长计划让老师脱产学习,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想让更多的老师去深造和提高的想法是很好的……可是老师们真能理解轮训吗?真愿意参加吗?会不会跟我一样或多或少有抵触情绪呀?……
正在祁老师内心想法来回“交战”间,手机微信铃声响了。一声惊醒梦中人!祁老师顿时有了灵感:何不咨询一下老师们的意见呢?好主意!他立刻在体育团队微信群里提出话题,转眼间,条条回复扑“眼”而来。王建、张丽伟、杨杰三位老师第一时间发信息说:“学校这个举措很好呀,关注老师专业发展,机会难得。”紧跟着,王金良、周彦武、周劲申老师同时发来消息,想报名参加……出乎祁老师的意料,十几位老师同时表达相同的想法,认为体育学科培训机会少,培训针对性不强,达不到学习培训的目的,学校如能真正给老师脱产培训的时间那就太好了!大家也在微信群里提出了最担心的问题:轮训老师的课如何解决?看到大家积极热烈地发表看法,祁老师趁热打铁,询问大家对于轮训学习的迫切需求是什么。大家纷纷表示,需要提升教育教学理念,需要专家指导,需要到外校听课获取教学信息,需要推荐好书目……祁老师兴奋极了:这不正是我做方案想要的内容吗?杨校长的想法与老师们的需求不谋而合,轮训设想是可行可操作的!看来我此前的顾虑和担心真是杞人忧天啊!
心动不如行动,祁老师立刻坐在计算机前聚精会神地敲击着键盘,把源源不断涌现的想法和意见整理成方案初稿。整理完毕抬头一看,竟然已经深夜三点了。关闭计算机的那一刻,祁老师想:我真正明白了杨校长所说的“设计方案的过程便是理解轮训的最好途径”。
第二天一早,祁老师迫不及待地将培训方案交给杨校长。“嗯,方案做得相当细,很科学,很合理,可操作性强!体现了老师每天有事干,每天有事学,真正达到了轮训学习的目的。祁老师啊,行政会上,你给其他学科解读做参考吧。”
行政会上,全体人员逐一发表看法,并提出了细化建议。祁老师把大家的建议完整地记录下来,随后重新修改轮训方案。轮训方案大功告成之时,祁老师说他心里的高兴简直无以言表!
于2015年9月开始实行的老师轮训是一次尝试,祁老师坚信二小会有更多老师在轮训中收获更高层次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