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杨雪松老师幸运地成了中关村二小的一员,开始了**四溢的从教之路……她爱孩子,爱课堂,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她是工会的文娱委员,是学校宣传小组的宣传员……在学校处处可见她快乐而忙碌的身影,在二小,她尽情挥洒着青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当她还在工作的热情中陶醉时,健康的警钟已经敲响。2006年9月她做了一次小手术,为了不影响早已安排好的评优课比赛和家长会,她不顾领导劝说,没有按要求休息就坚持去上班了。谁知后来身体状况每况愈下,2007年3月她终究还是由于身体的原因暂别了她深爱的校园,一走就是一年半……
中药、理疗、激素、针灸,效果都不理想,两次手术也都不太成功。当年那个自信热情的杨老师彻底被击垮了,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正在被疾病吞没,被社会和人群抛弃!
正在她处于人生的低谷,沮丧而苦闷时,2007年6月的一天下午,杨老师刚刚从医院做完理疗回到家,便接到了舒校长打来的电话:“雪松,身体好些了吗?病去如抽丝,你别着急,好好休养!下周二,老师们要述职评职称,你要是不方便过来,写一份总结,我找人帮你读!”“舒校长,老师们工作都很出色,‘小高’职称名额很有限,我知道!我已经一个学期都没上班了,我还是不去参评了,谢谢您惦记!”雪松老师平静地说。“虽然你最近身体不太好,但你还年轻,以后的路还很长。评职称一年只有一次机会,你不要放弃!下周二你一定要来,安排你第一个述职,找别人代读也行……”听到这儿,电话那端的一股暖流浸湿了杨老师的眼眶……她鼓起勇气,写下了一份述职报告。那天,领导和老师们看着杨老师憔悴的面容,听着她奋斗的故事,报之以热烈的掌声。
又是一个下午,杨老师再次接到舒校长打来的电话:“雪松,虽然你身体还没有痊愈,但还是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希望能带给你些安慰!50人参评‘小高’职称,有4个名额,你被评上了!”杨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怎么可能?在别的学校,一个学期没来上班,几乎连参评的资格都没有,怎么可能把这么宝贵的名额给一个休假在家的病人?她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泪水夺眶而出……舒校长感觉到了杨老师的情绪,安慰她说:“杨校长特别认可你的工作,他说虽然你这学期没能上班,但以前工作非常努力,我们不能忘记每一位老师的付出!雪松,抓紧治疗,一切都会好的,期待你早日回‘家’!”
一切的一切,让杨老师心中充满了感激,她多么想再回到二小做点儿什么,却又担心自己的身体会给学校添麻烦……她犹豫着拨通了杨校长的电话:“校长,我,我的身体还没有康复,但我长时间在家心情特别压抑,我……我想回学校上班。”“雪松,回来吧,二小随时欢迎你,学校永远是你的‘家’!”杨校长的话朴实而温暖。那一刻,她落泪了,是幸福而温暖的泪!二小,重新给了她生活的勇气!
回到学校以后,杨校长打破先例,允许她上午完成学校工作,下午到医院治疗。领导们的关心,老师们的帮助,让杨老师对自己也变得有信心了!她觉得乌云正在渐渐散去,太阳就要出来了。经过又一年的针灸治疗,她的身体一点点地好转起来。
现在的杨老师又恢复了从前的活力,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中:她协助教育部门在广播站创建《心灵之约》栏目;在学校电视台作为主持人拍摄“学会交往”系列访谈节目;加入班主任研究会,在学校心理咨询室做兼职老师。2010年5月,她还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另外,她还先后在后勤部门担任过固定资产管理员、图书管理员、食堂管理员等多种工作,既快乐又充满挑战!这种存在感和价值感不正是她一直追求的吗?其实,只要在二小,无论做什么,她都觉得无比幸福……
因为,回‘家’的感觉,真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