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优质课要有前沿精神(1 / 1)

校长思维 白纯舵 734 字 3天前

优质课的意义就在于其有前沿精神,如果没有亮点,即创新点,这样的课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优质课能推动学校课程改革的步伐,促进教学文化的形成,因为先进的理念往往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校长要有慧眼,善于发现老师们教学中的亮点。宁可要磕磕绊绊的创新课,也不要一帆风顺的保守课;宁可要亮点突出但有遗憾的课,也不要面面俱到的求全课。

我非常有幸,在之后的时间里,赶上一节“磨”课,从中可以看出校长与专家们的匠心独运。听完课,大家旋即围坐在一起研讨。

一、百家争鸣求共识

一位校领导首先发言:“侧面描写当成了重点,重拳出击有点过了,抓细节就可以了。‘白点儿’的描写是很特别,但在小学阶段抓得过度了。整体上,略读课文的特点不明显。一篇带多篇的想法很好,但具体如何操作还需商榷。”

年级组长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一是略读应把精读迁走,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主体还不足以反映两个问题:熟读——读到什么程度?提问题思考交流的目的是什么?如提问‘表现什么技艺高超’,教师教学时不是反馈上一个问题,而是为了引入下一个问题,应该充分让学生找完,然后再反馈。这样的教学不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效果,从教学的逻辑上不是扎扎实实地在阅读,后面的设计仍然有这个嫌疑;整个问题设计不流畅,到底希望大家怎么答不明确,这是从教学主体来看。

“二是从教学细节来看,题目导入是一个特点,意在激发兴趣,但怎么就能看出‘刷子李’是‘天津的’?

“三从师生交往上来看,教师的细节处理不准确,定位于‘谋生本领’,达不到一定水平。应让孩子自己说细节,教师教就是精读了。再从具体文章来谈,还是要进一步进行讨论,使讨论具有一定深度。拓展‘泥人张’,从而引出一本书,增加文化味道;作者照片需要再考虑,两篇文章连在一起如何处理。另外,作业单在课上到底落实不落实?”

这样的精雕细琢既要评课者的水平,同时,被雕琢的人也真是幸福啊!接着又有几位年轻老师发表观点,也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高屋建瓴点迷津

教师们的积极参与是进行优质课研讨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专家的引领,就不能实现进行优质课的最终目的——促进整体课堂水平的提升。

李明新校长作为北京市的语文特级教师,多次担任全国小学语文会组织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的点评专家,对于语文教学的指导是有方向性的。他认为,这节课课堂活跃,读、说参与程度较高;时间掌握上还好,课也比较松弛。话锋一转,李校长认为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型,略读课上成什么样,曾有《猴王出世》的教学引发的一场讨论。今天的感觉是“新授”,这个问题很危险。其实,略读课教学应该很简单,粗枝大叶,把精读课文学到的本事拿到课上来,学生要自主学习,教师则引领、归纳,要十分明确。二是教师的教学思路不通畅,“学生交流”只是虚晃一枪,又按教师的路走了。教学思想不尊重学生,这是大问题。语文教学要让孩子充分交流阅读感受,不能跟孩子扭着劲。

作为专家型校长,只说出不足还不足以指导教学方向,李校长这样建议:这篇课文写得好,但比较散,应给点时间对文章整体有一个把握,要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接着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如果学生概括得不太好,老师稍微帮一点。再启发孩子之间互相补充,让孩子们学会迁移,因为是略读。然后,教师要出示略读提示,一是表现在哪,二是怎么写的,要求一定要很清楚。鼓励孩子们一个一个地解决,先解决第一个,把自己的依据写一写。孩子交流以后,大屏幕滚动出来,好好读读,体会体会,再交流第二个问题。

校长引领学校的课堂教学文化,校长自己也要成为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