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8-1:风筝的制作
一、活动背景及意义
风筝又叫纸鹞,是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也是我国古老民间玩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风筝不仅本身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品,而且放风筝也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所以受到人民的喜爱。
学生制作和放飞风筝,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春季户外体育活动,也是一项运用数学、物理、美工等知识进行动手、动脑的科技活动。学生通过研究风筝,了解风筝的放飞原理、风筝的制作的一般程序、了解风筝的种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设计风筝、制作风筝、并完成制作新风筝的基本任务。
本课是以制作风筝为主线,在手工技能上让学生学会画线、折叠、定位,学会扎线、剪纸、粘贴等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学生在设计风筝、制作风筝、放风筝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感受到自我劳动带给生活的美好、快乐、情趣。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风筝悠久的历史及这一民间手工艺品演变过程。
(2)使学生了解风筝的放飞原理和风筝制作的一般程序。
(3)学生能基本学会定骨架、扎线、粘纸等基本操作技能。
(4)学生在与同伴一起合作的过程中,能相互帮助,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5)开展风筝放飞活动,使学生体验劳动的喜悦,感受到劳动是一种创造。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风筝的制作
本课的难点:风筝骨架的扎系、线的定位
四、教学设计
(1)引发动机、激发兴趣,收集资料。
收集风筝的历史,风筝的发展变化等信息,展示和交流有关风筝的资料和图片。
(2)放飞已经做好的风筝,并开展竞赛。
(3)认识一个风筝。
①你们在玩时发现风筝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形状多样、风筝对称等)
②提出任务:制作一个风筝。
③提出要求:两人或者三人组成小组合作做风筝。
材料:配套风筝材料。如果有小组能够自己制作风筝,材料自带。
④学生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⑤各组把做完的风筝进行试飞,试飞成功的教师给以奖励。试飞成功的可以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失败的原因找不出的请求老师的帮助。(重心不对、风筝纸捅破、尾巴太轻、尾巴太重。线角度不符合要求。)
⑥学生一边调试一边修改。各组分别汇报试飞结果。
新课程要求劳动技术课人人动手,个个参与。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开放时空来自主地展现才能。在教学中充分信任并放手让学生去做,使其在反复训练中,甚至经历失败的教训后,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⑦教师小结,归纳建议。
风筝骨架要对称、风筝面料应完整粘牢、要找准重心。
(4)课堂综评,抛砖引玉。
风筝作品在不断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风筝品种繁多,你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风筝吗?
五、反思与评析
(1)借助生活经验,培养创新能力。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本课教学的内容是学生共同确定的课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生活空间,内容“近、小、实”,学生明确了选题后,各小组展示了风筝制作的原材料,风筝的种类,并通过现场了解风筝的放飞原理,生动地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同时还现场帮助其他组的同学制作风筝。这样的设计,不仅生动活泼,还充分体现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科特点,突出了技术含量。另外,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风筝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角度地考虑:我要制作出哪一种类的风筝?我要如何设计出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出现过的风筝……这样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是学生具有良好技术意识的体现。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的乐趣。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活起来。劳技课的一大特点就是精讲多练,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练习的机会很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先讲,学生再跟着做,学生只是单纯的模仿,这只是低级劳动。记得赛格纳斯曾经说过“避免愚蠢和枯燥的劳作和没有意义的不需要思想的劳作”,我很赞同他的观点,在劳技课上学生的劳动是有思想的,有创造性的劳动。这就需要提供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来思考、来发挥。摆脱了手把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的玩风筝、看风筝、想风筝、研究风筝、制作风筝,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通过实践改进自己想法欠缺的地方;此时学生成功了,那不是老师教的,而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脑力劳动获得的,那一份成功的喜悦和在老师那儿拷贝到知识的感觉真的不一样。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确实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气氛活了起来,学生学的愉快,收获也很多。
(3)反思整个活动,还存在不少问题。
①如何使活动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活动中学生获得的资料更多是关于风筝的历史等网络资料,而生成性的、生活化的资料较少。
②如何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作好反思。学生只有学会反思、自觉反思,随时调整小组计划,才能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所以,教师如何采取相应的策略来调控并引导学生的反思就至关重要。
③如何使评价达到内化。
案例8-2:手工剪纸活动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对剪纸艺术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剪纸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知道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身边生活和社会的了解。
(2)增强小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培养小学生对手工剪纸活动的兴趣。
(3)引导小学生尝试学会对折技能的同时,按轮廓线剪纸,保持边缘光滑、不毛躁,学习剪曲直线相结合的作品。
(4)引导小学生初步学会看剪纸示意图,初步学习自画剪纸样稿。
二、活动时间
每周星期二下午第二节课后
三、活动步骤
(一)宣传发动,激发兴趣
教师布置“剪纸知识介绍”和剪纸作品,学生参观。激发出学生研究剪纸艺术的浓厚兴趣。
(二)学习剪纸方法并尝试各类剪纸形式
(1)想一想 做一做。Flash欣赏,教师演示剪纸制作方法,了解剪纸基本装饰纹样的变化,师生共同探讨剪纸的方法步骤。
(2)实践创作。学生进行实践创作,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点拨并播放剪纸图片。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剪制方法。难点是剪纸形象的构思设计。
(3)找一找。走进社区,寻找剪纸高手和艺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4)议一议。生活中有哪些废旧材料可以进行剪纸创作。
(三)总结提高阶段
(1)参观展览,交流分享。
①学生以展版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手工剪纸作品,布置“剪纸艺术展”。
②学生参观“剪纸艺术展”。相互交流资料的内容、来源,介绍作品的意境和制作过程,畅谈研究实践中的感受、体会。
③参观后,学生认真反思,谈学习收获及困惑,对他人的作品提出建议。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参观和交流中,培养了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
(2)拓宽延伸,畅谈设想。
①为了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手工剪纸,欣赏剪纸作品,分享大家的研究成果,我们的“剪纸艺术展”可以面向学校其他班级,面向社会开放。(学生畅谈设想)
②同学们可以分工合作,积极筹备,使“剪纸艺术展”获得圆满成功。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热情,促使学生进一步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更大的提高。
四、内容安排
十月份:
(1)制订活动方案和计划。
(2)了解剪纸的发展历史。
十一至十二月份:
(1)掌握手工剪纸的一般方法与技巧,学会欣赏剪纸作品的一般方法。
(2)传授剪纸的基础知识,如剪子的使用,阴刻(剪),阳刻(阳剪)等理论,教学生如何订稿。学生以寻求上进,追求精品的剪纸艺人的身份了解更多的剪纸创作方法,掌握更多的剪纸技法、技巧。
一月份:
(1)搜集学生的优秀手工剪纸作品,布置优秀作品展览。
(2)总结活动情况,评选优秀活动队员。
(3)反思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撰写总结。
五、专家点评
活动设计很好,学生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学习能力大大提高。同时还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化和拓展课程内容,如为什么中国出现最早的剪纸后来变成了日本的国粹。这样就为后面或者说下一节活动内容埋下了伏笔,新的课程目标和活动内容就生成了。这实际上体现的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成性特点。
案例8-3:花盆里的迷你小花园
一、活动背景和意义
随着人们对盆栽观赏植物认知程度的深入、欣赏需求的增加,一个新的艺术形式被引进来,这就是组合盆栽。把几盆单株植物,如蝴蝶兰、凤梨等组合在一个容器中,使整盆植物看起来更加丰满、漂亮、气派。组合盆栽的应用,可以将植物的优点很好地表现出来,掩盖了缺点,创造出优美的植物造型,增强了艺术观赏价值。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组合盆栽在我国还处于市场导入期,因此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二、活动目标
(1)认识和欣赏盆栽艺术,掌握盆栽艺术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创新的能力。
(3)增强学生美化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热爱自然和家乡的情感。
三、资源准备:联系农艺场,做好相关准备
四、活动过程
(一)认识盆栽艺术
组合盆栽,从字面上简单理解就是组合起来混合培植在一起的盆栽植物,在国外也被称作“迷你小花园”。“迷你小花园”这个名称,将组合盆栽更具体化、形象化了,它所要达到的观赏效果就是一个摆放在室内的漂亮的袖珍花园。它不仅是一件活的艺术品,具有插花花艺作品的装饰效果,美化了家庭居室,增添了活跃气氛、令人赏心悦目;而且,植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制造氧气的作用,还可以展现植物成长的过程,延长观赏寿命期限,这一点比插花作品更具有吸引力。
组合盆栽作品是创作者本着对植物生命和对美的理解,将同种或数种一株以上的盆栽植物,采取搭配、衬托、互显、韵律变化、对比、均衡等技术手法,巧妙地发挥植物的培植技术,集中种植在同一容器中,把植物旺盛的生命力通过设计变成美妙的景观展现出来。创作组合盆栽作品可以营造出丰富的内涵,抒**怀,又充满了园艺栽培的乐趣。
组合盆栽也是一门艺术,就像插花作品一样,创作者巧妙运用植物所特有的色彩、线条、韵律,经过艺术的构思加工成型,展现植物形态、色泽的美感。线条层次的变化以及和谐、自由、蓬勃的生机活力,将大自然中的美景浓缩于我们的面前,装饰我们的生活空间。如果说,插花艺术侧重表现的是植物生命片段的辉煌,那么,透过组合盆栽,人们可以欣赏到的是艺术构图中植物生长的过程,这是组合盆栽区别于插花的魅力所在。也正因为如此,组合盆栽作品还需要细心的养护和照顾,在观赏之余,也平添了许多乐趣。
组合盆栽,可以改变一棵不出众或者有残缺植物的命运。由于十多棵植物组合在一起栽植,利用植物间的高低错落或前后排序,将植物的株型不良、叶片受损或其他缺陷遮掩起来,尽量展现其美好的一面,创造了植物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机会。
(二)参观农艺场,学习创作组合盆花的要点
(1)选择日照和通风良好的场所。
(2)选择开花期长、皮实、易于培育的花卉。
(3)对开花期一致、生长发育习性相似的植物进行组合。
(4)使用健壮、生长势强、株型良好的植株。
(5)选择适宜的花盆。
(6)在色彩的搭配、花的形状和大小的配合上下工夫。
(三)迷你小花园尝试
指导学生多渠道认识植物的习性。比如都怕热,或者都怕冷的。
选择两种以上的植物尝试制作小盆栽。比如七彩千年木、黄金卷柏与迷你椰子都很耐旱,很适合组合在一起。迷你椰子衬着贝壳沙,像极了南太平洋的夏日沙滩。
到花市或花圃买几株绿色小盆栽,把花盆当作小庭院布置,来学习组合盆栽。组合盆栽可以放在室内,更可以拿来送礼。
(四)总结提升
如今组合盆栽的流行趋势还有以下几种:
用架构种花。架构运用于组合盆栽,除了好看和起到固定作用外,还可以当作花的装饰品。
水草替代土。一般组合盆栽的盆几乎都没有排水孔,而很多容器又比较深,这样就必须先垫一些东西才能开始种植植物。为了让植物能够长久生长,在镂空的架构中放入水草,这将是组合盆栽介质的一大发展趋势。
适当的植物组合。目前比较流行的是使用线条性强而且是多年生的植物组合,如各种形状的凤梨、下垂性的多肉植物以及花朵优美的蝴蝶兰等。
单一品种的盆栽花卉因为传统及色彩单调,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而组合盆栽因其色彩组合较为丰富,有望成为今后花卉业的主流产品。因此培养学生组合盆栽花卉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案例8-4:植物工艺画的制作
一、活动背景及意义
目前,用植物作画的方法很多,有用单一植物的,如树皮画、软木画、芯草画、麦秆画等;也有用多种植物的。取材广泛,制作工艺相对好学。并且植物工艺画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手工劳动。学生学会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皮、壳等制作工艺画的方法,不仅丰富了其课余生活,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本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有很大帮助。
二、植物工艺画的制作方法
(一)材料用品
不同形态大小颜色的**、胶水、卡纸或者工艺纸、绘图铅笔、小剪刀、小镊子、小标本夹、吸水纸、硫酸铜、冰醋酸、天平、量筒等。
(二)主要操作步骤
1.采集材料
根据需要在晴天无露水时采集不同的植物材料。采集时应该注意植物材料的艺术特点,如**枝条是否有曲度、美观;**颜色是否艳丽等。
2.学习材料的处理方法
将采集来的植物材料分类进行保色处理。
绿色枝叶的保色处理:
(1)保色液配方:硫酸铜6克、冰醋酸50毫升、水450毫升。
(2)保色处理:先将保色液在搪瓷盆中加热至60℃~70℃,然后将绿色枝叶放入其中继续加热,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绿色枝叶颜色变化,即:绿色→黄色→绿色。当颜色黄色→绿色时,立即从保色液中取出枝叶,并放入清水中洗去枝叶表面的药夜。最后将保色的枝叶夹入标本夹压干备用。
花的保色处理:先将采集来的花夹入小标本夹内,然后放进烘箱中,在恒温40℃~45℃温度条件下烘干备用。
3.准备台纸
根据需要将卡纸裁成8开或者16开,按图案设计要求着好底色。着底色时,要注意颜色均匀。如果用工艺纸可以省去着底色这一步。
4.粘贴
粘贴是按照自己设计的图案,采用一定技巧,将保色处理的**材料粘贴组合起来,制作成一幅幅优美作品的过程。
在粘贴过程中要注意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得当、画面清洁、整体平衡美观。
5.装裱
将制作的好作品用框条、玻片等材料装裱。装裱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委托美术工艺装裱店完成。
6.保存
将制作装裱好的作品挂到墙上或者展示柜中展示。
案例8-5:食用菌的培育
一、活动背景及意义
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广泛的药理作用和重大的开发价值,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各省市“菜篮子工程”“创汇农业”“星火计划”“扶贫计划”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中的首选项目。因此,种菇业发达地区的农民说:“四条腿不如两条腿,两条腿不如一条腿”(即养猪不如养鸡,养鸡不如种蘑菇),在“要致富,种蘑菇”的口号鼓励下,食用菌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世界食用菌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1950年世界食用菌总产量只有7万吨,到2009年总产量已达3000多万吨。我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年总产量的2/3。我市食用菌年总产量达15000吨,创产值4000万元以上。因此食用菌的培育是一个非常好的致富门路,引导学生了解本地的相关行业和制作技艺,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这种食物,但是却因为了解甚少,出现了一个又一个中毒的悲剧事件。
二、活动目的
(1)了解食用菌的历史、种类、特征和培育条件等。
(2)学会培育食用菌的方法和技艺,能够分辨有毒和无毒菌类的区别。
(3)通过走进社区和大自然,培养学生观察和交往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4)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以及与社区的交流、合作能力。
三、活动过程
(一)有关食用菌的资料搜集、统计和展示
1.食用菌的分类及地位
生物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非细胞结构的病毒。食用菌和其他生物一样也是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等次依次排列的。种是基本单位。食用菌是真菌界中可以食用的不同种类的菌群体。
在自然界中可以食用的真菌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大小不一。不同种类的食用菌以及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的食用菌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掌握食用菌形态和分类知识,是指导生产,获得栽培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2.食用菌有多少种
全世界目前已发现大约25万种真菌,其中有1万多种大型真菌,可食用的种类大约有2000多种,有毒的约有200多种,其中能致死人有30多种。目前能人工栽培的有70多种。有20多种在世界范围被广泛栽培生产。
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食用菌资源。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已经发现720多种食用菌,它们分别隶属于144个属、46个科。
下表展示了常见食用菌种类的成分:
食用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
续表
3.这些成分的功能
蛋白质和氨基酸
蛋白质和氨基酸是构成食用菌营养成分中重要的部分。食用菌中氨基酸含量达18种之多,蛋白质因品种不同而不同,以茶树菇蛋白质含量最高,为248.2g/kg;平菇、金针菇、双孢菇、阿魏菇、杏鲍菇、茶树菇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是氨基酸总量的40%以上,其中金针菇游离氨基酸含量高达202.3g/kg,特别是赖氨酸、精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食用菌中的含量。因此,金针菇能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日本人称金针菇为“增智菇”。此外。从上表中可见,金针菇、茶树菇、杏鲍菇、香菇、双孢菇中的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呈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因而口味更加鲜美、爽口。
灰分
灰分含量反映了食用菌中矿物质的含量。矿物质元素是很多酶的辅助因子,还具有构成骨骼、血红蛋白、细胞色素、维持体内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作用。在8个样品中,黑木耳的灰分高达68.8g/kg,其所含Ca、Zn元素也非常高,而且脂肪含量低,因此黑木耳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和正在成长发育的儿童食用。此外,双孢菇中Fe元素含量很高,适于贫血或低血糖人群食用。
多糖
食用菌中多糖体具有抗癌作用。如:香菇多糖不仅能抑制小鼠肉瘤生长,而且还能预防化学性和病毒性瘤的致癌作用,同时又能降低血浆胆固醇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测定结果表明,食用菌中含有较多的多糖物质,其含量均在200g/kg以上,其中杏鲍菇、阿魏菇、茶树菇含量达300g/kg以上,是一类很有开发前景的珍稀食(药)用菌。
粗纤维
上表显示,8种食用菌的粗纤维含量亦较多,其中尤以金针菇中含量为最高,达137.2g/kg。粗纤维是膳食纤维的一种重要形式,膳食纤维素有“肠道清道夫”之称。因此,多摄入富含粗纤维的食用菌,符合当前国内外普遍提倡的改变膳食结构的要求。
4.特殊菌类——冬虫夏草
又称冬虫草、虫草,它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是寄生在幼虫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高海拔的森林草甸或草坪上;由于土质的缘故,生长在森林草甸的上冬虫夏草颜色以暗黄棕色为主,生长在草原上的冬虫夏草则以黄棕色为主;前者以四川、云南、甘肃产为多,后者以西藏、青海产为多。
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与天然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滋补品。它药性温和,一年四季均可食用,老、少、病、弱、虚者皆宜,比其他种类的滋补品有更广泛的药用价值。
(二)请相关专家介绍食用菌的培育技艺
1.食用菌培育基本知识
(1)培养材料。
食用菌的营养方式是腐生或者寄生,因此培养材料十分广泛。
(2)培养温度。
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5℃~33℃,最适温度20℃~30℃。
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比菌丝生长的温度要稍低一点。
食用菌的培养温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低温性:子实体分化最高在24℃以下,最适温度20℃以下。如,冬菇、香菇。
中温性:子实体分化最高在28℃以下,最适温度20℃~24℃以下。如,牛肝菌、银耳、木耳。
高温性:子实体分化最高在30℃以下,最适温度24℃以下。如,草菇、长根菇。
(3)培养湿度。
子实体发育环境湿度达80℃~95%。
(4)对PH的要求。
PH值在3~8,最适合在5~5.5。
2.食用菌培养技术
(1)母种的分离及过程。
母种培养基(PDA)包括:马铃薯200g,蔗糖20g,琼脂8~16g,加水至1000mL
母种的分离过程:
(2)原种的制作。
原种培养基1:棉籽800g,蔗糖1g,米糠18g,石膏1g,加水适量。
原种培养基2:麦麸200g,蔗糖5g,米糠18g,碳酸钙6g,加水适量。
原种培养基3:谷粒,碳酸钙或者石膏1%,加水适量。
(3)栽培种的制作。
与原种的制作相同,在实验室进行相关操作
(4)食用菌栽培的参观。
学生代表参观采访重庆永川区仙龙镇村民自办的采菇节。
(三)总结交流:食用菌的开发利用
(1)以食用菌为原料,加入相应的辅料,经过发酵制成保健酒:猴头酒、灵芝酒、金针菇酒等保健酒。灵芝保健食品,已广泛使用治疗糖尿病患者。
(2)以面粉为原料,加入相应的食用菌为辅料辅料,加工制成各种食用菌面包、糕点等风味食品。
(3)可以用食用菌提取物生产醋、酱油、其他调味品和营养液。
(4)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食用菌中有100多种具有药用价值,已经逐步应用于医药工业。如:香菇多糖制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树舌分离——萜烯化合物治疗肿瘤疾病;猴头菌中的多糖的多肽类物质治疗消化道癌变、溃疡、胃炎等多种疾病;灵芝孢子粉治疗癌症等。
(5)在化妆工业中的应用。食用菌中银耳具有独特的“去除雀斑、黄褐斑”的功能,并有“润泽肌肤,容颜悦泽”的作用,可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改善肌肤组织功能。现在已经开发出灵芝抗皱奶、茯苓润肤霜、银耳奶液等系列的美容佳品。
复习与思考
1.思考你生活的地区适合小学生参与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有哪些?试着为你所在地区的一所学校开发一学年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
2.联系生活,设计一个手工制作的活动方案。
3.劳动与技术教育与传统的劳动课有什么不同,与现在高中的通用技术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试一试,你自己能独立完成哪些手工制作品?
推荐阅读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内外案例分享.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郭元祥,沈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李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案例.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崔允漷.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专家点评:小学卷.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
5.肖成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柏云霞,陈旭远,熊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