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调查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有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访谈者和被访谈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由于访谈者和被访谈者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心理活动的活生生的人,而且整个访谈过程是通过口头交流的方式获取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因此,访谈过程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只有在访谈者和被访谈者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双方建立起了基本的信任和一定的感情,并根据对方的具体情况来采取恰当的方式来进行访谈,才能使被访谈者积极配合,坦率地说出他们真实的思想、观点、态度、情感、喜好等有关情况。这说明,要取得访谈的成功,访谈者不仅要认真地做好访谈前的准备工作,而且要善于进行人际交往,熟练地掌握访谈法技巧,并有效地控制整个访谈的过程。在观察法中,观察者基本上是单方面进行观察活动,被观察者往往是被动地处于观察者的观察之中,在进行观察时,观察者应努力控制自己的观察活动,尽量减少对被观察者的影响,以免被观察者产生反应性心理和行为。与之相反,访谈法的整个访谈过程不仅是访谈者通过提问方式作用于被访谈者的过程,而且是被访谈者通过回答等方式来反作用于访谈者的过程。因此,在访谈过程中,访谈者应努力掌握访谈过程的主动权,积极影响被访谈者,尽可能使他们按照预定的访谈计划来回答问题。
第二,访谈法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访谈一方面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直接获取有关访谈对象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数据资料;另一方面,访谈计划的编制、访谈问题的设计、访谈过程的实施、访谈活动的记录、访谈结果的整理与分析等都需要按照一定的科学原则来进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访谈法的科学性、有效性、访谈结论的客观性,使访谈法完全不同于一般的交谈或日常生活中的“聊天”。
综上所述,在一定程度上,访谈法能比观察法获得有关研究对象更多、更有价值、更深层的心理活动情况和心理特征方面的信息,同时,也比观察法等方法更复杂、更难于掌握。事实上,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访谈法获得的有关人的心理活动的信息,常常比其他方法更加丰富、完整和深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