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是不同的。研究问题是关于想知道的内容,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于研究问题提出的肯定答案,这些答案大多来自于研究者的理论和经验的推论。
值得注意的是,明确地使用研究假设被视为不适应质性研究。很多质性研究者在构建理论和分析数据的时候,会明确地表达他们对研究现象的个人观点。这些可能被称为“主张”而不是假设,但其实二者的功能没有不同。质性研究的研究假设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大都在研究开始之后才形成;它们并非通过数据进行检验的先验性想法,它们是“根植于”数据之中,并在分析过程中得到发展和验证。
1.什么是研究假设
科学研究中的真正任务在于探索未知,逐步形成理论。假设则是理论建构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教育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确定课题后,应根据研究的性质决定是否需要假设。通常定量研究要求明确提出假设,而质性研究则不一定要预先提出假设,其假设往往隐含在研究过程之中或在研究过程中形成。
在教育研究中,通常要探讨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尚未获得结果之前,研究者事先提出一种暂时性的、推测性的答案,这就是假设。例如要研究儿童识字量与语文学业成绩的关系,在未得到事实结果前,我们可以假设:识字量与语文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即识字量多,语文学业成绩相对较好;识字量少,语文学业成绩相对较差。
假设通常有论题、关系陈述、推论三个要素组成。论题就是研究所要回答和解释的问题,如上例中识字量与语文学业成绩关系的问题;关系陈述是关于问题可能的答案和解释,如将识字量与语文学业成绩的关系定格为正相关;推论是这种假定性答案的理论依据,即识字量与语文学业成绩的正相关可以根据研究者的经验、常识产生,也可以有逻辑推理产生。
2.研究假设的作用
假设是有根据的猜测,是建立在一定理论或事实基础上的,经过逻辑推断或经验归纳而提出的假定性解释。假设是研究的核心,在整个研究过程实际上就是围绕着验证假设展开的。当然验证的结果并非总是假设被证实,也有被证伪的可能性,但是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假设就如大海中的航标,为研究指明方向,使研究不偏离航向;假设能更明确地说明和规定课题,有假设的研究,内容更具体,方向更明确,目标更集中,即便于研究者把握研究的主攻方向,有易于别人理解课题内容;假设是通向理论的桥梁,从假设到理论是科学认识发展的必经之路。提出假设并不是认识的终结,而是为过渡到理论做准备。一般来说,假设具有理论的某些特征,是有关现象的概括。当假设的基本观念或预言被证实或被证伪,这个假设就可能上升为理论。
3.研究假设的类型
在教育研究实际操作过程中,通常按假设的性质可分为三类。特定假设是推测特定对象之间关系的假设,指向个别的、具体的、特定的事例。如思维能力上,幼儿1比幼儿2推理能力强。一般假设是推测一般种类之间关系的假设,指向普通的、抽象的、可推广的事例。如思维能力上,男孩比女孩的推理能力强。虚无假设是推测某种不存在的、无倾向的关系的假设,指向中性的、无差异的、无区别的事例。如在推理能力上,男孩与女孩无差异。
特定假设和一般假设在表述上具有倾向性,是定向假设,它示意结果的预期方向,定向假设易于理解和讨论。虚无假设是非定向假设,与统计学中的零假设类似。只要拒绝虚无假设,也就认可了某种定向假设。虚无假设的提出,本意是想通过事实的检验来否定自己,否定了虚无假设,结果的方向性便可明确地显现出来。虚无假设虽然要比特定假设和一般假设难以理解,但是为了避免研究过程中主观偏向的先入为主,为了便于统一检验和解释目的,很多研究者更愿意用虚无假设。
4.研究假设的特征
假设是设想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一般一个假设只能涉及两个变量,如果涉及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将变量一一对应地组合成几组假设。如,要研究幼儿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文化程度和教学经验的相互关系,这里涉及三个变量:幼儿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文化程度、教师的教学经验。我们不要将假设表述为:“幼儿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文化程度和教学经验呈正相关。”因为教师的两个变量混在一起,研究难以验证幼儿的学习效果是教师的文化程度起决定作用,还是教师的教学经验起决定作用。我们可将关系分为两组假设分别进行验证。
幼儿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文化程度呈正相关。
幼儿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经验呈正相关。
假设应当用陈述句形式简洁明确地描述。用陈述句形式是指不要用问句形式,因为假设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预先赋予的答案,而不是把问题转问他人。像“幼儿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文化程度有没有关系”这种假设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研究者并没有对这个问题的结果作出推测,这个问题原该研究者回答,而不是研究者去问别人。当无法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来描述假设时,可用虚无假设,也可用条件否定的方式描述,如:
在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经验呈正相关。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文化程度无关。
另外,假设的表述应尽可能简洁明了。假设要直截了当,不要隐含在文字描述之中,一般一个假设用一句话来表述。假设中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含义模糊的形容词。
假设应当是可检验的。无法被检验的假设只能算是猜测,一般不能作为研究假设,因为无法检验其有效性。假设可检验的条件是:假设中的主要变量可以数量化的或以可操作性的形式来重新表示。如幼儿的学习效果可表述为在某一标准化测验上的得分;教师的文化程度可按学历层次划分为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等;教师的教学经验可按教学年限的长短划分为1~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25年、25~30年等。当假设中的变量具体化到这种程度,这个假设便具有被检验的可能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