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献检索的途径(1 / 1)

文献检索是信息存贮的逆过程。因此,在已选定检索工具书刊的前提下,检索工具书刊的编排方法(信息的存贮方法)即是文献检索途径。文献检索可分为两大类,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

1.手工检索

手工检索是文献检索的基础,是根据文献的既定标识或利用一定的检索工具进行检索。文献的既定标识主要有以下几种。

(1)著作者名。著作者是指对文献内容进行创作、整理负有直接责任的个人和团体,如著者、译者、编者等。从已知著作者名称查找文献,可系统查出该著作者的全部或大部分论著。但著作者名称多有变化,如用笔名、别名或字、号等,同姓名者亦多。因此,利用著作者途径检索文献时,亦应注意鉴别。中文姓名的排检要按姓氏笔画顺序和按姓氏汉语拼音排检两种方法。外文姓名的排检必须以姓的第一个字母做检索点。按著作者名称笔画编排的检索工具和参考工具书,主要有著者目录及索引、引文索引、机关团体名录及索引等。

(2)文献名。文献名包括正题名、副题名、并列题名和说明题名文字,一般都能揭示出文献的基本特征,是识别特定文献的一种标识。在已知文献名称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文献名称排检,从检索工具中去查找文献。可利用书名目录、篇名索引或论文索引等检索工具。按题名字顺编排的检索工具和参考工具书,主要有书名(或篇名)目录、索引等。分类或主题检索工具一般都附有题名字顺索引。

(3)代码。代码即根据文献的代码进行排检。一般先从代码索引中查出文献的代码,再去查找原始文献,可以利用报告号索引、专利号索引等。

(4)分类体系。通过图书分类体系表来检索文献。这种方法适用于检索某一类问题或某一学科领域的文献。利用分类体系检索文献,必须了解各种不同的分类体系和分类表。分类目录、分类索引是分类检索的工具。《中图法》是我国图书馆广为采用的图书分类法之一。其中不少现代书目、索引等检索工具,如《全国报刊索引》、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所编印的各类复印报刊资料及其索引等,其类目设置及符号系统都是在《中图法》类系的基础上,结合各学科文献的实际情况经增、删而成,是当代常用的检索语言之一。《中图法》以学科属性作为类目设置主要标准,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形式、体裁、地区、国家、时代为辅助标准。《中图法》的类系分为22大类,分类号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数字混合编号制度。

(5)主题词。根据文献内容所涉及的主题,通过主题词表来检索文献。检索工具主要是《汉语主题词表》。主题词途径是以文献所论述的事物为检索对象的检索方法。

2.计算机检索

计算机检索的特点是功能强、资料多、速度快。检索途径主要是根据文献的主题词和关键词来进行。计算机检索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查阅许多文献的索引,然后根据索引去查有关原文,从而大大缩短了检索的时间。计算机检索的关键是要找出研究领域和主题词,如果主题词没有选好,有可能找不到所需要的文献。通常可以将两三个相关领域放在一起交叉考虑。如果检索到的文献数目很多,可以增加一些主题词,这样检索范围可以大大缩小。

计算机检索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检索范围广、数据库多、收录信息量、内容全面,可实现国际信息资源共享;检索速度快;特别是对一些交叉学科,其文献较分散,手工检索一次只能查一种工具书,而计算机联机检索系统可用一个检索策略同时查找多个不同数据库,一次性将分散在各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查出;内容新,时效性强。印刷本检索工具书的出版发行一般要比相应的机读数据库滞后几个月,而机读数据库有的可提供当天或前一天的信息;检索灵活、方便。计算机检索可进行自由词检索和概念组配,查全率更高,检索深度更深;计算机检索结果输出方式灵活、实用,可以即时打印、脱机打印、存盘(下载)等。

计算机检索的缺点主要有费用昂贵,涉及打印费、通讯费等;查准率不及手工检索高。手检由人工直接判断取舍,而机检由于受费用制约,很难在机上逐条浏览检索结果以决定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