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对一名问题行为小学生的箱庭治疗(1 / 1)

治疗者:姜智玲

督 导:张日昇

这是在学校情境下使用箱庭疗法所开展的心理辅导工作。小H是由心理老师介绍,班主任和家长同意之后来做箱庭治疗的,治疗的目标是小H的注意力以及师生关系得到改善并能够缓解他的**症状。

一、个案介绍

小H,五年级,11岁,独生子,父亲有工作,母亲时常在家,偶尔做兼职。父亲一直希望有个女儿,母亲主要负责照顾孩子,但脾气非常不好,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耐心,与亲戚邻居都极少往来,人际关系非常简单。

小H4岁时因淘气被母亲用手拧脸,当时就出现**症状,但母亲没有在意,直到当天晚间发现孩子依旧在不自觉地**才引起重视。送至医院后小H被诊断为**症。服药一年后症状基本消失,但上学后**症状再次出现,继续服药一年半。二年级后小H**症状有所缓解,但四年级时,因在课堂上替同学打抱不平,被老师用脚踹肚子,之后**症状复发而且更加严重,又开始服药,但因服药出现头疼、肚子疼等副作用,间断用药。

在学校中,小H的师生关系并不好。老师反映小H不守纪律,喜欢与老师对着干,不听从老师的指令。为了便于管理,上课时班主任将其座位放在离讲台最近的地方,但小H非常调皮,是班里最淘气的学生,上课时即使坐在离老师最近的地方,也不能安静地坐着,经常在椅子上乱动,偶尔脖子僵硬,有**的现象。另外,小H自从四年级被老师踹过之后,家长不断找学校的“麻烦”,甚至要将学校告上法庭,学校和家长的关系非常紧张,但家长同时也因为孩子有**症状而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照顾。这种复杂的情况使老师对小H既想管又害怕出问题,而小H也因此更加没有约束。

在家中,母亲虽然没有正式工作,常年在家,却不肯承认自己没有工作的事实,对儿子的照顾也不够上心,很多时候反而是上五年级的儿子在照顾妈妈。母亲对儿子的**症状并没有太多的愧疚,言语中流露出对学校的不满。对于儿子接受箱庭治疗,母亲非常赞同和支持,觉得这是学校对孩子的一种特殊优待,认为至少能让孩子高兴。和母亲的这次交谈是在治疗进行两次之后,母亲表示孩子每次做完箱庭回家非常高兴,并且会和母亲讲述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母亲对此非常满意。

二、治疗过程

(一)第1次箱庭制作(某年4月13日)

小H第一次来做箱庭是中午课间休息时间,由心理老师向班主任提前说明,治疗者在箱庭室中等待,小H自己到箱庭室来。但这一次正巧一名三年级的男孩因和同学打架被班主任送至心理办公室,而心理老师恰巧要出去开会,因此治疗者把三年级的男孩也带到箱庭室中。小H来了之后非常懂礼貌地向治疗者问好,之后便表现出不遵守纪律和无视规则的行为,开始随意在箱庭室中走动、说话,无视治疗者的存在。

因为有三年级的男孩在场,治疗者问两人是要做平行箱庭还是团体箱庭,两人均决定要做团体箱庭,但小H根本不理会治疗者告诉他的团体规则,不停打断治疗者,不让治疗者说话,甚至要求治疗者离开箱庭室。在治疗者勉强说完规则之后,小H根本不按规则制作,想放什么就放什么,不按顺序摆放。同伴不论放什么东西,他都要挪动,甚至有一次同伴拿的东西不符合他心意,他无视规则,将同伴的玩具放回玩具架。他不认为治疗者具有权威性,认为治疗者不是该校正式老师,没有资格管他,更没有资格做任何决定。

整个制作过程使用了两个沙箱,全部放得满满的,第一个相对第二个要空一些,主要是因为第二个沙箱中的东西有一部分是从第一个沙箱中挪动过去的(图10-1)。整个过程中小H没怎么和治疗者进行言语交流,但是会和同伴交流,但不时会看治疗者的反应。制作的场面中,第一个沙箱代表一个村落,有妇人在井边打水洗衣服,第二个沙箱的人要攻打第一个沙箱代表的村落。原本第一个沙箱中一片混乱,所有的战争均发生在第一个沙箱中,但小H发现太过拥挤不够发挥,因此将战争的场面挪到了第二个沙箱当中。

图10-1 团体箱庭沙箱

(二)第2次箱庭制作(某年4月27日)

鉴于第一次来箱庭室小H非常不守规则,这一次心理老师专程去教室把他带来,来之前特意嘱咐他要遵守纪律,因此小H这次比较听话。小H来到箱庭室之后主动帮忙收拾玩具,主动和治疗者交流。箱庭制作刚开始的时候,小H对治疗者说:“老师,你可以出去让我一个人在里面玩吗?”治疗者向他确认是否不希望治疗者陪着他,他没有再表示要求治疗者离开。

开始制作的前十几分钟环境比较好,15分钟后是课间休息时间,因为箱庭刚引入该校,很多同学都很感兴趣,几名同学在门口试图进入箱庭室看看,但是因为小H正在进行箱庭制作,箱庭室的门是锁着的。小H听见外面的声音之后就开始烦躁,冲到门口将门打开,让门外的同学离开。之后再有风吹草动他就跑到门边要看有没有人来,要叫他人离开。精力也不再集中在沙箱中,而是满屋子乱跑,玩其他的东西,和治疗者聊天。

小H告诉治疗者他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他会改用言语攻击别人,对老师的态度亦是如此。他说第一节课他都会故意“闹事”,如果老师对他好,以后就不犯事,如果老师对他不好,就每节课都闹,还说看见男生欺负女同学他会替女生出头,后来偷偷告诉治疗者一个秘密——他喜欢一个女同学,就是他的同桌。

(三)第3次箱庭制作(某年5月4日)

这一次小H摆放东西非常有规律性。首先,在沙箱的右边摆上了一个大门,接着在沙箱的最左边摆上观音和其他相同材质的玩具,如石狮子等,排列得非常整齐。然后,从门两边开始沿着沙箱的边缘整齐地放上一些汽车、自行车和小飞机,在沙箱的上边缘放上天安门和长城。接着往里,像一个旋涡一样,摆上亭台楼阁、七个小矮人、《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等。就这样,小H一圈一圈往里摆。还没摆完,他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治疗者,这次的主题叫“某某世博会”(图10-2),某某为该小学的名字。

小H一直将沙箱摆满,最后在大门的后面挖了个坑,在门前放了路障,然后说摆好了。摆完之后立刻就要求干其他事情。治疗者邀请他介绍并带领治疗者参观他的世博会,他很高兴,就开始介绍。他告诉治疗者这个世博会可以划分为好几个区域,包括汽车区、军事区、历史区等,他最喜欢的是军事区。当治疗者询问他为什么在门口放置路障时,小H说因为世博会还没准备好,所以暂时不开门。

图10-2 某某世博会

在制作过程中有很多同学来,这对小H产生了极大的干扰,不停有孩子站在门口说话或者站在门口透过磨砂玻璃朝里看。小H在屋里听见了,并没有像上次一样冲出去,他从玩具架上挑了五个最长的蛇和几个最凶猛的动物放在地板上,说要放在他的世博会门口,不让人闯进来,但是最后还是将那些玩具放回玩具架,只是放了几个路障,后来又拿了两个小人举着枪放在门口,说其中一个是他自己,还告诉治疗者他的愿望是长大以后当武警。

(四)第4次箱庭制作(某年5月11日)

这天小H还是很担心有人继续来骚扰他,但是治疗者告诉他心理老师今天中午会专门在附近的办公室待着,会及时劝阻围观在门口的同学,但小H还是不放心,把前后门各用六把椅子叠起来给堵住了。开始制作的时候,首先在左边的中间放了门和观音,然后在门两旁放了排列整齐的车子。接下来放了一个车库的门,周围用围栏围住,在里面排车。围栏扩建了好几次,小H玩得也很开心,还放了加油站等相关的摆设。这时候有同学又来到门口,心理老师在外面把同学劝走了,小H在里面听见了,很开心地说:“对,就应该这样,就应该这样。”然后忽然告诉治疗者:“老师,不想做这个了。你和我一起拆了吧。”他就自己动手把玩具都放了回去,但仍旧不想离开,一直坐在箱庭室中看书直到结束。

(五)第5次箱庭制作(某年5月18日)

这次小H一进箱庭室的门就非常开心,他告诉治疗者自己发现箱庭室中多了很多玩具。他觉得一个沙箱中的沙子太少,来了之后先用玩具城堡从一个沙箱中运了三趟沙子去另一个沙箱,然后又发现了沙具百宝箱里面的喷水瓶、橡皮泥,很兴奋地跑出去装冷水,接着又发现一大瓶小珠子之类的东西,这些都是他从前没有注意过的玩具。然后小H告诉治疗者说要摆一个家庭的场景,先说要摆自己的卧室,接着要加上弟弟妹妹,然后又说要加上妈妈。在加父亲的时候犹豫了一小会儿,他最终决定做自己的家。代表家的范围的围栏也不断扩大,一共扩了五次,最终做好边界,放了一个上次作为车库门的东西当作他家的门,接着放了床、衣柜、电视机、马桶等各种东西,取了个蜘蛛侠代表他自己,然后摆了桌子和一套茶具。他先在茶具里放沙子,然后倒掉,灌水,然后在大碗里放珠子,放沙子,倒水……然后放了七个小矮人,说因为妹妹喜欢卡通雕塑,妹妹看见了一定会很高兴,又放了烟,说爸爸喜欢抽烟。最后,他把整个沙箱撒满五彩小珠子,喷上水,非常兴奋地告诉治疗者,主题叫“星夜公园”(图10-3)。治疗者对此很好奇,问他说:“你说是要做一个你的家呀,为什么主题叫公园呢?”小H回答:“因为家和公园一样漂亮。”

图10-3 星夜公园

小H告诉治疗者,自己家里总是有很多好吃的,妈妈不在的时候就会吃很多。家里冰箱里有很多吃的,然后在箱庭里摆了两个冰箱。用大锅装珠子,放沙子,倒水,说这些都是好吃的。然后把一大瓶珠子放在家门口,说是家里储藏的吃的,还有一辆玩具架上最大的车,说是他们家运食物的车子。

(六)第6次箱庭制作(某年5月25日)

小H一进箱庭室就开始玩玩具架上的玩具,首先就挑了汽车和一些小士兵,然后在沙箱中摆车子,玩那些小人,同时告诉治疗者要摆一个战争的场面。之后又拿了一些军用坦克以及其他一些用具,摆好之后很整齐,又放上了一些小人。小人被他区分得很清楚,有拿重机枪的和没拿重机枪的,按照这些,把人排放得很整齐。他用栅栏围出自己的区域,扩大了好几次,终于确定了自己的地盘。然后另一边放上了印第安人,之后找了两三个不一样的人,说是印第安人的首领。这是他第一次出现战争的场面,并且战争的双方都出现在箱庭作品中。然后他宣布,战争开始了。他移动两边的战士进行对战,嘴里配合战争场面发出声音,并随时宣布战争的阶段性结果,“他被打死了”“啊,这边也牺牲了一个”。最后游戏结束,场面一片狼藉(图10-4)。

图10-4 战争场面

(七)第7次箱庭制作(某年6月8日)

小H数次要求再带一个同学过来做箱庭,在经过与任课老师的商量之后,答应陪伴他和另一名同学制作团体箱庭。小H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的同桌女生和他一起制作。决定顺序的时候小H很大方地让女生优先,但是按规则要求猜拳决定。女孩赢了,首先开始制作。她先放了一个蓝色的沙发,小H接着就拿着枪对着沙发。第二轮,女孩放了下方的房子,小H马上将骷髅头倒扣在房顶上。第三轮,女孩又放了小汽车在房子旁边,小H又拿一个骷髅放在房门前。第四轮,女孩在右上角沙发的附近放了一个小和尚,小H拿了另一个和尚放在对面。第五轮,女孩放了小熊在小和尚旁边,小H放了一条蛇围在和尚身上。第六轮,女孩将桶倒扣在了和尚的脑袋上,小H将骑着豹子的超人放在了和尚后方。第七轮,女孩将一个观音放在了左边,小H则又在和尚的左边放了个骷髅头。第八轮,也是最后一轮,女孩在左上角放了一个小博士,小H在附近放了一个**。图10-5是小H和同桌合作的箱庭。

在后来解释的过程当中,女孩忍不住透露给治疗者,说她和小H在班里的时候商量好要做一个和谐家庭的场面,但当女孩按照约定放上沙发的时候,她对小H随后放的一把枪表示非常不解和愤怒。小H却说,他认为这沙发上肯定会有人坐,所以他就先发制人,拿枪对着沙发。女孩第二轮放的房子依旧是为原先设定好的场面做铺垫,小H对放骷髅头的解释则是觉得房子里的人太无聊,放骷髅头是恶作剧,是逗屋子里的人开心的。第三轮女孩放小汽车的用意仍然是为美好的家庭生活做铺垫,小H放的骷髅则又被他解释为是逗乐用的,女孩认为小H是故意和自己作对。第四轮女孩离开房子,将一个小和尚放在了右上角沙发的附近,表示他可以练习功夫,不用怕那些骷髅,小H说放和尚是为了陪他,女孩则理解为要对打,依旧是对抗的状态。第五轮女孩放的小熊是表示和平,希望两个小和尚能够和解,而小H理解为小熊是帮手,这才是正式对抗,于是为了获胜,他又在小和尚的身上放了一条蛇。第六轮女孩为了保护小和尚,将一个桶倒扣在脑袋上,小H却又将代表死亡和恐怖的骷髅头放在了旁边。第八轮,女孩表示不想再纠缠了,还是好好学习比较要紧,于是在左上方最空的地方又放了一个小博士,小H却将一个**放在旁边,表示“我就是要和你作对,一个**在旁边,看你怎么好好学习”。

图10-5 小H和同桌合作的箱庭

(八)第8次箱庭制作(某年6月22日)

这一次小H制作的是一个战争场面。先挖沟,区分地界,然后划分好己方和敌方。敌方仍然是印第安人,人很多;自己这方人比较少,但是整齐地排列了许多车,甚至包括自行车,都派上了用场。小H告诉治疗者,对方人多但是装备很差,自己这方虽然人少,但是装备都是最好的,还有猛兽。等排列好之后,小H从玩具架上拿了许多弹珠走到沙箱旁,将弹珠当作空投的炸弹,一个个往沙箱中丢,炸中人之后就把人拿回架子上。小H这边不时开动车子,最后把敌人全部打死了,又把人拿回沙箱,用沙子埋起来,然后拿了挖土车,说:“我现在不是首领,我是几千年后来考古的人。”一边说着一边一点一点地把沙子挖开,说:“哇,挖到人了!全都是化石!”

三、过程分析

根据前人对箱庭游戏过程的分析和考察,本个案将从治疗阶段、主题的变化和作品的动态性三个方面来对小H的箱庭游戏过程进行分析。

(一)治疗阶段

小H的箱庭治疗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问题呈现阶段(第1~3次)、转化阶段(第4~5次)、重组阶段(第6~8次)。

1.问题呈现阶段

这个阶段小H在试探,也是在与治疗者建立关系。他通过犯规、不听话、表达愤怒来试探治疗者对他的包容和接纳的程度。这也是小H师生关系不良在箱庭室中的真实体现。前两次小H的作品一片混乱,虽然有战争的主题,但是并没有任何入侵者,只有防卫者。在第3次箱庭中,小H制作的世博会主题箱庭明确地告诉治疗者,他还没有准备好。

2.转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小H的作品呈现出和第一阶段不一样的内容。第4次是一个很关键的转折期,因为小H不仅体验到了治疗者对他的关心和给他带来的安全与受保护的自由空间,同时也能够体会到物理空间带给他的安全感。小H第4次虽然没有制作作品,但是他待在箱庭室内安静地看书,不舍离开,正说明了小H对箱庭室以及治疗者能带给他安心感。第5次小H制作的星夜公园的场景,与他之前的战争场面非常不一样。小H已经可以开始关注人际关系,并且主动地为别人做一些事情,如给妹妹放上她喜欢的雕塑。

3.重组阶段

在这个阶段的团体箱庭的制作中,小H处处表现出想与人进行交流的渴望,但是他的方式却不能为别人所接受。在第2次个人箱庭当中,小H首次出现了战争的双方,并且游戏呈现很强的动态性。这也是小H通过游戏的形式将自己的攻击性充分地表达出来。在最后一次箱庭制作当中,战斗结束之后,小H将所有的士兵都埋葬起来,然后用一辆挖土车挖掘,告诉治疗者这是几千年以后考古工作者挖出的化石。至此,小H已经能够将自己的攻击性能量转化为一种能被人所接受的力量。

(二)主题的变化

在主题的变化方面,小H8次箱庭作品的主题见表10-1。

表10-1 小H的箱庭作品主题

第1次小H完全不能遵守规则,不但移动别的孩子放的玩具,也不能遵守只在一个沙箱玩的规矩,最后也无法给作品取名字。第2次制作时是完全警戒的状态,所有的玩具都处于防御、准备战斗的状态。第3次,小H让所有他喜欢的军事装备都作为陈列品放在博物馆中,而博物馆还没有正式对外开放。第5次,小H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能够代表现实生活的玩具上,制作了一个家居的场景,并且尽他的可能做到最美丽。第6次之后,小H的能量通过战争游戏在沙箱中得以尽情释放。到最后一次时,虽然小H没有给箱庭取名字,但整个箱庭作品呈现的是战争冲突转为和平的场面。主题和作品内容的变化也反映了小H的箱庭历程。

(三)作品的动态性

小H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动态性。第1次小H的团体箱庭作品,主要内容由小H主导,在一个沙箱无法满足小H之后,他将作品延伸到了第二个沙箱中,两个沙箱里的作品是动态相连的。在第6次作品中,小H用表演的形式将战争演绎得活灵活现。在最后一次的制作箱庭中,整个战争的过程包括后来考古挖出来的化石,都是非常有动态性的。对小H来说,箱庭制作更像是一种动态的游戏过程,而对小H的作品理解也不仅仅局限于最终呈现在箱庭中的场面,更多的是在游戏过程中小H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宣泄的情感。

四、治疗效果

在第8次箱庭结束之后,第一学期结束了。第二学期开学治疗者第一次到学校后,心理老师就告诉治疗者,小H上学期期末考试一门考了99分,另一门考了100分。在小H升入六年级之后,已经没有任课老师再抱怨这个孩子上课捣乱了,他不再被老师视为班里调皮捣蛋的学生了。

小H是治疗者在小学实习过程中的第一个来访者。通过陪伴他的箱庭过程,治疗者亲眼见证了一个孩子是如何在箱庭室中表达自我、释放能量,从而改变外在行为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治疗关系、治疗者的态度以及安全与受保护的空间对小H的转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许多与咨询相关的研究都表明,治疗关系在治疗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箱庭治疗当中,非常强调母子一体性的治疗关系,这种治疗关系为来访者提供安心感,使得来访者通过箱庭的制作和游戏能够自由地表达。对小H来说,他缺乏来自于父母的足够关注,在学校中他试图获得老师和同学关注的方式并不正确,这可以从他与同桌女孩的团体箱庭中看出来。因此,通过建立母子一体性的治疗关系,他能够从这种关系中体会到关爱,从而满足爱与尊重的需要,重塑健康人格。

静默见证者的态度是箱庭治疗者的基本态度。来访者能否自由、放松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能否在制作箱庭作品的心路历程中畅所欲言,治疗者的态度很重要(张日昇, 2006)。然而“静默”这个词常常被曲解。有人认为静默代表着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不对儿童的行为和言语做任何反馈,但实际上,对于小学生来说,陪伴者“超越静默”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小H在箱庭室中会很注意治疗者的反应,在制作前后很愿意与治疗者进行言语交流,因此,适当的配合和语言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对小H来说,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校进行的箱庭治疗对物理环境的要求很高。在小H的治疗过程中,最初几次箱庭制作就因为物理环境不够安全使得小H情绪很不稳定,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沙箱中。在心理老师的配合下创造了安全的物理空间之后,小H的治疗很快就有了进展。小H在最初的治疗过程当中,也延续了他对待普通任课老师的方式,即第1次完全不配合,观察治疗者的反应,当发现治疗者对他依然表示接纳、尊重时,在第2次和第3次箱庭中逐步向治疗者**心扉——自己喜欢的女孩和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