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1)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技术发展的历史,不同时代的技术决定了教育的不同形态和方式。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逐渐从教育科学研究中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教育技术学,该学科从产生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技术与新手段的运用上,更表现在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目前,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技术实践的主体,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落脚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专门针对“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分别从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个层面作了宏观规划和指导。同时,教育部下发《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文件,该文件就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推行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等方面作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文件指出,到2017年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这将成为今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提升的主要指导纲领。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在实现信息化教育、推动教育跨越式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作用,已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

师范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这对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提升教师教育专业素质、推进教育信息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近几年来,国内出版了大量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这些教材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满足了不同层次师资培养的需要。但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其理论体系在不断完善,新媒体技术也在不断出现。如何把教育技术新理论和实用的媒体技术融合到一起,使学习者既了解教育技术理论体系又能掌握实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呢?为此我们编写组在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和认识上,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为指导,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编写了这本《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教程》。

本教材在借鉴同类教材的基础上,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第一,理论体系的先进性。在保持传统教育技术理论体系完整的同时,努力体现先进性。紧跟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结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需求的实际情况,把目前实践中关注的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新内容融入教材中,突出了理论的先进性和指导性。

第二,采用模块化的内容架构。由于教育技术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的特点,其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内容丰富而涉及面广,针对公共课教材的要求,为做到既内容精简又体系完整,我们运用模块化的内容架构。按照学科逻辑关系把内容分为基础理论、现代教学媒体与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教学系统设计与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课件制作五个模块。这种模块化结构既是对学科理论和实践内容体系的一种诠释,又有利于教学组织安排和学生的认知加工。

第三,突出实用性、体现实践应用特色。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掌握现代媒体技术开发与应用是关键,我们在教材内容编排上尽量精简理论体系,加强实用技能。实用技能主要包括现代教学媒体与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课件制作等模块。另外,实用技能中又包含了大量的应用软件介绍,尽管与这些应用软件相关的书籍、网络教学资源很多,但这类教程大部分就软件讲软件,并且篇幅冗长,本教材在媒体开发软件的内容编排上,按照现代媒体技术开发应用的规律对应用软件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并结合典型的开发案例,突出了实用性,体现实践应用特色,增强了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第四,实现了视听媒体技术与数字化媒体技术两大内容的融合。由于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数字化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传统视听媒体技术很少在教学实践中独立使用,那么对传统视听媒体技术内容的取舍,不同版本教材做法各不相同,有的全部保留,有的全部删除。考虑到传统视听媒体是数字化媒体技术的基础,并结合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我们把传统视听媒体技术中与数字化媒体技术关联度较高的内容整合到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模块中,这样既精简了内容章节,也实现了传统视听媒体技术与数字化媒体技术两大内容的融合。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广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本教材是咸阳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和辛勤劳动的成果。全书由咸阳师范学院何建武副教授负责制定编写大纲、审定及定稿。各章撰写分工如下:第1章、第7章由何建武编写;第2章由孙洋编写;第3章、第6章由李晓霞编写;第4章、第5章由艾敏编写;第8章、第10章由侯冬青编写;第9章由赵夫群编写。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咸阳师范学院姬建锋教授、贾玉霞教授、罗广军副教授,延安大学刘瑞儒教授,渭南师范学院曹熙斌教授等专家的关心和帮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相关同志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同时编者所在单位的领导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对所有关心教材编写、审定和出版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很快,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失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5月